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与学

2019-11-25范清莲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

范清莲

【摘要】文章结合计算机常用软件工具的内容、特点,阐述了在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中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对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就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和应用能力,学会利用工具软件辅助处理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使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信息化

一、引言

自从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开始,计算机信息化社会逐渐在全球建立。进入21世纪,信息化和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国初步建立。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个角落,Internet将遍布世界的大型和小型网络连接在一起,日益成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所具有的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和易扩充性等优点,使得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有利于发挥计算机精度高、通用性强的优势,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做好常用软件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概述

(一)常用工具软件课程内容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常用工具软件》一书中介绍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介绍各类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主要包括“新手上路有工具”“即时通信聊四方”“管理外设很轻松”“影音图像一点通”“网络流行云办公”“应对外文找翻译”“文件格式无障碍”“系统维护做专家”“系统安全保卫战”“学做网管解难题”等。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一般计算机专业学习这门课程时间较长,学习的工具软件内容从基础通用软件到专业软件,需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应用才可以掌握。

(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特点

随着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潜能,使用户操作和管理个人计算机更加方便、安全和快捷。为使使用者全面了解并用好这些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正承担着这一重任,其主要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体系概念多,理论多,涉及的软件框架内容多,范围广。一般来说,常用工具软件的功能强大,应用性强,内容丰富,其包含的数据及功能很多。比如即时通信工具、外设管理工具、网络云办公工具、文件格式转换、网络管理工具等。有些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相互之间调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明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第二,课程的专业性强。因为常用软件工具的用途比较明确,所以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也就较强,而且虽然一般每个软件有相同的页面结构,但是每个功能不相同,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

第三,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在常用工具软件选择和使用以及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了解基础知识之后,对于常用工具软件的实践和应用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这门课程的特色之一。学生根据教材中关于每一类软件功能的分类介绍,可以亲手操作,了解其中的功能,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三、计算机专业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众所周知,对于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来说,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在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或者课外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质量评价实施力度和指标不清晰,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成为制约课程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评价功能上,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完成度的评价,这种评价容易忽视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的评价,特别是难以反映教师教学专业性和学生对于软件知识和应用的理解,从而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专业素质,也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有效的调节激励作用。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只采用量化的评价标准,缺乏描述性评价和质性分析,使得学生最终只能看到一个分数或等级,在课程评价后并不知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选用的教材与信息化时代相脱节

大部分常用软件课程的教材多从理论和上机操作两个切入点进行编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以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为主,而在实践课程中,实践中的反思以及应用最为重要。但是由于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常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不清晰,不合理,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模糊,导致常用软件课程的教材理论的深度以及软件操作的应用难度大,选用的教材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常用软件的研发和升级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要以最新版本为优。一些学校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便利性”,仍使用老版本的软件进行教学,忽视了最新版本軟件的功能。

(三)实践教学理念落后

21世纪以来,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中,虽然中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实践的改革体现了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是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没能完成“由教到学”的蜕变,还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要特征。这种教学理念对每门课实践的总学时、每个实践项目的学时数及操作流程和标准都作了规定,学生缺少灵活运用的机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贯彻,导致实践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学生的实践兴趣不强,实践积极性大大减弱。另外,一些学校和教师本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敷衍了事,没有以学生为本,使得教师的课时减少,也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的了解。由此可见,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育依然没有摆脱理论教育的模式,无法有效检验学生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四、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设计从常用软件课程的整体以及需要培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入手,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等内容进行详细的系统化设计,注重常用软件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教师教的同时学生做,学生做的同时学,在过程体验中掌握常用软件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技能。

建立完善综合、全程、多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虚拟公司团队实际表现为课程考核,对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等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多方的参与。另外,中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内部的实践教学评价平台,该评价体系需要同时兼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效果,并可明确告知其各自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引入监督机制和策略以保证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例如,允许全校师生在该平台交流互动,提建议、意见,以及对自己所学实践知识的效果进行评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对学生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该机制下,对于积极参与实践评价活动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保证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二)选取合适的课程教材与教学模式相结合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等,积极参观考察其他兄弟学校常用软件课程的教学状况及教材的选取情况,最终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教材。除了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之外,在使用基本教程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或者最新的优秀书籍,鼓励大家阅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关注常用工具的更新版本,了解其中的最新功能,有利于使用常用的软件工具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工作。

(三)改善实践教学模式

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将实践场景“搬进”课堂,使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后,对具体的实践应用有更为具体的感知。例如,在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中,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情景教学,使得学生对生硬的课本知识有更为具体的认知,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再如,在实践成果展示中,让学生团队合作制作微课,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单向传授、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的模式,同时贯彻了师生交往互动学习的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质量,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学习,互相讨论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更快熟悉不同的工具软件的功能,有利于快速进入工作环境,高效地工作。

五、结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在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師生之间要及时地沟通交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帅.基于智能结构视角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以《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4):105-106,117.

[2]董自上.浅谈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常用工具软件》课堂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18):19-22.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