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效果评价

2019-11-25王运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自我管理

王运霞

[摘要] 目的 评价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效果。方法 选入该社区2016年4月—2017年4月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基础管理法,实验组行自我管理小组法。对比两组1年之后血压指标以及自我管理评分。结果 经过调查对照组1年之后血压指标高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采用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方式,能够促进血压指标的改善,充分地掌握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c)-0035-02

高血压属于目前社区较为常见的慢性病症,发病率很高,尤其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也成为了心血管病症的主要危害因素,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于此,下文分析该社区2016年4月—2017年4月100例高血压患者,评价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

对照组中年龄最高的为77岁,最低的为52岁,中位年龄(66.12±1.23)岁;2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中位病程(4.11±1.45)年。

实验组中年龄最高的为78岁,最低的为53岁,中位年龄(66.13±1.24)岁;24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中位病程(4.12±1.46)年。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拒绝参与该次研究。

通过SPSS 23.0软件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管理法,结合临床症状设计治疗方案,向其讲解关于饮食习惯、药物服用、定期血压测量以及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需要定期到家中随访。

实验组行自我管理模式。①应当创建关于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织服务站医师、护理工作人员、组长、副组长等创建自我管理小组,使其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②应当为患者发放相关的自我管理手册,创建专业化的健康档案,其中的内容主要为服药、基本信息、血压以及生活习惯等。与此同时,还需配置固定的活动场所,在其中设置专门的血压计设备、听诊器设备以及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等。③创建专业化的自我管理小组课程,指导患者正确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认知。要求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特点,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知,开展自我心理的调整。在身体锻炼方面,每天都要慢走或是慢跑30 min,不可过度劳累,以此提升机体免疫力。與此同时每例患者都要配置血压测量仪,在家中每天对血压指标进行观察,如若发生异常,需要复诊。另外,需要制定完善的戒烟戒酒方案,记录健康情况、饮食情况、服药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设定专门的表格自己记录每天的信息,以此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1]。④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创建之后,还可以指导小组成员到社区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在社区活动中,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日常饮食经验,介绍自己在生活中的饮食搭配方式,使得其他小组成员掌握高血压的饮食控制技巧。与此同时,还可以现场进行美食的烹饪,小组成员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为其他成员讲解关于美食的高血压控制作用。例如清炒芹菜具有较高的血压控制效果,现场演示之后,有利于引导其他小组成员更好地对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善,形成良好的饮食控制模式[2]。对自身的饮食习惯进行控制,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纤维与蛋白质的食物,减少或是杜绝高糖类与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饮食习惯较为正确。

1.3  判定指标

①记录自我管理小组干预1年之后的血压指标,评价自我管理效果。②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80分,得分越高证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得分60~80分判定为很好,得分40~60分判定为一般,得分40分以下判定为不好。该次研究中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很好+一般的形式计算[3]。③采用满意度调查方式,为很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调查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指标分析

对比两组在自我管理小组干预之后的1年血压指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自我管理能力分析

对比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分析

对比两组的满意度,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社区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病症,最为主要的发病因素就是血压异常,心脑血管病症难以控制,如若可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状态,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就会有所降低[4]。然而,目前很多高血压患者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所以,需要最佳的指导措施[5]。

在以往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基础管理方式,覆盖人群的范围很广,但是,只关注服药情况,难以针对心理进行合理调节,且患者缺乏正确的血壓疾病认知,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属于非药物的控制措施,除了可以针对血压进行控制之外,还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药物的使用量,能够加快血压的改善速度,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效果。

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模式。首先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创建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授课工作。其次可以采用行为方面的干预措施,促进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的良好交流,增强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养成健康的饮食以及锻炼习惯,提升机体免疫力[6]。且在生活中还能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每天都进行身体锻炼,慢走或是慢跑30 min,以此提升机体免疫力。且在自我管理小组的干预之下,患者能够合理掌握疾病知识,并戒烟戒酒,每天都自主地测量血压,在了解自身血压指标之后,可以针对性进行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全面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进行家庭的随访,可以通过正确的随访方式及时发现患者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认知,正确开展指导工作[7]。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采用自我管理小组的模式,有利于掌握疾病知识,树立正确的认知,并养成健康的饮食以及锻炼习惯,改善血压,预防并发症问题,在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当前的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1]  邵丽萍,孙静,张华,等.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0):153-155.

[2]  曾瑜.社区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作用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6):324-325.

[3]  王淼英,邵丽萍,罗庆蓉.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效果评价[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2):194-195.

[4]  张玉玲.自我管理小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160,162.

[5]  王琛琛,洪忻,周海茸,等.自我管理对南京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2):114-120.

[6]  王琛琛,洪忻,周海茸,等.南京市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7(6):896-899,903.

[7]  林轶群.高血压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8(22):343.

(收稿日期:2019-05-20)

猜你喜欢

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自我管理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