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忠平绘画艺术简述
2019-11-25钱又嘉
钱又嘉
从2000年开始,钱忠平曾一度停止了他自1989年毕业以来的油画创作,转向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的研究。在往后的7年中,他陆续发表过数篇学术论文,直到2007年才重新开始了以毛笔和宣纸为媒介的纸本创作。
以这段时间为界限,钱忠平前后的作品无论是从形式或风格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自1989年从浙江美院版画系毕业至2000年初,钱忠平的创作主要以油画为主,画面中包含大量的符号和几何图形,色彩则以灰色为主调。而2007年至今,他的绘画工具已经变为了中国画的毛笔与宣纸,线条流畅,造型饱满夸张,色彩也变得明快鲜艳。
从最浅显的角度来说,钱忠平在7年时间里对中国历史上的画论和画史系统性的阅读、思考与理解,无疑重塑了他在艺术上的兴趣和倾向,并且加深了他对绘画的理解。
这些理解集中表现在钱忠平绘画语言的丰富性上。从他现阶段的作品中不难看出,钱忠平并不是一个在画面中刻意追求“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相融合的画家,但观画者往往可以在他的画面中感受到各类元素交织却不显混乱的微妙平衡感。比如从造型方面看,钱忠平的画面中充斥着饱满、夸张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使得他画面的趣味游走于“戏谑”与“庄重”之间。这种“戏谑”似乎来源于现代视角下人们对“臃肿”与“媚俗”的菲薄,同时也来源于中国民间社会对“丰满”与“喜庆”的赞美。而这种“庄重”又如六朝石刻、唐代造像、颜体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一般,在其“饱满”“健硕”之中包涵着“温润”“沉静”的意蕴。更进一步而言,他的绘画虽有扑面而来的东方气息,却时而又能让观画者察觉出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甚至是现代主义时期造型艺术中的某些东西。可以说,钱忠平的绘画在研究者眼中必然会是多解的,抓住他画面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似乎都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但当评论者试图空泛地概括他绘画的全部特征时,往往又会陷入概念上的矛盾。
能将看似矛盾的概念,以和谐的方式呈现在自己的画面中并非易事,但能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应笼统地归功于这位画家的妙手偶得或天赋异禀。正如前文所述,钱忠平在7年中对于绘画的理解给予了他极为关键的帮助,使其不仅认识到很多看似对立的绘画概念事实上是后来的研究者人为塑造的结果,更看出当今中国艺术界在新旧概念的跌宕中立于怎样分裂与矛盾的境地——他意识到了“理论”本身的“虚伪”所在。正如他曾在谈论自己的艺术时表示,他不相信“学术”,但他却相信“不学则无术”。长期的阅读与思考将他引向的并不是“尽信书”的空洞,而是重新将这个被打碎的艺术脉络以重新整合回来的底气。
这便解释了这位画家能在看似矛盾的元素之中游刃自如的原因,又或者说,他的藝术总是在提醒着观画者,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对立是否真的存在。
钱忠平
1966年出生,浙江人
198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0年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