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彼得·汉德克 文学:诗意、期许与真诚
2019-11-25
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男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ake)。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这显然是两个陌生的名字——甚至连百度指数都没有收录他们的词条。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的买书热情,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两人的作品占据了当当网图书飙升榜的前四位。“诺奖效应”,指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相关作品销量及销售额激增的现象。不过诺奖效应不止对应着得奖人,而此次提名的三位中国作家——残雪、余华和杨炼,他们的作品搜索关键词中也加入了“2019诺贝尔文学奖”,迎来销量和搜索量的增长。
不过,奖项评出后,两位诺奖得主却收到了不同的态度: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很快被大众所接受,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却得到连篇累牍的公开批评。西方世界难以接受彼得·汉德克的政治立场,把他当作“意识形态的怪物”。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于1962年,是波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
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后,在波兰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同时兼任心理学杂志《性格》的编辑。1987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崭露头角。此后常在《雷达》《文学生活报》《奥得河》《边区》《新潮流》《文化时代》和《普世周刊》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
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新星。1997年,她放弃了公职,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2018年,她凭借最新作品《航班》入围布克国际奖,并最终获奖。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评价她是一位“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2017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首次被译成中文,由后浪出版公司引进国内,引发许多讨论。这部作品接近马尔克斯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心理学隐喻与诗化的写作方式、浓郁华丽的文笔都令其获得颇多赞誉。
大学心理学教育经历也在之后影响了她大部分写作气质。她的作品经常探讨个体的梦境或集体的潜意识,习惯用碎片化的小故事组成一本完整小说。
托卡尔丘克的作品中还能看到对现实的映射,以及对波兰民族历史与神话宗教的探索。比如在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时间》里,作家把太古比作宇宙的中心,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的却是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她的小说形式非常讨喜,有着碎片化的拼图形式,对梦境与奇思妙想的描绘。读者、作家和大学里的专业学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她的书籍。在媒体面前,托卡尔丘克的形象也充滿魅力,她总是在镜头前表现得很和善。因此,能够获得如此大范围的认同也并不意外。
“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
彼得·汉德克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而彼得·汉德克,他的问题似乎就大了。获奖名单一经公布,汉德克就遭遇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包括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哈瑞·昆祖鲁(Hari Kunzru)、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iek)在内的众多作家、学者和知识分子公开抗议,称将诺奖殊荣授予一个“否认种族灭绝的人”是“可耻之举”。而与各大国际文学奖屡屡交恶、曾批评诺贝尔文学奖“无非就是六个版面的媒体报道”的汉德克本人也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自己获奖的惊讶。
彼得·汉德克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和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一样继承了那种蔑视文学奖、蔑视观众和读者的传统。
他拒绝了奥地利工业联合会颁发的安东-维尔德泠斯文学奖,为表达对德国军队轰炸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地区的抗议,1999年又退回了毕希纳文学奖,2006年又和柏林的海涅文学奖闹翻,后来又多次批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是一群根本不读书的人,应当取消了。
1965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之后遂放弃学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他的剧作《骂观众》发表后,他开始受到关注。
1967年他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在欧洲获誉为“play of the Decade”,他的《卡斯帕》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汉德克著作了大量的戏剧和电影剧本,包括为维姆·文德斯执导的著名获奖电影《柏林苍穹下》(The Sky Above Berlin)。
作品介绍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虚构小镇和一个蕴藏造物之谜的游戏棋盒。小说通过不断转换视角,以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太古是一个地方,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这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东欧百年历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观照人性、慰藉灵魂的童谣。关于特殊时期平凡人的尊严,关于爱、欲望和徒然的失去,关于早已谱写的命运和冲破束缚的灵魂。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既易懂又深刻,既简朴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又不沉郁。
《骂观众》
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
《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两个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