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引导阅读教学

2019-11-25葛轩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探索

葛轩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5-0066-01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笔者在教学中借鉴“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将其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探索如下:

1.激趣引入阅读对象。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的时候,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再别康桥》这篇文章之后,笔者紧接着链接到了《雨巷》这篇文章的阅读中:“通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借他的笔墨感受了康桥的壮丽景致;还有另外一位诗人,他使用同样唯美的辞藻、柔软的情调,为我们诉说了他在江南雨巷中经历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紧跟着戴望舒先生的步伐,走进《雨巷》”。笔者用衔接语,挑起学生对阅读新文本的渴望,让其对接下来的阅读保持良好状态。

2.明确阅读学习的多元目标。学生首次读完文章之后,会对文章产生大概的理解,然后自己思考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什么、想要实现什么,接着师生一起商定阅读学习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在宏观层面上针对所有学生的,每个学生还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公共目标进行调整。例如,在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时,师生商讨后将共同目标确定为: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通过欣赏和朗诵,培养大家朗读诗歌的能力;培养大家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而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其他的目标,如:欣赏诗歌中蕴含的音乐美;分析作者如何让内容与表达结构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3.自主讨论与赏析。在精读文章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细细品读,要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问题,及时交流心得体会。读完后学生交流对文章的感悟或体会,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让学生体会观点碰撞的魅力。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表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和补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加具有自主性,发言水平、阅读能力都得到发展。

4.学习成果的交流。学习成果可以分为显性成果与隐性成果。显性成果指的是能通过物质呈现的学习成果,包括展板、手抄报、综述报告、总结论文等;而隐性成果主要指的是學生所收获的体验。阅读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按照各活动小组的任务分工,就相关收获与相应困惑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坦诚倾诉报以肯定和赞许,引导学生通过叙述来进一步发展思维,深化感受。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