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可以维权
2019-11-25京根儿
京根儿
“这是天底下最难吃的包子!”听说胡同口开了一家新包子铺,而且此家字号一直以来都由于“人满为患”,让好吃的顾客面对排队望而生畏,兴冲冲的老丈杆子带着希望而去,特意点了二两包子外加一碗炒肝儿,结果发出的却是如此的“大众点评”。不知道老爷子是不是去了那家很著名的网红包子铺,但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更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历史可以维权?
根红苗正
“根红苗正”,这四个字在一代人眼中非常熟悉,而且在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今这一词语又有了多重含义,在饮食方面必然与传承、历史、沿革、字号等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提起北京老字号包子铺,不得不提及曾经在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儿的“二友居”,提起“二友居”便引出了如今的网红包子和这则新闻:
《北京商报》记者最近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以西四包子铺为名对外开放加盟的情况,并且开放加盟的西四包子铺与此前网红的“西四包子铺”并不是同一公司旗下门店。如今的西四包子铺就像曾经的鲍师傅一样,成为网红后,因为商标存在争议,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以西四包子铺为名的门店,本就涉嫌侵权的网红西四包子铺如今自己也在面临着被山寨被仿冒的局面。
谈起这家网红包子,还真与它有一段经历。记得它们的第一家店就坐落在我家不远的西安门顺天府超市里。当初“西四包子”的牌匾,以及历史介绍外加黑白照片,还真勾起了我不少回忆,正赶上我在为《北京西城报》的专栏“西城光阴”筹备素材,饶有兴趣地与服务员攀谈,但她的闪烁其词不禁让人生疑。虽然它在北京餐饮圈中已经创造出了奇迹,但它的发展速度与一夜走红,不得不说与铺天盖地的博文微信和人们对于西四二友居包子的情怀有关,如今庆幸当初没有选择它作为题材,虽然味道还算过得去,但这样的“捷径”还是扯上了官司。
就在西四包子重回人们视野,并以迅猛之势发展的时候,著名餐饮企业华天坐不住了。没过多久,“二友居”这三个“根红苗正”的字终于可以重回人们的视野。为了以正视听,华天饮食正式向网红“西四包子”提起了诉讼,指控后者“盗用”二友居的品牌历史和故事,并用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迷惑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认为网红“西四包子铺”就是曾经的“西四包子铺”——二友居。但在《北京商报》的新闻中也指出,行业内专业人士表示:“‘西四虽然是地名,但不是县级以上的地名,可以进行商标注册,因此西四包子铺事件的核心在于谁能先拿下西四包子铺商标,在西四包子铺未被注册前,目前各方西四包子铺都不存在商标侵权的问题。”这也为我们从传承、情感与法律层面共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历史可以维权。
其实名门正派的“二友居”与后来者“网红西四包子”,再到如今铺天盖地的“新西四包子”之争并非个例。
北京历史悠久,老字号文化历史又伴随着时光更迭起起伏伏,在其中有很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买卖家儿却在此时无踪可寻,但它们留给历史的记忆仍旧存在。此外,因为经济政策等原因,也有很多老字号归为国有,但公私合营后并不是所有字号均予以保留经营,则是合二为一形成新的买卖,原有名牌化身一種商标权益的形式,静静躺在企业的“铁皮柜”中。于是,这便给予了市场中一部分经营者牟利的空间,尤其是有故事、有历史但“非著名”的老字号更受看好,这类字号既躲避了被著名企业诉讼的风险,又能堂而皇之地借助“老北京”这块金字招牌。例如在曾经的创作过程中,便遇到过借助所在地区文化历史、挖掘某老店故事而大做文章,加以大肆宣传,挤入北京老字号行列者。也有虽然经营老字号品牌,但其仅存品牌历史故事,产品内涵却并无瓜葛者。如此种种现象,不得不说在现而今的“老味道”中掺杂了不少。
如今,因为一个包子而引发的“战争”庆幸商标所有者尚存,所有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维权,但对于那些拥有历史,却无传承的字号,它们又将有谁替自己主张维权。而对于那些虽然品牌经营合法,但产品仅仅是穿着老字号外衣的企业,又有谁告诉消费者,你面前的老字号是“李逵”还是“李鬼”呢?
惹不起的人设
“人设”一词源自影视界,大体是对演员先入为主的形象认识。在众多历史人物中,我想因为“人设”而维权的也有不少。例如著名的美食达人——慈禧老佛爷。
说慈禧是美食达人绝不夸张,打开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慈禧 北京小吃”字样,“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50,000个”,赫然在目的提示,让这位传奇女性更具生活味道。然而,简单查阅一下与清宫饮食相关的历史资料不难发现,清代宫廷对于饮食的管理非常细致,而且是多部门协同负责,主要由内务府和光禄寺进行打理。内务府很多人都知道,是管理皇族事务的总机关,其属下的“御膳房”“御茶房”“御茶膳房”是专门管理皇帝及皇室饮食的机构。再往细了看,皇家的御膳房设官员、厨役三百七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一百二十多人。皇室进膳有膳单,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月成一册。每日用膳前,膳单要明确指出某菜为某厨师烹制,以备存档。内务府大臣还负责御膳承做时的严格要求,每品菜点的配料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膳食主次有别。所以可想而知,慈禧要想当个美食家得有多难?如今各地方小吃都想与老佛爷蹭热度,得先问问内务府同意否?
如果说饮食是一门艺术,那么慈禧老佛爷为艺术献身还算轻省,多吃两口也就算了。不少历史人物在艺术作品中,因为“人设”更受了不少委屈。
首当其冲的便是和珅。从《君臣斗》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太多的文艺作品将和珅塑造成为溜须拍马、不学无术的贪官小人,更有甚者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经典名句,硬生生地往和大官人成功仕途的原因上定义。然而和珅真的就是那个“韦爵爷”的翻版吗?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记录: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3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9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和珅后考上咸安宫,咸安宫是清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也曾称咸安宫官学。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得到了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
简单的经历介绍不难发现,“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可见和珅并非等闲之辈,这一记录,在乾隆《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就已提过,咸安宫的入学门槛也是可想而知,和珅能够在此学习,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他成绩了得。再看看和珅一路仕途的记录——“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如此看来,和珅光靠溜须拍马,是绝对不会担任如此之多“实职岗位”的,除非皇上太不拿江山当回事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穿越或颠覆的事情还有很多,感受最明显的是如今的创意摄影,实景摄影棚、剧组级化妆班底,外加专业摄影团队。不得不说,从软件到硬件,商家提供了优质周到的服务,可在一些环节中,却给人带来不少穿越之感。例如,慈禧太后挚爱的“大雅斋”粉釉方瓶,很有可能出现在一身汉服的美女手中;古色古香的清宫场景中,一个颇显民国风的梳妆台格外抢眼……或许有点吹毛求疵,商业摄影服务毕竟不是纪录片拍摄,但在专业的摄影服务中,如果稍微融入一些对于历史的敬畏与尊重,我想这样的“人设”与这样的细致也会被消费者所感知到。
小马虎大老虎
谈到面对历史的细致,最著名的“梗”便是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和圆明园的关系,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经常有人会搞错,无论是口误还是笔误都会出现,这在10年前就已经有人把它编为了笑话,然而如今还是会出现犯这种错误的情况。
我是唐师曾老师微视频的粉丝,最近就有这么一条视频。唐老师一边骑车一边听某国外广播电台的广播,其中播音员说:“186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如今有人要重修圆明园。”这一谬误被唐老师发现,风趣的唐老师坦言,1860年还没八国联军哪。“再过40年,义和团与神机营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才有了……”这堂简单而又风趣的历史课上得好。其实大文豪雨果早就给咱们上了这一课,“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园大劫难》。
这样的错误不得不说源自一种马虎,更多时候是人们在生活中说顺了嘴儿,也就不注意了。因为没注意而犯错的事,我在不少胡同口的历史说明中也发现过不少。例如有一条“胡同说明”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说如今此胡同名中的“乘”字,曾经应该是“陈”,到了“一九九一”年胡同名字由“陈”改为“乘”。表面上看起来任何问题都没有,但恰巧我打小就是从这胡同长起来的,1981年生人,起码那时候这条胡同的名字中就已经用了“乘”,笔误是一定的,具体“乘陈”二字真正于哪年交换,看来只能留给历史去解答了。此外,在另一处历史更为悠久的胡同区中,我发现一块做工精良的石质说明,通过描金的文字与细腻的石头,可以想到当地投入的成本不低。但正是在这“高大上”的说明中,“那时”却被误写成了“那是”,让人阅读于此,总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词句要表达何意?
面对历史,这样的小马虎虽然出于无意,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小视,而成心马虎的更是伤不起。
北京很多景点周边都会有胡同游的身影,外地游客或是报个一半天儿的小团,走走胡同儿赏赏景儿,或是坐在三輪车上,听着讲解来个古今穿越。有时候细听起来这讲解词儿,您就会发现不少问题。例如路过某文化大家的故居,师傅们便会讲述此人若干风流韵事,博取吸引。再如路过某王府官邸,则会大肆渲染此人曾经的巨贪经历,甚至再与皇亲国戚扯上关系。正所谓“导”者口若悬河,听者乐乐呵呵,最后拿个“野史”当作挡箭牌一笑了之。这种现象,在正规的旅游团也有不少,曾经参加过某地一家旅游团,最初导游还算正常,讲述历史外加建筑风格,而由建筑越加引入的风水命数学说,让我直接想到了北京某些“导儿”们,从建筑构件绕到龙生九子,再绕到貔貅身上,更有甚者指着门墩上的狮子愣说成貔貅,最终目的便是带着游客到达售卖招财貔貅网点。于是听着当地导游的讲解,静观其变,果不其然最终被带到了一个小屋,一排据说是在千年石碑上拓印下来的生肖保护神,静静等待着你和你的钱包……
故意也好,无意也罢,小马虎的存在并不是小事,他们或是喉舌,或是窗口,或是为城市敞开了一扇被外界了解的窗,马虎虽小,可造成的影响如虎,也让真正的历史面对无数双渴求的眼睛,骑虎难下。
如果没有如果
设想一下如果历史可以维权,它将以何种态度去伸张自己的权益?如果历史可以维权,它会寻找哪些部门、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申诉?如果历史可以维权,它又会告诉我们多少的真实?
如果没有如果,历史是宽容的,显而易见,它不会自己主动去维权。面对信息飞速发展、经济阔步前行、市场丰富多元的今天,对于历史的维权,相信这是我们所有人面前共同的课题。例如老字号商标权益的保护问题,尤其是在北京的饮食行业,很多买卖家儿的发迹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商标概念,所以很多只是简单借用经营者姓氏作为招牌。例如爆肚满、小肠陈、奶酪魏、豆腐脑白等,这也为侵权行为开辟了可钻的空子,更让消费者如雾里看花,不知哪家才是正宗。在当前老字号商标保护工作里,打击侵权义不容辞,有没有更多方法长效避免侵权,为老字号创造更为清朗的营商环境,值得进一步思考。可以说,“网红西四包子”事件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依据专家所言,从商标角度并不违法,而“西四”确实也够不上条例中所要求的“县级以上”标准。但对于北京这一文化底蕴特别丰富、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很多老店又因所在地而闻名(如门框卤煮、隆福寺小吃、鼓楼炒肝儿等)的特殊情况,是否应该给予政策性的灵活把握?在此类文化古都中的行政管理机关从业人员,是否也应该在掌握好政策法规的同时,更多了解城市文化及背景?如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遇到此类案例哪怕脑中多几个问号,作几天调查,也可尽量避免如此“空子可钻”。
如果没有如果,古人是包容的,他们不会通过主张权利而获得高额赔偿。我们可以借用历史、邀请古人完成各种各样文艺作品的创作,但古人必定不是演员,历史也绝非是可以随便渲染、增加或删减的剧本。一面精美的介绍牌会为这座古都增添不少别样的风采,但短短一二百字甚至几十字的介绍,通过撰稿、美术、加工、安装等诸多环节,当悬挂在古色古香的墙壁之上,出现在来往人群面前之时,却没有一个环节肯静下心来阅读一下这些文字,把最终的编审环节留给了公众。
如果没有如果, 我想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唯一答案,无论我们如何记录、如何传承、如何解读,抑或是以何种角度何种姿态去传播,它就在那里,不曾改变。我们只能做到,让这城市的味道更加真实,让我们的后代还能在路过西四十字路口时,品尝到“西四二友居包子”真正的味道。
(编辑·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