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颜值担当,他的才华更令人期待
2019-11-25韩旭
2019年9月27日,北京曲剧《王致和》剧组的成员正在排练厅紧锣密鼓地排练。还算宽敞的排练厅,乐队的阵容就占去了半壁江山。胡优站在排练厅的正中,面对麦克风和乐队,一句一句地唱剧中人王致和的戏词。有时唱到不合适的地方,胡优会停下来和乐队指挥进行沟通——哪处伴奏需要加强;哪个音符缩短更好;哪段节奏可以更明快一些……乐队的指挥和主奏老师也经常在演奏中叫停,纠正演奏中的不周之处。响排的进度是按照演出的过场进行的,在胡优下去后,接替上来一个或多个演员,仍然如法炮制,一个字一个字精雕、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细琢——大家根据场景、人物的变换,在音乐上作出不同的微调。
笔者此前采访过许多导演、主演,他们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这部戏是我们一点一点地抠出来的、打磨出来的。此前笔者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所以并不能体会这句话的分量。可看了曲剧团的响排后,我才深切地体会到他们说的绝非虚言。一部近乎完美的舞台作品,总是凝结了剧组每一位成员的智慧与汗水,包含了他们的职业操守与艺术信仰。
备考有的放矢,男生榜里得探花
胡优此前给笔者的印象是高大帅气,张口一唱底气足、嗓子亮。这回采访和排练的时候,胡优一直穿一件跨栏背心,露出结实浑厚的肩膀,很像京剧里的武生演员。在9月底入秋转凉的季节,很多人都穿起了长袖和薄外套,而他还穿着夏日的无袖背心,可见其身体素质之好。作为《王致和》的领衔主演,响排时胡优几乎一直都在排练场上。即便下场,他也歇不了多久,喝一口水就要重新登场。所以我们的采访只能安排在他饭后的午休间歇,不过也仅仅只有20多分钟的时间。
胡优生在唐山,自初中就学习声乐专业。直学到高三,一天他的课外辅导老师给他打来电话,说北京市曲剧团的凌金玉团长来唐山艺校招生了,你快来试试。上高三时有关招生的信息很多,胡优起初没太当回事,权当一次面试。他去了后给面试的凌团长等老师唱了一段美声。凌团长听了胡优的唱,见小伙子仪表堂堂,是棵好苗子,就说:“中国戏曲学院办了一个考前辅导班,你赶紧报名去吧。”
胡优当时少不更事,对北京曲剧可谓“甘蔗当火筒”——一节也不通,所以凌团长的话一开始全没当回事。可中间介绍的辅导老师很替胡优着想,说这个招生的北京市曲剧团非常靠谱,而且人家是事业单位(当时还没转企),能解决户口问题。回家之后,父母听说有这么个机会也很重视,再三和儿子沟通:你平时的文化课成绩比较一般,既然学了艺术想走这条路,就应该去北京深造。北京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有很多的发展机会。而且北京离唐山很近,你上学、上班回趟家也方便。
在老师和父母的再三强调下,胡优开始认真备考。他2008年春节期间就来到北京,参加了中国戏曲学院办的考前辅导班。辅导班的课程针对考试设置,包括了声乐、形体、舞蹈等。在上辅导班的过程中,胡优感觉心里越来越有底。封闭补课的同时,曲剧团还组织学生进剧场集体观摩。这是胡优第一回现场观看北京曲剧,上演的是经典剧目《北京人》。“看时觉得,嘿!唱得挺通俗易懂的,我当时爱唱民歌,觉得曲剧跟民歌还有共通的地方。学习起来应该没什么难度。”胡优绘声绘色地聊着。
在辅导班时,曲剧团还给了学生们一些曲剧的音频资料等,说如果喜欢可以按照资料学一学,回头考试的时候可以唱一唱。胡优是个有心人,他白天上完课回酒店,就听听曲剧的音频资料,没事跟着唱一唱,找找感觉。
没想到入学考试的时候,胡优还真把自学的曲剧唱段用上了,他唱的是《北京人》男主角曾文清的一个选段。当时从一试二试到三试,参与考试的有上百人。仅唐山,胡优发现和他同辈学习美声的圈里人几乎全来了。有些身宽体壮的同学,美声唱得比胡优好很多,但均以落榜告终。个中原因大概是团里需要的是曲剧人才,所以像胡优这种有的放矢、找到备考脉门的人,就等于有了在考官面前眼前一亮的机会。当考试成绩单发到胡优唐山所在的高中,班主任激动地叫胡优过来:“胡优你专业课考了男生第三名,你必须得好好复习文化课,给它拿下啊!”
胡优的文化课成绩原本一般,家里人为了保证他考试通过,特意请了一对一家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胡优的姥姥特意过来给胡优做饭,陪读3个月。于是,在全家上下一心和胡優的努力下,文化课考试也通过了,胡优顺利地走进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北京曲剧班。
学曲剧,最难的是找到曲艺味儿和北京味儿
所谓万事开头难,入了学的胡优原本以为曲剧就是他当初自学《北京人》那样。可他把学北京曲剧想容易了。曲剧不是通俗歌曲,它生发于曲艺,是有渊源的。所有学习曲剧的人都得从北京岔曲开蒙。胡优一听原汁原味的北京岔曲,这和曲剧中的唱可不一样,要的味儿更浓。
可唱出来的这个味儿,在音乐谱子里根本体现不出来。不光是胡优,全班学声乐、习惯看谱子唱歌的几乎都犯了难,根本不知道怎么出声。也就几个此前学京剧的同学好一些,因为京剧也讲究口传心授,不看谱子。
“我们08届的学生很幸运,赶上的是75届的老师。这些老艺术家很有经验,开蒙知道怎么引导你。也很严格,没事就敦促你,多听多找感觉。后来我听得多了慢慢有了感觉,越听越喜欢,已经有点入门了,从岔曲就改学单弦牌子曲,由小段到大段,曲艺味儿渐浓,不知不觉这个味儿就融进了演员的骨子里。”胡优不无感慨地说。
在“找味儿”这件事上,同样困难重重的还有学生的乡音。北京曲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从东三省到湖南,说话的口音哪里都有。曲剧班设置了台词课,专门帮助学生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北京曲剧属于北京的地方剧种,因此光会说普通话还不行,学生们还得会说北京话。起初胡优认为说好北京话的关键是掌握好儿化音,可这条路根本走不通,而且他加儿化音的位置还经常不对。有时表演,胡优觉得自己说的就是北京话,但让那些“老北京”的老师一听,虽然很像,可细微之处没有领会北京味儿。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北京话,台词课后来由团里的周葆珍老师教习大家北京话。周老师教授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习传统曲艺的基本功,例如相声的贯口“报菜名”,等等。这一下就把学生们习惯的话剧台词,转变成了带有北京味儿的曲剧台词。
从龙套到主演,艺术功力日趋成熟
在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兢兢业业学习了4年曲剧后,2012年大学毕业的胡优进了北京市曲剧团。进团的头两年,胡优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都是以跑龙套为主。此后,他饰演了工作后的第一个角色,《骆驼祥子》中的孙侦探。2015年,胡优领衔主演了B组《徐悲鸿》中的徐悲鸿,他的演绎之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过让他成长最多的还是《龙须沟》中的程疯子。
可以说,程疯子是胡优饰演的众多角色中挑战难度最大的那个。前辈艺术家、前任程疯子饰演者张绍荣老师对胡优说:“你要能把程疯子演好,以后演其他角色就从容无碍了。”这反映出这个角色的分量,也说明这个角色像一道坎一样,是很难逾越的。“程疯子这个角色非常虐心,如果你把这个角色演得‘滑了,那你作为演员就完了。我们一定要沉到人物的内心中去,可入了程疯子的戏,心情会非常抑郁。所以我从骨子里,对这个虐心的角色真的有些敬而远之。”胡优畅谈体会。
胡优说他非常感谢顾威、王翼二位导演,还有张绍荣老师。张老师不仅是他初入大学学习北京岔曲的开蒙老师,而且在2016年“名家传戏——当代地方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中,张绍荣老师也是他和师哥李永德继承曲剧艺术的恩师。一直以来,张老师对胡优都欣赏有加、关爱备至。在张老师导演《方珍珠》时,他邀请胡优饰演剧中人物白花蛇,助其艺术水准更上一个台阶。“张老师从开蒙时就教我,他非常了解我的艺术特点。因此我不管演什么戏,他跟我一交流,总能让我比以前发挥得更好。”胡优带着感激之情说道。
從龙套、群众演员,到小角色、配角、主演以及领衔主演。胡优饰演了众多角色,除了前文提及之外,他还饰演了《烟壶》中的寿明、《正红旗下》中的多甫、《黄叶红楼》中的贾珍、《四世同堂》中的冠晓荷、《花落花又开》中的李根生、《十不闲传奇》中的老祖爷、《太平年》中的安广顺,话剧《锅儿挑》中的大猴子、《老张的哲学》中的南飞生、《林则徐在北京》中的道光皇帝。
说到2019年曲剧团的新编力作《林则徐在北京》。胡优坦言这是他头一回演皇帝戏,以前演的大部分是小人物,所以接手这个角色压力很大。为了化解压力,胡优做了充分的准备,翻阅了很多清宫皇帝的历史资料,观看以往电视剧中皇帝的人物塑造。想起顾导曾经说过,皇帝是最好演的,有太监、大臣围着你帮你演呢,你不用有太多的动作。胡优茅塞顿开:“过去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无数人的命运,所以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肯定特别庄重,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
笔者有幸观看了胡优饰演的道光皇帝。道光一出场给人的印象便是坐在高高的金銮宝殿之上,给人居高临下、高不可攀之感。同时正如胡优所言,舞台上的道光没有多余的动作,这一方面是履行了他男二号衬托林则徐男一的作用,而且也非常符合皇帝这个人物的身份。可以说,这种人物的处理不仅是两全其美,而且是恰如其分。
领衔中的领衔,他是艺术舞台上的第一个“王致和”
眼看还有5分钟,下午的响排又要开始了。作为《王致和》的领衔主演,胡优不到场响排就无法进行。而且胡优此次的领衔主演与以往又有所不同,此前要么是B组,要么演员表的名字排在二三的位置。这回演《王致和》,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个,是领衔中的领衔。当团领导把这个重任交予胡优时,他深感压力重大。
领头羊当然要起到带头作用,付出最大的辛苦。他和《王致和》的其他剧组成员一道去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腐乳制作厂参观,了解到历史中的王致和只身来京,屡试不第。作为地方的举子,王致和承载着一家的希望。祖上原本靠卖豆腐谋生,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王致和考中举人,可说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士族阶层,他只消在京城金榜题名,封个一官半职就可衣锦还乡,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可命运跟王致和开了个玩笑,名落孙山无颜归乡的王致和决定继续应试。作为“复读生”没有钱是不行的,但王致和又不好意思向家里要,因此他囊底日渐羞涩,眼看吃饭都成问题。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祖传的做豆腐手艺。于是他做起了豆腐,把卖豆腐当作副业供自己读书,这样自己的吃食还有了着落。世间的发明创造总是出自劳动者的双手,王致和遗忘的两坛子豆腐发毛变臭,成为咱们耳熟能详的臭豆腐的最早雏形。
因为王致和没有后人,胡优介绍历史中的王致和仅限于此。而北京曲剧《王致和》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来自剧本创作者的构思。所以胡优除了了解史料,就是和剧本编剧进行全面的沟通。胡优表示,王致和这个角色的塑造,难点在于内心的变化过程——从最初对举业的渴望,到屡试不中对家庭的愧疚,以至看透一切功名利禄——人生的价值并不一定得追求仕途,只要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所长,人生都是成功的。为了表现王致和的决心,剧中还特别设置了一位赏识王致和才华的王爷,愿意许给王致和官职,但被王致和婉拒了。想一想,如果王致和真的做了官,现在还有谁知道他的大名?可见他人生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研制的腐乳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口福,他的名讳也因此被传颂了350年。
另外,为了让剧情更加丰满,《王致和》还加入了情感脉络,王致和必须在两个女子之间作出选择——是在京城与他一起打拼事业、共开酱菜园的女合伙人,还是家乡的原配夫人?笔者在《王致和》公演之前且卖个关子。先预祝第一次走上艺术舞台的“王致和”能够大获成功。
(编辑·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