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具风采的北京曲剧

2019-11-25李明德

北京纪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曲剧全剧剧团

?李明德

老北京的观众,热爱国粹京剧,但对于独具地域特色的北京曲剧更有感情。该剧种有浓郁的北京韵味——唱腔委婉、吐字清晰、表演朴实;又有深受欢迎的代表剧目。北京曲剧团和北京曲剧是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品种中的单一剧团和单一剧种。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排演过近二百余个剧目,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等,均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烟壶》还拍摄成戏曲电视剧。

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的曲艺名家在前门箭楼上成立了大众游艺社。当时每天都有鼓曲演出,深受观众欢迎。演员又根据自己所会曲种的演唱特色,结合他(她)们自身唱做表演的条件,创排了曲艺剧。当时曲艺名家魏喜奎、关学曾、顾荣甫、尹福来等自编自导,借鉴了拆唱八角鼓的传统形式彩唱化妆,演出了曲艺剧《探亲家》。剧中有情节故事和大段的单弦牌子曲唱段,以及奉调大鼓、梅花大鼓、琴书的旋律,演唱京腔京韵,地地道道的京白,深得曲艺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恰恰此时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中国文联和北京文联任职,他自幼生在北京,喜爱京城的一草一木,尤其对曲艺的岔曲和八角鼓等民俗艺术甚为喜爱。他与不少位曲艺演员都是好朋友。箭楼上演出曲艺剧《探亲家》,他早早就来到了剧场,认真观看全剧。唱腔的委婉动听、旋律的优美、京音的吐字深有感受,为曲艺名家的创新而祝贺。在座谈会上,老舍先生激动地对参加演出的演职员说:“你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填补了北京历史上没有地方戏的空白。”他建议将“曲艺剧”中的“艺”字去掉,就叫“曲剧”。为了突出地域特色,建议在“曲剧”的前面加上“北京”二字,“北京曲剧”就这样诞生。不久老舍先生为该剧团撰写了新戏《柳树井》,是描写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戏中女主人公由魏喜奎扮演,全剧在唱腔、化妆、音乐、舞美上都下了大力,演出获得了成功。这是北京曲剧打响的第一炮,也使得这一剧种站住了脚。

在该团的保留剧目中,深受观众欢迎、巡演全国的好戏要首推清装大戏《杨乃武与小白菜》以及《啼笑因缘》《雷锋》等。《杨乃武与小白菜》取自清代四大奇案,剧情曲折,扮演杨乃武的李宝岩、扮演小白菜的魏喜奎均是曲艺名家,全剧演出达三个小时,演唱声情并茂,甚是感人。该剧最初上演是在位于前门外大栅栏的前门小剧场,剧场可坐300余人。一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忙完公务后,晚7点多坐车来到前门大街,将车停在大栅栏街口,自己步行到剧场来看演出。全剧演过前几场,后台的演员才得知周总理来看戏了。全体演员都兴奋起来。剧终后,总理来到后台,接见全体演员,进行了座谈,总理说:“我访问非洲十国刚刚回到北京,看到报上的广告,就马上来看戏了。”总理对这出新戏的演出成功深表祝贺,还提出了修改意见。后来《杨乃武与小白菜》演出数百场,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影片在全国放映,使北京曲剧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对北京曲剧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文艺的春天来到了。北京市曲剧团在积极创排新编历史剧《珍妃泪》的同时,也注重发现人才,培育曲剧接班人。这时曲剧名家魏喜奎己步入老年,她在自己的学生中观察了很久,将能唱奉调大鼓又善表演的女青年甄莹、许娣收为弟子,并参与曲剧的排练和演出。该团同时培养的优秀男演员耿守春、张绍荣、孙宁等,也都成为台柱。这出清宫历史戏《珍妃泪》剧本写得好,演员多以新秀登场,老演员做指导,发扬该团善演清装大戏的长处。在唱腔、音乐、舞美诸方面的严格要求下,首场《珍妃泪》在西单剧场上演,这是80年代初北京舞台上的大戏,观众争相购票,场场爆满。新老观众欢聚一堂,尤其对曲剧舞台上甄莹扮演的珍妃和耿守春扮演的光绪皇帝甚是喜爱,他们的精彩演出得到观众热烈掌声。不少观众看过该戏,又带着朋友重看,一时让北京舞台亮了一把。各地演出公司邀请《珍妃泪》剧组巡演全国达三个月之久。有时全剧落幕,观众来到后台,要求见珍妃、光緒签名留念。两位青年主演通过百余场的演出实践,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回京后又被新闻电影制片厂将此剧拍摄成实景的舞台艺术片。随后剧团又改编排演了老舍先生的几部名著,以及新编历史剧《少年天子》等。

北京曲剧团改编、排演老舍先生的名著《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以及京味作家邓友梅的大作《烟壶》时,每排演一出戏都体现出全团“一棵菜”的精神。在排戏和演出时大家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平时有的演员也接影视剧的活儿,有的还担任重要角色。但团里的新戏一定下来,大家会立刻推掉外边的排戏活动,立即投入到本团的任务中,全团上下一条心实在让人感动。在排演大戏《茶馆》时,团里请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顾威先生。曲剧《茶馆》要保留原话剧的精神,又要突出曲剧唱、做的京韵京味,演员在演唱、表演上下了大力,全剧在音乐、舞美、灯光上都有了新的创意。《茶馆》的上演一炮打响。他们将主要演出场地设在了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当时正是暑假,又因中学课文里有《茶馆》的片段,所以有学校来联系包场的事,团领导也鼓励全团同志多动脑筋,力争为北京的中小学生多多演出,票价对师生优惠,受到青少年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有时一天演出三场,演员们不怕苦和累,创造了假期演出百场的纪录。《茶馆》《龙须沟》《烟壶》等剧于1997年和2000年两度赴台湾演出。

北京市曲剧团在几十年的演出实践中,团领导一直把培养新人放在首位,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魏喜奎、李宝岩、孙砚琴、佟大方等老一代艺术家是曲剧的创始人,80年代甄莹、许娣、张绍荣、孙宁、佟仲琪等中年一代正是北京曲剧新时期的代表。近年,该团与中国戏曲学院招收了曲剧大学本科生班,由专业教师授课。这批学生的到来,又使曲剧有了第四、第五代新人。这些本科生自身条件很好,学唱曲剧的成套唱腔很是认真,有的原来是学民歌的,他们下功夫向京腔京韵学习,在老演员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时至今日,这些年轻人都已在《北京人》《少年天子》《烟壶》《啼笑因缘》《龙须沟》《正红旗下》《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方珍珠》《黄叶红楼》《徐悲鸿》等大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北京曲剧的代代新人,正展示出艺术青春的活力和光彩。

(编辑·韩旭)

猜你喜欢

曲剧全剧剧团
大型河南曲剧现代戏《丹水颂》唱腔特色分析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看见校园霸凌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陈炎鑫:舞台上为梦前行的“曲剧新秀”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