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经风雨方见绚丽彩虹
——中国第一代女排主攻手高绪美访谈

2019-11-25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博文女排排球

钱 芳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初春的济南乍暖还寒。对中国第一代女排主攻手、参加过1965年大松博文“魔鬼训练”的高绪美的访谈,在2019年3月的这个清风徐吹的上午开始了。

采访高绪美的想法产生在半年前。她参与日本教练大松博文上海训练的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1965年,国家体委决定以山东、 四川、上海女排为主,集中40余人组成集训队,由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进行短期训练。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到上海的大松博文,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队员进行了严酷、大运动量的集训,为中国女排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凝练和实施起到里程碑作用。参加大松博文训练的经历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我想走近高绪美,听听她的训练故事。

为了适应竞技体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山东于1956年4月建立了排球集训队。1958年成立山东体育学院后,排球体训班成为学院的运动系,队员成为学院第一届学生。山东体育学院建校60周年庆典前夕,我打听到校友高绪美会来参加。到了2018年11月1日庆典这一天,我先找到同是58级校友的山东体育学院退休教授王洪勋老师,跟他说了我的想法。王老师非常热心地带着我找到了高绪美。个子高高的高绪美腰板挺直,围了一条大红色的围巾,行走利索,未言先笑,完全想不到已经是79岁高龄。我们初步约定进行访谈,她欣然接受并说:“我们这些老运动员,谈排球,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2019年新学期开学后,我开始着手安排采访的事情。当我提前打电话和高绪美老人预约具体时间时,老人在电话里很高兴地说:“可以,可以,没问题!”单涛借到的摄像机竟然是学校刚买的新机器,还没开封呢!我觉得这次访谈一定是2019年我们做体育口述史的一个崭新的开始,对这次访谈,我心里充满了期待。

因为要带学生一起录制访谈过程,我们约定在3月份的一个周六上午。我和单涛带着负责摄像的孙嗣帅、负责录音的耿玉双和负责文字的张霄雪3位同学,一起敲开了高绪美老人的家门。打开门的瞬间,我见到的是身穿大红色毛衣、黑色衬衣的满面笑容的高绪美,短发让身形苗条的她显得个子更加高挑。在热情地打过招呼后,我们寻找合适的采访位置。高绪美的家布置很普通,但映出眼帘的高绪美年轻时训练的一张张黑白照片,非常醒目,告诉我们,排球是老人一辈子热爱的事业。

高绪美的老伴也在家,正在看电视,节目是篮球比赛。相互介绍后了解到她的老伴也是体育人士,从事篮球教练工作多年。于是大家一起聊体育,话题自然而然就转到了排球上。

说起排球,高绪美顿时兴致十足,双眼散发出夺人的光彩。她说自己少年时身体素质比较好,个子高,喜欢蹦蹦跳跳的。选进体训班后,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所以训练很积极主动。她对自己刚进山东省女子排球队时的训练和生活记忆犹新,从带着行李进校,到训练、生活,一幕幕画面随着述说慢慢展示在眼前。在新中国刚成立不到10年的那段时期,排球队员们吃得不好,训练条件也很简陋,但是排球训练的热情却很高。她们真心喜欢排球,喜欢体育运动,在爱做梦的年纪,苦中作乐,希望通过刻苦训练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为社会争得荣誉。真是一群单纯质朴可爱的女孩子!

谈起参加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的经历,高绪美非常动容地告诉我们,用生命在训练的那一个月时光,对自己的竞技运动生涯甚至整个人生都影响极大,难以忘怀。开始参训时共40名队员,半个月后经过淘汰,最后剩下11个人,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代女排的精英。高绪美坚持到了最后,并且因为动作标准规范,成为全国女子排球学习的示范和标杆人物。

说起训练,高绪美滔滔不绝,基本上不用我们提太多话题,她就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当时训练的情景。她说,大松博文训练的确非常严格,要求很高,既有训练难度也有强度,每天都有极限训练,越是想偷懒的、动作达标不理想的,越会被要求练极限。女排队员每天训练结束后都是血汗交织,弄的床单、毛巾都是紫药水。高绪美调侃地笑着说:“大松在训练前给每人发了一块白毛巾,说擦汗用。后来姑娘们终于体会到了,不止流汗还流血呢!”

大松博文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人体的极限。要展示出中国人的顽强意志,不能败下阵来的信念,是支撑队员们坚持训练的强大精神动力。那段时期,高绪美和队员们切实体会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支持。周总理关注队员训练的一点一滴的表现,包括这样大的训练量女排队员能否受得了、对身体有没有损害等。总理的关心让队员非常感动,训练也更加积极主动,不仅提高了体能和竞技技术水平,更磨砺了意志,凝结了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

说到对大松博文的印象,高绪美说,大松教练在训练中对队员要求严苛,他自己也很辛苦。他给队员发球速度非常快,需要有3个队员给他递球才跟得上节奏。训练场下的大松平易近人,对队员很友好,平常也很关心我们的训练状况和身体状况。虽然训练只有短短的33天,但队员和大松结下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临走的时候他很舍不得,隔着墨镜也能看到他哭得泪流满面。他说:中国女排有国家的重视,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一定会拿世界冠军的。后来中国女排走上世界竞技比赛的巅峰,夺取了五连冠!

多年的运动生涯,让高绪美对体育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她看来,作为一名运动员,首先要有一腔热情,只有热爱自己的运动项目,才能对体育训练比赛包括以后的体育工作有全身心的投入。高绪美的老伴的专业是篮球,至今仍然关注篮球事业的发展。高绪美笑着说:“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经常去篮球场,看比赛、看队员专业训练、看小学生练篮球,看电视节目也是篮球。一天不看都难受啊!”

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对于高绪美而言,训练对自己的影响是深远的。曾经亲人的接连去世让高绪美处在崩溃的边缘,生活的种种艰难也让她心意难平。在最困苦的时候,她就想: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那么难、那么苦都挺过来了,这些生活的艰难不算什么,也一定会熬过去的。已是耄耋之年的高绪美说,都过去了,我现在一切都好!于是,我记住了她的微笑,平和而淡然。

采访中,我们安排了录像、录音,一边听一边记。单涛则是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随时记录。之后,高绪美拿出她自己年轻时候训练和比赛的影集和画报,讲述当时和她一起训练的队友们以及训练场景。此时,汗水、泪水和苦痛都已经淡忘了,记得的都是温暖和美好。我们一边翻看一边感叹:青春岁月总是人一生最绚丽的时光。

大家被高绪美的故事所吸引,不知不觉已是2个小时。临结束时,高绪美和老伴李广云老师热情邀请我们去他们在济南南部山区的菜园子看看。高绪美说:“我做运动员投入一腔热情,总想做到最好,现在学种菜也是一腔热情。我种得菜长得可好呢,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对高绪美老人的访谈超出了我的预期。老人的讲述让我收获了很多,我看到了一位老体育人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此时我真正觉得,热情生活、踏实做事让人的生命更加真实、更加丰富、更加光彩夺目!

猜你喜欢

博文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第一次挣钱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谁和谁好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王者归来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