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研究
2019-11-25刘刚
刘 刚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研究
刘 刚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4)
排球教学中,若没有做好活动准备,或者缺乏热身意识,学生会产生损伤,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对此,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应尽量查明排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调节排球动作与强化意识教育等方面降低学生发生损伤的几率,提升排球的教学水平。
排球教学;损伤;原因;预防
排球运动损伤与学生自身专项技能存在密切关系,作为技能性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学生应掌握更多的排球运动技能,比如起跳、各种发球、垫球、扣球以及快速移动等动作,但这些会增加其腰部、膝部、手以及肩部等部位发生损伤的几率。若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肌肉力量训练要求,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近年来,我国排球运动水平不断提升,参加排球运动的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多,教师应做好排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1 运动损伤概念与判断标准
排球运动损伤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排球运动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当前并未对运动损伤进行统一判定,一般认为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不能参加各种训练与比赛即为损伤。但这种标准存在一定缺陷,无法明确运动损伤程度。由于并未严格界定运动员损伤,统计时会纳入轻度软组织挫伤、小面积皮肤擦伤以及手指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的损伤,增大了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几率。因此,应根据《实用运动医学》来判定运动员损伤程度,其主要分为三个程度,一是轻度损伤,运动员受伤后依然可以按照计划进行正常训练,但病情不会加重;二是中度损伤,受伤后运动员依然可以训练,但需要减少受伤部位的进一步活动;三是重度损伤,运动员需要休息进行治疗,完全不能进行训练。
2 排球教学中常见损伤类型
一是踝关节扭伤,主要分为内翻与外翻扭伤,包括踝内侧三角韧带与跟腱后据韧带。受伤后,运动员会产生明显的肿胀感,外踝下方及前侧存在明显的触痛感。二是膝韧带扭伤,分为膝内侧副韧带以及外侧副韧带等。其中膝部韧带扭伤主要因膝内翻应力所致,且扭转会导致韧带撕裂,以致扭伤处出现明显的肿胀症状。三是膝部半月板损伤,股骨与胫骨之间纤维软骨为半月板,且分为内侧与外侧,可以确保确保人体在着地时分散垂直于地面的冲向力。排球运动需要反复跳起,因此常见半月板裂伤问题。四是腰部与肩部肌肉拉伤,排球运动在进行弓身动作时肌肉会发生急剧收缩,若运动员没有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则很容易导致腰部、肩部等部位肌肉拉伤,甚至降低背部肌力,以致腰部不适问题。五是跳跃膝,运动员因反复冲刺、跳跃等动作会导致膝下腱发言,以致运动员跃起时出现压痛感,
3 排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3.1 人体生理结构存在缺陷
人体的踝关节部位存在缺陷,相较外翻肌群,内翻肌群的力量更大,且外踝长于内踝,以致在排球运动时很容易出现韧带拉伤问题。同时,人体膝关节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膝关节在排球运动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任何接球动作均需要进行起跳,运动员需要半蹲起跳发力,但人体膝关节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松弛,以致无法均衡周围肌肉力量,膝关节很容易失衡。此时排球运动中出现较大幅度的动作会导致关节扭伤问题。由此,人体本身的生理弱点会限制排球运动专业技术的有效发挥,从而在实际训练与比赛中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1]。
3.2 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实际排球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战术与专项技术的训练,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但却并未重视培养学生的排球专项教育与运动安全意识。比如在排球扣球时,教练应安排人员及时运送散落在地上的排球,若使其随意滚动会导致学生无法看清地上的排球,以致踩上会发生扭伤,严重时还会导致骨折问题。排球场地的地面坚硬,学生长时间的起跳会严重损伤膝盖。除此之外,排球场地不平整、地面较滑等均可以导致身体损伤,具体训练时应严加注意。
3.3 准备活动安排不合理
体育教学前奏与序曲为准备活动,安排得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克服人体的生理缺陷,避免人产生惰性,在提升肌肉温度的基础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尽早进入兴奋状态,确保肢体运动的一致性,促使身体的各个器官均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提升训练效率。但当前排球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重视准备活动的安排,在设计准备活动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以致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神经系统,身体在神经及其他器官并未处于兴奋状态时便开始大量运动,进行扣球、接球等高强度练习,很容易发生损伤。或者部分教师安排了过量的准备活动,训练与教学之间存在较长间隔,运动员在未进行正式训练时便耗尽体力,没有发挥准备活动的效用,运动期间容易产生动作变形问题,以致出现肌肉与关节运动损伤。
3.4 排球技术动作不规范
排球运动具备较强的技术性,包括垫球、发球、接球、扣球等基本战术,且每项战术均具备自身的特殊性,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当学生训练或比赛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规范则很容易出现损伤问题,比如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拦网技术会导致其在扣球与接球运动中,手指发生软组织挫伤问题,手指无法有效承受对方排球的力量,以致在向反转过程发生骨折问题。同时,学生在训练中若没有掌握正确的拦网与扣球时间,也会导致落地时不小心踩到队员的脚或者因踝关节放松过度而导致足跟骨折问题。训练期间,部分学生并未掌握牢固的基本功便上场训练,以致技术动作水平较低,当遇到对方打来的排球时无法正确应对,很容易出现慌乱、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会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腰部损伤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身体骨折,无法正常运动。除此之外,学生过于频繁参加排球运动,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时也会导致其无法集中注意力,身体疲惫乏力,不能掌握准确的动作技术,增大了损伤的发生几率。
3.5 排球专项身体素质水平较低
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弹跳力以及速度等均属于排球专项身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其与排球专项技术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重要程度相同。学生掌握多项排球运动技术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实际排球教学中,教师应在强化学生基础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强化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强度,以确保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排球技能水平。由此看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排球运动技术,从而承受高强度的训练,以防发生损伤事故。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排球教师并未正确认识身体素质训练的作用,并未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致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水平较低,无法满足高层次排球技术的有效学习,在进行高强度动作练习极易发生损伤事故。
3.6 缺乏专业的心理素质训练
排球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训练结果与比赛成绩,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在战术训练、身体素质以及排球技术等方面加强训练,且还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关键时期,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超常发挥,提升训练水平,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能即便技术水平高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当前我国排球运动心理训练依然处于发展时期,部分排球教师虽然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但无法在实际训练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方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依然看重学生的训练成绩,训练重心停留于身体素质训练、战术训练以及技术训练等方面,以致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较低,不能正确面对比赛失利,无法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比赛中很容易出现心情紧张、情绪无法控制以及思维混乱问题,技术动作极易变形,发生损伤。
4 排球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4.1 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教育
排球训练与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损伤预防理念,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排球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危害,使其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避免产生麻痹思想。整个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预防运动损伤教育,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损伤预防方案,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并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比如,学生应了解并正确掌握移动、起跳以及扣球等专项技能,在手腕、肘关节、踝关节以及手指等易受伤部位佩戴护具,且及时剪指甲,以免训练期间出现剥离或戳伤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与自我保护能力[2]。
4.2 适当安排准备活动
在开展排球教学活动前,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计准备活动的内容,明确排球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准备活动密切结合,使学生了解教学侧重点。科学的准备活动应结合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弱点,确保韧带、肌肉等器官通过准备活动处于兴奋的状态,增强韧带与肌肉的韧性与弹力,确保运动员可以正常进行剧烈运动,满足运动需求。同时,还应利用准备活动调节神经系统,确保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学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身体各项功能均可以适应比赛的基本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问题的发生。
4.3 规范排球动作技术
排球运动损伤的关键在于运动员未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训练期间极易发生动作变形、动作不连贯以及动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意外损伤的发生。对此,排球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项术,促使其灵活运用至排球教学与比赛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比赛效果。排球训练期间,教师应分层次增加排球的训练强度与难度,不能操之过急,做到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意外损伤问题。
4.4 科学组织排球训练
实际排球训练期间,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针对性的确定训练时间、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强度,确定排球运动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免某个运动器官发生超负荷问题,确保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应强化基础技术的教学力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受力、爆发力、移动速度以及弹跳力等水平,尽量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避免训练期间发生运动损伤问题[3]。
4.5 重视并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排球教师应在训练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专项训练,确保学生具备强大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比赛场上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还应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在比赛中具备灵活的思维、精准的感知觉以及敏捷的观察力等能力,确保其在气氛紧张的赛场上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除此之外,排球教师还应通过心理素质训练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弱势,在排球训练中保持最佳的心态,在发挥正常比赛水平的基础上,避免发生运动损伤问题。
4.6 强化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力度
相关部门应在专业排球训练场地以及公共设施等方面增大投资力度,彻底更换并及时修复陈旧的场地器材,以免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因设备问题而导致损伤。同时,还应确保比赛场地的平整,最好使用塑胶地面,不能存在小沙子等。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学校还应指派专门人员及时检查场地、器材以及个人防护用户的实际情况,做好安全检查[4]。
4.7 练习后做好身体放松
排球训练后的身体放松具备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减缓疲劳,训练放松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血液循环情况,降低血液中血乳酸含量,在避免运动损伤的基础上减缓身体疲劳。二是增强肌肉群力量,充分发展身体肌肉。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各肌群收缩的合力会产生肌肉力量,若人体肌肉始终保持紧张收缩状态,则无法深层次刺激肌肉,不能完全发挥人体的运动潜能,主动肌的力量会减弱,增大了损伤的发生几率。对此,在练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彻底放松,以确保身体恢复最佳状态[5]。
5 结束语
实际排球教学中,教师应在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而没有严格按照运动规律进行,则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正常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由此看出,排球教师应针对实际教学情况设置各种意外伤害预警方案,降低学生损伤的发生几率,从而更好的实现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1] 吴初晓.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38-139.
[2] 欧慧华. 浅谈排球运动损伤及预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2):121-122.
[3] 石俊梅. 如何有效预防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11-13.
[4] 李柯莉.高校排球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分析与预防措施[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7-50.
[5] 张闯. 高校排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7(18):106-107.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y in Volleyball Teaching
LIU Gang
(Wu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刘刚(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高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