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武术思维方式的研究

2019-11-25

运动精品 2019年7期
关键词:武者武术传统

黄 红 黄 蓉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武术思维方式的研究

黄 红1黄 蓉2

(1.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国传统文化对习武者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天人合一”整体思维观、阴阳学说的辩证思维方式、军事思想等几个方面阐述武术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实际意义,通过武术文字语言与动作语言两个部分分析武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指出武术思维方式从“武德”“师徒传承制”“内在精神”三个方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武术;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自己通过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只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呈现着我们过去的生活状态,思考问题的方式,历史演变的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而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绚丽的花朵。想要认识和发展武术,就必须先去了解它的产生,它的历史,它的内涵,才能懂得武术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的练习它。本人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武术思维方式的研究与分析,从本质开始了解武术,探讨武术的内涵与精神。

1 武术思维方式的概念界定

1.1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活动而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每一个民族共同发展缔造起来的,各民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因而具有这样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有核心理论发挥着向心作用和民族的认同感。早在春秋时期就产生了诸多理论学说和流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等,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力,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仍发挥着作用。

1.2 武术思维方式

武术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思考武术过程中必须要运用的各种思维模式、样式的总和,包括人们认识武术和思考武术问题的各种原则、步骤、方法、标准、逻辑形式以及各种倾向与习惯,同时也包括由各种基本的武术概念、范畴和原理所反映出来的武术理论框架。其根源,是来自人们对武术的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的结果,是人认识武术成果的内化或意识化乃至理论化。

2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思维方式形成影响

2.1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观点,大部分都出自于儒、道、释,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对立,但是大家都不否定这一观点。现代哲学家对于天人合一的问题上保持一致,其基本内容就是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第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是自然也不可以缺少的要素;第二,人需要恪守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三,人的道德原则则是人性,自然规律则是天道,两者需要保持一致;第四,人生的追求是天与人之间的调节与和谐。

2.2 阴阳学说的辩证思维方式

阴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扎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里。阴阳解释了万物生存的关联点,明阴阳之变,求内外合一,是武术与天地精神的一个基本道属所在。只有顺应天理,适应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成人。物极必反就说明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任何事件如果发生到极致,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我们只有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才能使其长久的发展下去。无极而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是可以转化的,也是武术思维方式中的对立统一观,展现出武术思维的本质和精髓。

2.3 军事思想

武术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千年了,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活动。最早出现在农耕社会的,主要是与野兽、与人搏击慢慢形成,后来形成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斗争,最后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军事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与军事的融合,军事促进了武术技击的发展,武术同时也丰富了军事的技术与战术,因此武术与军事本是同源之水,同本之木。而两者的本质都是攻防格斗之技术,但目的有所差异,军事技术的目的制服敌人,武术的目的是战胜对手。

2.4 养生思想

武术养生理论思维方式是因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融合于武术之中而形成的。武术是借助人的肢体运动实现宇宙万物运动转化的,其总规律是“对立统一”达到休养生息。养生是以通过各种方法或手段达到练养身心延年益寿。

3 武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3.1 武术文字语言表达形式

3.1.1武术谚语

武术谚语是在民间流传,久而久之形成的俗语。其言简意赅,立意鲜明,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拳理,并具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帮助习武者掌握其动作要领,防止偏废,还是古今拳家沿用的精辟俗语。如谚语中的“教会徒弟打师傅”、“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说的是武术品行教育,其思想内涵就是将武术的“德”教育排在第一位,武术谚语的书写形式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

3.1.2武术古籍

武术古籍是武术思维方式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武术中各种编辑成文的史谱,如《马塑谱》、《八仙剑》、《拳经》等内容形式多样化,我们通过书籍就可以了解到武术当时的形态和发展情况。武术古籍是历代习武者思维方式的呈现,它记录着习武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创编的内容、拳种的发展等等,对武术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古籍更加深入认识某个拳种,体会当时所处的时代下拳师所想传递的思想内涵。

3.1.3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是在武术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孕育出的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中一种特别的形式。武术中的侠客精神和充满奇幻色彩的武术技艺,使得人们对它充斥着崇敬和憧憬,因此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例如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将武技表达的淋漓尽致,如同身临其境般。不仅表现出武侠精神,更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的精神内涵。

3.2 武术动作语言表达形式

3.2.1动物仿生

动物仿生是对各种动物的形态与神态的临摹。人们运用对动物的长处进行模仿然后创编成动作。比如静态的“燕式平衡”人们通过模仿燕子停留栖息的形式,两翅展开,尾巴上扬的样子就形成了动作,最后以燕子与动作形态的命名为燕子平衡。动物仿生不但便于人们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在平时观察动物的时就可以有很深的体悟。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动物世界中将武术思维融入其中,才创造出有内涵的武术动作。

3.2.2生活场景仿生

生活场景再现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方式,通过思维转化引申改变,在武术动作中情景再现的动作形式,更多使用于武术的器械的中的动作。不论是平时生活还是战场上,都是可以融入武术动作的创编中来,通过场景再现模仿的形式,将武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在练习的过程体会生活的千姿百态。

3.2.3自然仿生

自然仿生取缔了大自然万物吸纳入武术动作中来,将大自然中的自然生物与武术动作结合起来,通过模仿自然然后将武术动作反映出原自然的画面。如武当太极拳中的“拨云见日”就是模仿自然中云层把太阳挡住后,太阳拨开云层瞬间的样子。

4 武术思维方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1 武德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里的“武”是指的军事,但是军事与武术根源相同,相互交叉发展。所谓的德,是一种品德。品德必须适应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产物,通过自我限制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素有视道德为根本,武术同样映衬着中国文化的主节奏。

武德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精神的浓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凸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拥有以德育接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其核心内容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儒家仁爱思想所涵盖了宽容、人道、忠诚、忍让等内在思想都融入到了人们的思维中,武术是“礼”的表现方式,是实现“仁”的手段。在武术界内都讲究:“以武观德”,“崇武尚德”,“以礼待人”追求武与德同步修炼。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映射出武术思维方式对传统文化“礼”的重要表现。在武德的约束下形成了武术礼仪,从而表现出仁德的一面。武术礼仪中有:抱拳礼、注目礼、叩拜礼、鞠躬礼、点首礼等等,注重人与人关系和“德艺双修”的价值取缔。

4.2 师徒传承制

师徒传承是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下,武术中的师徒传承也是最让我们值得了解,同时可以真正的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背景。

择“徒”是 的每一个师傅最重要的选择,它关系到你这个门派、拳种之后的发展。所以对于择徒的要求是众多。重要的是一个要求就是这个人的德行一定要好。这个也是受到当时“仁爱”思想的影响,一个人练得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得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懂得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人,而不是像地痞流氓一样出去与人打架,那就背离了武术背后的意义。 “沉着冷静方能成大事也”,所以择“徒”的原则就是从这个人德行来决定的。

从师徒传承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深层思维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武术中“仁爱”的体现,尊师重道,以“仁”为本的思维方式。

4.3 内在精神

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在人们潜意识中深刻的影响着对武术的创造,它即是一种思想观念又是一种思维方式。“中庸”的“中”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度”,即事物变化中的量的规定性;“庸”通“用”。“中庸”就是掌控矛盾互相依存或者互相渗透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性的量,使其矛盾双者各在一定的限度内发展,进而保持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庸思想存在仁道的含义,要求在与人相处时宽容和善,保持一个平常心,从而养心静气。中国武术在漫长的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逐渐壮大。武术不但注重道德教育,同时培养习武人的“仁、智、礼、仪、信”,还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李德裕在《豪侠论》中称:“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这样评议说明了侠与义的关系。侠客精神通过信、义、勇说明了习武者高标准的道德标准,也包括为国家,为民族的献身,为正义和真理而努力奋斗的高思想境界。中国武术作为国家的国粹,因为它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它对外呈现出的是中国以往的历史,表达出的是民族的内涵,体现出人们对民族产生的凝聚力。

5 结论

5.1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下产生,思维方式是以人的思想为载体。武术受到“天人合一”整体性思维、阴阳辩证思维、军事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丰富了习武者的思维方式,通过引用,结合,交叉等形式使得武术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武术的炼养观,技击观,战术战略等等思维方式。5.2武术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文字与动作两种形式。文字是传统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通过武术谚语、武术古籍、武术小说可以了解武术的历史背景、发展、习练要求、传播与传承等等帮助习武者更加深入认识武术。

5.3武术思维方式从武德、师徒传承制、内在精神三个方面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教授的过程之中强化习武者的品行,培养习武者的“仁、智、礼、信”和爱国精神。武术思维方式是以人为核心,不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属于习武者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的发展和融合。

[1]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蔡宝忠.武术与文化—中国武术文化基因的构成[M] .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2):211-216.

[4]蔡传喜,周锐.传统思维方式视角下武术发力原理探究——以宋氏形意拳和陈氏太极拳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5,7 (12):35-38.

[5]李泳.《周易》思维与中国武术管理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6(6):5-7.

[6]张锦.论儒家思想与太极拳的影响[D].山东体育学院,2014.

[7]杨光.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介入和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18(1):158+160.

On the Thinking Mode of Wush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UANG Hong, etal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Jiangsu, China)

黄红(2001—),本科生,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猜你喜欢

武者武术传统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飞檐走壁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