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及表现形式

2019-11-25高鹏飞邢台市第一中学

灌篮 2019年18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隐性体育教师

高鹏飞 邢台市第一中学

学校开展体育隐性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团结、友善的体育竞技环境中塑造完善人格,还可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吸取体育课程知识,满足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由此可见,学校体育隐性课程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对体育教学事业起到有意识的帮助,在院校的积极推动下创新与改革体育教学,以实现持续发展。

一、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主要功能

学校体育隐性课程其中包括体育风气、体育传统与体育学习环境,隐性课程虽然没有固定形态与固定功能,但却是无处不在的教育内容。学生处于学院环境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主要教育作用不仅取决于正规教育内容,还有一些潜移默化、非理性和正规等影响。一方面,学校体育隐性课程可潜意识影响学生人格发展、道德发展与情意发展等因素。另一方面,学校体育隐性课程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与制约体育教学效果。学生受制于院校体育课程开设条件与教学时间影响,从而在开展体育教学或体育相关教学活动时,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局限性较强,多数院校体育课程过于形式化,教学效果甚微。尽管体育比赛受到诸多学生喜爱,但参与其中的学生寥寥可数。学校通过体育隐性课程中的非实体性与实体性教育中存在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引导学生形成体育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兴趣,从而促使体育教学实现其隐性教育目标。同时,学校体育隐性课程还可弥补传统显性课程在帮助学生达成身体健康与增强体育技能目标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与实现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与体育运动习惯,形成健康、合理、科学生活运动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竞技事业发展,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坚韧品质、顽强意志与爱国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针对培养学生动机、情绪、气质、爱好与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学校体育隐性课程还可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人格,从而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不同体育训练场合与竞赛机会,让学生可在各种比赛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相互交流体育训练经验,由此拉近师生关系,塑造和谐校园氛围。因此学校体育教师与领导人员应对体育隐性课程加以重视,深入挖掘体育隐性课程内在含义,为其制定合理、科学开展方法并完善其课程内容。

二、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语言式体育教学方法

语言式体育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师利用书面语言或是口头语言为学生传递大量、准确、迅速的教学信息与教学技巧。其中可涉及到校园内、校园外、校园网络、校园协会、校园社团等,由体育积极分子或体育教师宣传各类体育知识、体育时事新闻、体育健身园里等内容,或是利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方法增强学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

(二)直观式体育教学方法

直观式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视觉、听觉等器官感知增强隐性课程教育作用。一般来说,学校都具备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体育竞赛高水平教学视频,在明星效应与名人影响下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同时,隐性课程还体现在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氛围与建设校园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利用名人雕塑、建筑等烘托学校体育竞技氛围,为学生树立直观体育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统一自身情意与理智,并在直观式体育教学方法下统一与协调自身治理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与创新。

(三)实践型体育教学方法

实践型体育教学方法可作为实施隐性课程主要内容,其中包含小型体育教学活动、体育竞技活动、体育课外活动等多样化小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年级、院系、班级、专业等为单位为学生提供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体育竞技活动,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体育教师还可在体育文化月、文化周与文化节等活动中完善体育隐性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如此,隐性体育知识还应包含绘画、舞蹈与音乐等内容,将体育课程作为活动主题,结合学生喜爱的其他教学形式,扩展体育隐性课程范围。

(四)研究式体育教学方法

研究式体育教学主要是指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思考,通过实践训练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体育训练方法、训练技巧、课程知识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与启发,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与活动中充分掌握新技能与新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中不仅具有实质性作用,如强健体魄、增强技能等,还具有一些非实质性作用,如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塑造校园体育氛围、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等。因此,学校体育教师应对其加以重视,并积极拓展隐性课程资源,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隐性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试论体育竞技项目群众化推广的因素①
时代精神与体育竞技的发展、变迁分析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刑法规制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限度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