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期间“五禽戏”创新实践与推广进展
2019-11-25汝子报汪学侨
汝子报,汪学侨,陈 静
五禽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神医华佗而知名,也因其医疗体育的特点被传承,具有很好群众基础和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保健,让五禽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2011年“非遗”被立法保护,五禽戏被列为国家级“非遗”,2016年国家实行全民健身计划,2017年五禽戏成为我国全运会比赛项目。2012年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互联网特加快了信息传播,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机会,相关实践与推广活动有了新进展。
1 对不同样本人群练习五禽戏产生影响的研究
2012年之前五禽戏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保健养生机理及功效研究,教学以及大众普及推广研究,发展历史及相关文化研究[1]。2012年后,相关学者从身体影响、年龄、心理、性别等角度逐步对五禽戏的健身功效进行了更为深入细分的论证。
1.1 五禽戏对无差别练习者一般功效的总结
2014-2016年张鹏程[2]、王攀[3]、蔡琳坡[4]等学者分别从人的血液和神经系统,呼吸和运动系统;内分泌与代谢、骨与关节疾病;从身体反应、肌肉、韧性、平衡、肺活量、心率、血压等角度论述了五禽戏的健身功效。
他们认为五禽戏养生健康思想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五禽戏对防治老年疾病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但应身体特点具体区别对待。
1.2 练习五禽戏对无差别练习者的具体影响
2015年方磊[5]、宁兴明[6]从具体效果的角度对五禽戏健身影响进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显著减轻腰背疼痛,认为五禽戏配合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NLBP患者的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降低复发率。2016年薛露露[7]研究发现习练五禽戏能有效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对农村老人学习五禽戏的影响没有研究。
1.3 五禽戏针对老年女性练习者的具体效果
2012-2016年田炳午[8]、何鹏[9]、毕卫[10]、刘新荣[11]等从关节、平衡能力、糖尿病、心率等角度,研究五禽戏对女性练习者的影响。研究认为五禽戏练习能够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KOA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膝关节的等速肌力,可改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和下肢功能;可使中老年女性心率、血压、STI、左右踝肱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有良好的变化;可有效预防中老年女性动脉硬化,对瘦体重,内脂肪,骨矿含量、骨密度有积极改善趋势。
1.4 五禽戏对男性老人练习者的健身影响
2016-2017年王强[12],王耀光[13]通过实验发现,五禽戏可以使55-65岁男性五禽戏锻炼者心肺通气功能,机体柔韧性,关节的活动幅度等体质得到改善。针对血脂异常的中年男子,实验结果显示练习五禽戏可以有效防治高脂血症,预防冠心病,说明五禽戏是适合于男性中老年的有氧健身方式。
1.5 五禽戏对大学生练习者身心影响的实验
2013-2016年黄利亮[14],张诗雨[15],艾圣华[16]等以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境状态量表多项指标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五禽戏可提高大学生整体身心素质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帮助,非常适合大学生练习,值得在大学生中进行推广。在改善抑郁和焦虑方面,女性五禽戏练习者的锻炼效果比男性更明显。此外如果学校能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五禽戏锻炼对调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相关学者对五禽戏的研究呈现出从一般到具体的特点,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龄进行了区分。关于锻炼五禽戏对都市“白领”,“伏案”工作者,“低头族”,特殊人群,网瘾少年以及农村居民影响的研究没有涉及。
2 五禽戏自身及国内外健身术的比较研究
随着国际交往频繁,国学文化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关于五禽戏自我认知、功法原理、推广传播方面,不仅有自我比较,与其他健身术的比较研究也逐渐增多。
2.1 五禽戏的自我比较分析
2016-2017年徐亚运[17]、程娜[18]对五禽戏中熊晃、鹿奔等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学研究。通过研究发展健身气功的传授过程中要加强体育科学的运用,对习练者在学习期间中不好训练的高难度技术问题,应当采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对疑难动作进行测试。这些研究解决了练习者对于健身气功动作认识问题,有助于提升锻炼者的练习水平。
2.2 健身气功与八段锦、太极拳、印度瑜伽的比较
关于五禽戏和八段锦的比较,侯晏绍[19](2016)认为是两者都可以提高老年练习者的下肢稳定性,这方面一定程度上五禽戏好于八段锦。邝良聪[20](2014)认为健身气功、太极拳、印度瑜伽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养生哲学思想。中国先哲强调“天人合一”,而印度大师们追求“梵我一如”。健身气功、太极拳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并与道家关系紧密;印度瑜伽学说则与印度佛教有很强的渊源。三者对“气”与“脉”理解都是相同的。
2.3 五禽戏和太极拳、易筋经具体功效对比
徐楠楠[21](2016)研究的结果是:三者都可以改善高校女大学生的平衡能力,明显程度依次为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在对本体感觉的效果改善上,太极拳好于五禽戏,易筋经次之。在各项指标的改善上前两者均较为明显,对静、动态平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易筋经在平衡能力的改善上,静态比动态效果更明显。以上说明三者对具体身体部位的具体效果各有侧重点。
五禽戏的自我比较研究,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某些联系,更有利于学习;与其他健身术的比较分析,可以有更全面的认识和借鉴。
3 五禽戏区域性推广和策略研究现状
3.1 五禽戏在安徽各地校园推广情况探讨
调查了解,五禽戏在其发源地亳州的大中专,中小学各类学校都已经完成普及,并编排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五禽戏功法,举行各类推广活动。作为知名“非遗”,五禽戏是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地方品牌”,该省其他地区高校尚未专门开设五禽戏的教学课程,出现了五禽戏推广亳州本地与其他地区不平衡现象。李飞[22](2012)认为,大学生对五禽戏的喜爱度,参与学习和锻炼积极性都比较高,但大多数学校都缺乏相应的管理组织和系统指导;学生们的五禽戏竞技水平参差不齐,水平比较业余,专业教师缺少,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待加强。
关于五禽戏校园推广中会出现的上述现象,任向阳[23](2014)通过调研认为五禽戏的宣传缺乏广度深度,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在学习中展示和体现五禽戏的运动美学方面的特点,开设适合大学生五禽戏锻炼的场地,对内容进行创新编排,加快师资力量的培养。
3.2 中老年人五禽戏练习推广现状与影响因素
牛磊[24](2012)通过调研得出以下结论:亳州市中老年五禽戏习练者性别比例不协调,但习练者有着合理的练习时间和多样的学习途径,他们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康复等,自发集体练习为主,老师指导练习的少,认为了解五禽戏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张斌[25]等通过对安徽省地区老年人参与五禽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社群环境、场所氛围,对五禽戏的了解等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练习五禽戏。
3.3 五禽戏瑜伽的推广策略差异
贾利霞[26](2012)通过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健身气功传播需要系统科学的规划,加快传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注意以终端受众为传播对象,加强二次传播力度和反馈,以效果为目的加快细分市场的运作。印度传媒靠外资靠自己生存,国家没有经济风险。我国健身气功需有一个普及性高、渗透性强、不受教育程度、经济等限制的国际性传播渠道和群体。王芳[27](2013)通过调研发现瑜伽是用商业化方式的进行推广,健身气功是政府主导的民间组织为载体进行免费推广,缺少市场的需求和刺激效果往往难以反馈。无论是瑜伽,还是健身气功,习练者均受到场地、辅导员等条件的制约。
由上述内容可知,五禽戏在我国某些地区,各年龄段学生和老年人均有很好的推广基础,但是在推广效果和策略上还需要以市场化为目的进行强化。
4 五禽戏发展存在问题和建议
综上,2012年以来五禽戏相关功效性实验和比较研究相对之前更为深入细分,但关于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不足,市场化推广活动少,且普及度不及广场舞、跆拳道和瑜伽广泛。
4.1 五禽戏健身功能研究较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较少
综合众学者研究成果和知网文献分析,五禽戏等健身气功研究更多偏向练习者身体疾病预防和各项指标改善等试验。这些文献反映了五禽戏作为国家“非遗”项目立项以来,取得的成果,五禽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功效研究上,更多工作应该加强如何进行产业化发展方面。
张斌[28](2013)研究认为,五禽戏国际化推广,应加大国外练习五禽戏的群众基础,获得国内外的政府支持,进行健身气功产业化运作。五禽戏产业化发展,要加强推广模式,技术标准,整体效果和产业链等方面的摸索。在这方面,跆拳道是被整体协调推进,成功推广的典型案例,五禽戏可以借鉴。
4.2 公益宣传推广研究多,市场化推广成果较少
国内关于五禽戏的宣传推广,还停留在社会免费服务,对传承人的报道,校园普及等方面,政府主导较多,可持续性不强,互联网化的产品与思维不足。推广机构缺少产品思维,没有进行定位和顾客分析。推广渠道和推广人员选择上,只停留在社区辅导站和个人公益活动。
赵倩文,周亚东[29](2017)为五禽戏推广和发展要与时俱进,应使用大数据“4V”推广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五禽戏知识传播,加强OTO模式应用。
4.3 五禽戏推广,忽视与其他文化形式的融合
目前健身气功推广强调个性化功能和个性化发展;但是五禽戏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展也要融和其他文化。上述现有文献关于五禽戏与其他健身术的综合研究,可以知道它们是可以互补的,每类文化的发展都需要其他文化类型的配合,协调或互助等。我国的汉文化,戏曲文化在国内外已成功推广,孔子学院,中医药等文化成为国外的时尚元素,而五禽戏与它们都有很强的文化关系。
文化需要融合才能共存,没有哪个文化的发展是孤立进行的。互联网可以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上发挥其积极价值。近年来,互联网快速渗入到各类文化,快速地进行跨界融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意义非凡。有学者研究建议南京云锦,阳江风筝,大江拼布等文化遗产要与互联网结合,用数字化和新媒体等加快传播载体和方式的创新。但是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不是“万能钥匙”,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创意创新设计是关键[30],才能适应互联网的市场需求。
综上,发展五禽戏要以练习者的健康为目标,以产业化、市场化、职业化为手段,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工具,用互联网+文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可以满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移的需要。五禽戏推广要摆脱过于依赖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的现状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加快社会功能融合,推广组织自我“造血”和产业生态链的打造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