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格局下中国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困境

2019-11-25刘一凝郭凌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刘一凝,郭凌宇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武术文化”更是历经千年的一颗璀璨明珠。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四句话: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1]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2]在当今世界前所未有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正处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主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武术文化做为中国本土文化、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一直是众多武术人不懈追求的梦想。然而,就武术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并不是那么的乐观。有学者指出武术文化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等一系列“短板”致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断层化、消费化、边缘化的困境。[3]有学者针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武术发展进行思考:“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中国武术文化海外交流与合作模式有效构建,促进中国武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中国武术文化自身创新能力等机遇,又面临“共性文化”缺失引发的中国武术文化在地化传播受阻、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沿线区域武术话语体系失衡。[4]另有学者通过对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得知作为文化瑰宝的传统武术在传承和发展上遇到很多困难,正在逐步走向衰弱,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传统武术的理解不足和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传统武术的传承及发展处于下滑趋势。[5]本研究基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从中国武术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中国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新时代的主要困境使中国武术文化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望引起重视得以共同促进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中国武术文化与目前社会主体文化之间的皲裂现象较为严重

1.1 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武术文化在客观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因此可以预言,诸如太极拳等拳种,本身技术与理论相当成熟,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最能反映与体现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应该具有保持自身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6]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等不断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比如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信息化发展、国家间的高度开放、韩国日本印度等等其他国家的运动项目普及程度等等;在青少年人群中存在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求;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武术文化的摩擦碰撞;传统的中医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传播发展遇到困境;这些现象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无一不是严重的冲击。

1.2 中国武术文化存在的外在生态环境变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飞速,不断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科技化进程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等客观因素,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武术存在与发展的一些外部环境正在逐渐消失或减弱,如家族部落乡社村寨抵御外敌的需要、地方维护治安的需要、个人自保防身的需要等;在学校教育方面,武术文化及教育的推广尚未普及、多数地区仍处于落后状态;武术与人们生活的疏离,甚至影视荧屏、武侠小说变成了现今中国武术的“归属地”。同样类似的,我国的国粹之一“戏剧”的剧种,自1999年发展至今消亡了近百种,我们也应该联想到我们的武术拳种是否也有相似的情况发生。

1.3 群众认识与中国武术文化当代价值意义的偏差

社会大众对中国武术优秀文化在当代存在价值定位不清且对中国武术文化意义概念模糊,甚至部分群体对武术文化的存在一概否定。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解放思想、开拓新问题方面的进展缓慢,这种缓慢的进程既铸就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绵延,也一定程度形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阻力[5]。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融合过程中,面对多元文化态势和多重价值体系的交融与碰撞,国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解读、利用和传承也出现了多端化倾向。[7]常常听到一种带有讥讽的议论,“现在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我们要武术做什么,打架斗殴吗?”;还有很多人受了武侠小说、武打电影和竞技化的“新编”武术影响,认为武术要做到飞檐走壁水上漂、金钟罩铁布衫等等,创造了一个虚幻的武术世界;也不乏打着“传统功法”的名义,把武术文化变成了吃饭的工具,招摇撞骗欺诈群众的钱财。进而导致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逐步消失,而借助传统文化欺诈民众的这一行为,更是直接导致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不屑。

2 中国武术文化缺乏结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创新时代需要进行深入的整理研究

2.1 研究梳理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在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方面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长期以来,研究工作与梳理工作之间缺少协同合作,传统武术文化工作领域中,学贯中西、通古知今的新一代传统文化研究者少之又少,也因此衍生了不少弊端:首先对武术文化的概念和定义一直存在着多种说法。比如对武术的分隔——现代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对于这两者的争论也一直如火如荼。在传统武术文化中,关于武术文化的本质内涵存在各式各样的观点,阐释未能统一;在武术文化传承中,存在“技术”与“继承”的脱节,文武兼备、德才兼修的更是凤毛麟角;武术文化是将武术视为一种具有完整的内在层次和构造、表现出特定功能且服从和实现着某种价值的文化系统。[8]这个系统“是一个与外在的文化大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和交流,并以这种联系和交流为生存前提的系统结构。”[9]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容极其博大精深,更需要明确的界定哪些是需要弘扬继承的优秀文化,哪些又属于糟粕需要改进或抛弃的文化。

2.2 中国武术文化缺乏现代化转型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武术文化必然不可墨守成规原地不前。当今中国武术文化缺乏现代性的转化,在中国武术文化吻合当今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形势的研究工作和实践经验方面仍有不足。周伟良借鉴美国怀特人类学理论将传统武术文化结构划分为拳种套路、器械功法等的外显层(器物层),训练传承、师门规范等的中间层(制度层)以及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的内隐层(精神层)三个方面。[10]在文化消费市场所存在的“无效供给”与“有效消费”的结构性矛盾有两点:第一点,文化消费的前景、群体、市场等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第二点,文化产品产量超出市场的需求量,即供过于求,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划分和阐释始终立足于武术本体之中,缺乏对传统武术文化与当代需求的实践检验,缺乏传统武术文化与当今社会接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解读。

2.3 中国武术文化缺乏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分析

中国文化重新崛起的21世纪,中国武术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的有限意义,而具有中国文化形象的象征意义”。[11]而目前我们中国武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入阐释却有较大的空缺。笔者在中国知网首页的CNKI scholar检索,输入主题词“武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份限制2010年-2017年,出现检索结果仅27条,最早的是别鹏2011年发表在搏击(武术科学)的《武德教育在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研究》;2015年武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发文量达到了10篇,环比增长900%;2016年武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发文量为9篇,环比增长-10%;2017年武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发文量降为7篇,环比增长-22%。中国武术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的挖掘、细致的阐释分析亦是极为重要。

2.4 缺乏对中国武术文化的通俗化阐释

当前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释义在商业化和一些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存在着庸俗化、夸大化、虚假化的解释,这一现象对中国武术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国内外弘扬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武术跨文化传播中,同样存在着受众对武术文化编码进行“减值解读”和“异值解读”的现象。[12]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方面目前的武术书籍、资料等常常引用中国古典哲学的内容,而缺乏对相关典籍的通俗化解释翻译。传统武术文化也脱离了公众被视为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现象较为突出。武术是一种文化,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群体,故不能做成小众群体的“阳春白雪”,要切实地贴近大众。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简单化、商业化、庸俗化解释的现象依旧存在。不可否认影视对武术传播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影视的商业化运作将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再者不乏一些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打着“传统武术功法”的嚎头对群众进行错误的引导。部分媒体对传统武术文化解读存在庸俗化,迎合市场需求或恶搞武术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3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较弱,活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3.1 武术遗产挖掘工作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单从对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的方面看,在工作之初缺乏合理的工作人员,工作之后缺乏对挖掘出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利用。1979年,在国家体委正式下发《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红头文件的影响下,社会各路武术群体、全国专职武术工作者以及武术爱好者浩浩荡荡的参与了这项工作,这次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可谓是我国武术发展历史上空前的、集中性的、有目的性的武术文化遗产整理工作,这一时期收集的文献资料、影像音碟、武术器械、功法技艺等等关于武术文化的硬件软件的数据极其丰富。正是这一点,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精力之后的结果——我们的挖整成果,是否带来了武术界的科研新气象,又是否推动了武术界的发展呢?

3.2 中国武术文化的活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中华武术》等武术通俗杂志上登载过一些挖整的文章,大多数都是通俗性的作品,学术含金量普遍不高;1993年出版了一本《中华武术拳械录》,这是唯一与挖整有直接关系的“科研成果”,然后就没有了下文;[13]纵观全国上下自挖掘整理至今,对武术挖整所取得成果深入研究有多少;有些珍贵的资料、影视作品现在又何去何从。国家大力支持对武术文化的挖整工作,而我们是否充分的进行了活化利用,是否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这些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3 加强对中国武术非遗申报的审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该“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4]把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比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武术“挖掘整理”运动,更加突出了传统武术“活态文化”的特征,突出了对传统武术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尊重。[15]在对武术文化静态保护的同时要注意动态传承,在选择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严格细致的机制,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4 武术文化传承与弘扬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1 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薄弱

现阶段,我们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等仍存在对文化遗产保护不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薄弱的情况。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于武术文化传承重要信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其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现象;由于经济建设、城镇发展、开发旅游等等原因,而去破坏牺牲文物的现象依旧存在。经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的由美国国会通过的2017年国防授权法案中,附设了《反虚假情报和宣传法案》,这预示着美国正在进一步强化对全球层面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垄断和争夺,可以预言,未来相当时期内,全球层面国家间的文化竞争将日趋激烈。[16]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加强对武术文化保护的认识和理念。

4.2 中国武术文化保护机制尚不完善

现阶段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以及各地方的武术管理中心大多以竞技武术、社会武术和武术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管理工作,组织多方面力量推动武术科研、宣传、市场开发和武术的国际推广工作为主,并没有针对性的设立“中国武术文化”保护传承。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方面,郭万超[1]指出“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相互配合”,反观中国武术文化传承,其工作涉及面也是极广,包括媒体传播、文物、安保、文化旅游、表演、宗教、民俗活动等等方面多个部门,各个部门掌管的职能和权限也是不尽相同,故而也没有形成协调配合,难以合力共管促进武术文化传承保护。

4.3 中国武术文化保障法规尚不健全

中国武术文化保障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上级的保障措施执行力不从心。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对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和严谨,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权归属、专业人才支持等方面仍有欠缺。在法律条例中,很多规定的原则过于偏向含蓄笼统表意不清,条例刚性不够,在实际实施中也影响了执行的效果。部分武术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却地方发展经济实力较弱,对于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的经费投入与实际投入之间有较大的差距,部分武术的发源地传承地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地区所处位置经济财政较为困难、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力量较为薄弱、地区基层文化遗产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专置技术人员的匮乏等等原因造成该种地区武术传承人走艺绝、发展青黄不接的现象。

5 武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手段方式待进一步完善

5.1 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缺乏社会参与度

武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社会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府包办文化传承的现象仍然存在。郭玉成指出,武术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脱离文化传承的武术传播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7]一项好的运动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参与的人群多了项目才会源源不断的发展;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文化传承等等,更多的是政府工作内容,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意念不强烈,自然难以传播弘扬。政府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应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引导社会力量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产生动力。

5.2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缺乏各个社会群体参与

武术“六进”(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是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推广武术段位制工作而提出的新举措。根据以往的经验:“六进”的学校是重点;机关是拐点;企业是盲点;社区是试点;乡镇是难点;军营是亮点。[18]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要充分发挥各个社会力量,学习作为重要的传播发展根据地,继而在机关社区等等不同的场所涉及,充分发挥社会积极力量。武术文化是将武术视为一种具有完整的内在层次和构造、表现出特定功能且服从和实现着某种价值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与外在的文化大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和交流,并以这种联系和交流为生存前提的系统结构”。

5.3 缺乏规范利用网络进行中国武术文化传播

传播的多重化为武术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活力,但是多重化的传播途径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各传播主体以各自的方式对外传播缺少整合,表现风格多样,理论阐释也莫衷一是[12]。武术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得到升华,传播途径既不可单一的以网络、报纸等作为媒介,也不可在跟进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同时对理论阐述或表现方式进行任意的篡改。对于传统的文化说教模式,也是无法与公众的需求所接轨,在传播中要考虑如何让公众感兴趣、可以更好的调动其积极性的方式进行传播。

6 结束语

中国武术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凡的成果,而今又是一个崭新的机遇,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步入新的时期,在党和国家不断号召“中国梦”“文化强国”等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我们武术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找出困境所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更好的去迎接新时代下的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