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

2019-11-24周庆喜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民公社责任制集体经济

周庆喜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169-01

摘 要 集体经济作为我农村经济的基础和主要形式,在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维护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建国后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我国探索实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历史演进

农村集体经济是建国后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刚起步的现状,由农民自发组成或政府推动的农村经济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经过了五个具有明显特征的阶段。

一、农村集体经济概念的提出

学界关于集体经济的定义主要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所有制经济”,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的管理之下的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1954年《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集体经济的解释。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阶段

(一)合作社阶段:新生(1949年至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开始引导农村生产互助组发展,防止倒向向资本主义。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提出,把农民的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形成早期的初级合作社。农民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使得其生产积极性得到保障,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早期工业化的提供了支撑。在初级社开始后不久,中央错误估计当时形式,在1955年通过计划指令的方式,要求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在1957年达到了75万个高级合作社,入社达11945万户,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和土地等收归集体所有,管理混乱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纷纷要求退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遭受挫折。

(二)人民公社时期:迅速壮大(1957年至1984年)

1957年中央印发《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农业“以粮为纲”,“大跃进”在农业领域率先展开,截至1958年,全国建成人民公社2万8千多个,入社农户達到99.9%。过度追求速度,农民的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公社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导致1957年开始全国出现了“一平二调”和“共产风”等问题,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加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损失。

从1959年底,中央开始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秩序和制度进行恢复,要求人民公社以生产队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主要生产资料由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把生产的权利下放到生产队,要求自负盈亏,把证了生产队的自主性,并且实行按工分分配制。经过调整后的制度一直被沿用到改革开放,直到1984年正式废除人民公社制为止。

(三)统分结合阶段:转型期(1984年至1993年)

改革开放后,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积极性,在安徽和四川各地区产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认可。1980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明确承认1978年以来各地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探索的做法。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包产到户、包干到组”进行肯定,认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重要据举措和步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推行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经营层体现。农户有了自主权,集体经营和农户经营的生产积极性被彻底激发。农民生产主体地位的重新确立,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据统计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8000亿斤,较1978年增长了33.6%。

(四)过渡期:产业化阶段(1993 年至201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被凸显,与村集体之间的经济联系被削弱,农民个体收益最大化,农村集体财产流失加剧。到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个体势单力薄、能量有限,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逐渐衰弱的农村集体经济也无法很好对接市场。1996和1997年中央开始着手解决农业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出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探索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实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的模式,而且从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形式不断丰富起来,为农业产业化助力。

(五)新时代: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阶段(2012年至今)

十八大后,中央开始重点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尤其是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着弱化和边缘化趋势。中央更加注重农村土地要素和资源的流转及集约化发展,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创新性地提出了“三权分置”的理论。十九大报告直接提出了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部署实施乡村振兴,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战略抓手推进。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先后探索实行了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双层经营等实践形式,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农业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理论,农村经济发展脉络的梳理对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2-1433.

[2]冯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17.

[3]冯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17.

猜你喜欢

人民公社责任制集体经济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FOOD FIGHT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Food F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