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评价中促成长

2019-11-24柯杏美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成长多元化

柯杏美

【摘要】积极有效的作品评价提倡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方式,它让评价更有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品德学科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另一方面真正落实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通过作品评价,可以多角度唤醒和激励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实现快乐成长。

【关键词】作品评价;成长;多元化;学习体验

评价是品德课程的导航灯。作品评价是指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作品评价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它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和鼓励,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成就,同时对作品中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参与作品制作、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多种体验情感交替融合,最大化地发挥了品德课程的功能——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另一方面真正落实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一、参与体验,展示自我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引导小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生活,让小学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小学处于人生发展的敏感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分辨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相对薄弱,没有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在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同时,指导学生针对活动实事求是地设计评价表并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还原和再现情景模式,从而达到优化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我是小小导购员”一课中,通过完成调查表,教师了解了学生对身边购物场所的认识。布置调查之前,一部分学生对平时购物的合理性可能没有怎么思考。通过这次作业,学生更有意识地计划自己的购物活动,争取做到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调查活动中,学生对购物的经历进行整理,对所要购买的物品可以做到清楚到哪所超市、商场进行购买。这是书本向生活的延伸,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在这样的活动和评价中,每一个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和进步。

二、交流比较,学会学习

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新课程提倡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真正主动学习,而唤醒的最好方式是交流。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后,往往希望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来实现对自己作品的效果评估和认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品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在品德学科作品评价中,加入交流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反观自己的行为,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使学习过程更主动,更有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评价,在渗透中接受评价结果,认同评价内容,学会自我完善。通过这种全面评价的反馈方式,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完成《漳州旅游手册》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的是家乡各种风俗人情、物产特色。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一起互动。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就可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共同完成评价表。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了解,了解了教师的想法,了解了同学的想法,了解了家长的想法。不同的想法、看法激发着学生去思考,扩宽了视野,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多元化作用。学生在评价中交流比较,也更进一步学会了学习。这样的活动轻松有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自我反思 ,建立自信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认同的需求,因此评价中的赏识成分就显得很重要,可以产生很强的情感效应。信任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基于此的教育,氛围是愉悦的。符合预设,正确的答案自然获得肯定的评价。如果课堂上有学生的回答超乎教师的预设,却有道理,教师仍然可以机智地给予肯定,用表情和语言体现惊喜:“你的回答很精彩,让大家眼前一亮。”学生听了一定会精神振奋。但这样的评价一定要诚恳,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否则评价效果就大打折扣。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完成了《成长手册》,梳理、回顾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对成长过程中家人的关心、个人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父母、师生、生生评价,相互引起了共鸣,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内化,内化为行动。这种效果是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惊喜生命的美好,树立生命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朋友的关心呵护,更懂得感恩,激起回报家人的意识,是一种对生命的反思自省。

四、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评价不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其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品德学科作品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努力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多借助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学习成果展示、建立成长资料袋、课前调查表等都是作品评价的方式,是课堂评价的延伸、巩固和辐射,也就是延续评价。这样的评价更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成长的经历,能令学生回味无穷,自信满满,并且有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而这些过程性评价材料将成为对学生结果性评价的依据,教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播种,对其结果的评价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以六年级上册“文化采风”一课为例,教师采用成果展示汇报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搜集到的文字图片,通过讲故事、展示小组合作制成的PPT等形式互相交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了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民族信仰、文化习俗、节日特色等,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毕竟不是一节课可以容纳的,同学们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请同学们在班级的博客里继续交流展示。没想到双休日打开博客,同学们就“多彩节日大家谈”这个话题交流得十分火热,例如春节、泼水节、圣诞节、感恩节、狂欢节,甚至学校的书香诵读节、科技节、艺术节,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祝福、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博客里竟然還招来不少“过路人”,有学长、学姐,有家长,也有教师,还有专家级别的,他们有的点赞,有的发表自己的评论。同学们在博客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和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由此可见,新兴的网络评价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透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品德学科作品评价力求真实体验,注重学生参与;力求评价手段的多样,注重学习和自信;力求评价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的成长。它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润物无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搀扶着学生成长。让我们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让评价这面镜子折射出学生真实的自我,激励和唤醒学生的长处,体验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廖雪芬.品德课程有效评价探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4(02):70-71.

[2]朴珍.中韩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成长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