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实践研究

2019-11-24黄兴进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题串实践研究教学设计

黄兴进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了解和领会数学基础知识并进行熟练运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精心设计,构建“问题串”。文章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对“问题串”的设计方法及成效进行了研究,为改进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主要包含概念的掌握、公式的运用和问题的练习等环节。其中,“问题串”是将数学概念、公式、习题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有层次性的系列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在初中数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但耐心相对不足的青春发育期。“问题串”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初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的基本要领

(一)“问题串”的设计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下良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数学思维模式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问题串”的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串”偏离了教学大纲或者教学主旨,那么就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有可能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带入歧途[1]。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串”设计时,必须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认真的审查,明确各个问题所指向的教学目的及其在“问题串”当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突出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在进行“问题串”学习时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问题串”的设计结构必须要科学合理

“问题串”的教学模式,其初衷之一就是利用这种新颖的形式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领至数学逻辑思考的范畴,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逐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由表及里的思考习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串”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总体情况以及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尊重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差异,使“问题串”的设计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基本相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三)“问题串”的设计方案必须要强化互动

“问题串”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統的“题海战术”,也不是简单的课堂问答,其更加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掌握深度和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力求达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2]。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串”设计时,必须将师生之间甚至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融入设计方案当中,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等尴尬现象,通过引导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使课堂始终保持轻松互动的气氛,不断地激发学生进行问题交流与数学思考的积极性。

二、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

(一)生活化的“问题串”设计,有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拓展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许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在逻辑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将生活融入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与问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问题,使“问题串”进入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串”。问题一:甲去商店购买文具,一支笔要10元,一本笔记本要15元,如果甲要买a支笔和3本笔记本,一共需要支付85元,那么甲一共买了几支笔?问题二:甲购买文具后,要想平均分配给3名小朋友每人4支笔和1本笔记本,那么甲至少还需要买几支笔?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购买文具、书本的经历进行拓展思考,编制相似的数学题进行自主练习,从而在较强兴趣的驱使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递进式的“问题串”设计,有助于探索精神的激发与推进

数学教学的“问题串”设计,需要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精细要求,使问题之间形成相互的关联性,将学生由一个问题引入下一个问题,从而不断地在问题研究和思考过程中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在问题解析过程中得到成长。在“问题串”的具体设计中,教师要发挥指引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同时,通过一个又一个递进式的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新的问题。

(三)分层级的“问题串”设计,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内容。“问题串”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使学生在顺利解题的过程中保持自信,又要顾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顺利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3]。分层级的“问题串”设计,既能够避免学生在答题初期遭受挫折,又能够引导学生逐渐进入难关时加强思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讲解时,可以进行多层级的“问题串”设计。问题一:如果a和b是方程x2-5x+2=0的两个根,那么b/a+a/b的值等于多少?问题二:如果a2-5a+2=0,b2-5b+2=0,且a≠b,那么b/a+a/b的值等于多少?问题三:如果a2-5a+2=0,b2-5b+2=0,且a≠1/b,那么a+1/b的值等于多少?通过这种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学生逐渐由相对简单的方程进入到相对复杂的方程学习中,思维模式更加具有逻辑性和渐进性,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攻坚克难。

三、结束语

“问题串”教学设计是现代数学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传统问题教学的发展趋势。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化、递进式、分层级的“问题串”相互融合,将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与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开发与运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清.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串”设计的实践探索——以浙教版课标教材“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10(17):17-19.

[2]陈月玲.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研究——以苏科版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2017(06):26-27.

[3]李宽珍.“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正切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案例研究[J].中学数学,2016(03):23-25.

猜你喜欢

问题串实践研究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