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分层作业布置

2019-11-24周冬梅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作业分层学生主体评价

周冬梅

【摘要】家庭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巩固和深化知识,有利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性人才的发展。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是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分层作业布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学生主体;评价

所谓的分层作业,就是指根据作业难易度、类型及数量,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作业。在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个体学习差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适合的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

通过完成数学作业,学生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法则,提高学习技能,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力。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在课外完成练习所花的时间越短,效率越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效、科学、合理的作业量。

数学作业分层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性来设计不同水平的作业,符合各种各样的需求。作业分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展开分层,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一、基于学生主体的分层

对学生主体的分层是作业分层的重要保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性格特性、各阶段的成绩、家长的意见、日常课程的成果、课外活动等,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成绩较好,综合能力较强;B层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动机,综合能力中等;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在具体分层的过程中,各层次是模糊区分的,分层的结果应该是私密的,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不同层次的学生人数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因此需要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作业量的分层

关于作业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设定。对于基础练习题,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完成;另外,教师需要为学习水平比较高的A、B层学生安排几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选做作业即提高作业,是对基础作业的补充和升华。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选做作业能帮助他们强化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完成作业的进度,设计不同量的作业。作业分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基于作业难度的分层

数学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A、B、C三个不同难度层次。其中,C类作业最简单,掌握基础知识点便可完成,其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B类作业难度中等,在C类作业基础上有所提升,面对的是中等基础的学生;A类作业难度较大,创新型题目较多,面对的是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作业难度进行分层,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完成日常学习任务。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当中,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并且容易粗心大意;有的学生审题不严谨;有的学生计算的时候不知道倍数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原因而跟不上教学进度;等等。此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一样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都是整除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布置比较容易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作业;对于基础知识牢固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比较复杂且有余数的除法的作业。这样一来,便能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四、基于作业时间的分层

每次学完新的课程内容,一部分学生会迅速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而另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所学内容,于是他们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当天完成的作业,保证学生的作业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如果态度认真的话,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会很快。

作业时间的分层需要与作业负荷相结合。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这样要求:C层的学生只做必做题;B层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后可以选做一定数量的选做题;A层的学生则要完成所有的必做题和选做题。在学习新课和复习巩固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熟练程度,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学习新课时,以基础性作业为主;复习巩固时,以综合性作业为主。刚学完新课,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教学内容,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适当多给一些作业时间。

五、基于评价的分层

有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他们的成长。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以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首先,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起点不同。其次,必须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最后,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可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以及父母的评价。评价的分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评价体系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自身的变化,也能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时,需要从学生主体、实际作业量、作业的难易程度、完成作业的时间、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避免作业过于生硬化和机械化。要想提高学生的整體学习效率,需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分层作业。

总之,作业分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推广,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分层作业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阿宾.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D),2015(01):75.

[1]张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83.

猜你喜欢

作业分层学生主体评价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方法研究
例谈不同类型数学作业的分层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