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在学子心中熠熠生辉

2019-11-24廖泽露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廖泽露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充分利用和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对学生以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激趣挖掘;环境氛围;活动评价

一、故事背景

笔者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学生缺少有效指导,阅读方法不当。绝大部分学生只是翻看图像精美的漫画类、连环画类书籍,而且只看图,不看文字,很快就翻完一本图画书。当要求学生读文字时,很多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很多一年级的学生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得益于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小学低年级正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充分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定。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课标倡导的阅读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我的开展归类

课外阅读:课外,学校上课以外的时间;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本课题的课外阅读兴趣就是指学生利用教学作息时间以外进行自主性阅读的兴趣。

四、我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培养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研究内容

1.环境激趣。我们发动学校、家长、学生的力量,组建班级小图书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2.氛围激趣。我们利用早读、午休或班队会时间,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争取家长的配合,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共同激趣。

3.活动激趣。我们利用相关的读书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获得广泛读、大量读的机会。

4.方法激趣。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徜徉在书海中。

5.评价激趣。首先是将评价融入活动中,其次是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开展“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我的故事成果

(一)提供了更多有趣的课外书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1.一说到课外阅读,家长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所以开学时,我们对孩子的阅读爱好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知道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强的童话绘本故事、猜谜语、儿歌和漫画书都是孩子的最爱,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图画大都能紧紧吸引住孩子的眼球。于是我们围绕学生最喜欢看的经典童话、图文并茂的绘画本、充满奇妙想象的科幻书等,给家长和孩子开书单,引导家长积极为孩子买书,并和孩子一起完成亲子阅读记录单,充分保证孩子在家的阅读时间。

2.发动学生和家长的力量,开展“你献十本书,享受几百册”的捐书活动,鼓励每位学生都捐出课外书籍。笔者作为班主任也加入到了此项活动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激发了孩子更强烈的捐书意识,家校携手共同组建班级小图书馆,孩子轮流担任小小图书管理员,利用午休及课间时间开放,鼓励学生阅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讲故事,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更持久的阅读兴趣。

(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零散时间更丰富,更有意思,更有价值,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早读时间,自由进行诗歌朗读;午间时分,进行有趣的故事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可以聊故事,也可以为全班同学演讲故事,形式多样灵活。

2.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逐次展示自己所读、所背的短故事、儿歌或古诗。同学们和教师综合评价,对出色的和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

3.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时间,我们都会请家长过来为我们主持朗诵会或故事会等。他们会提前备好课程,还会准备好奖品,为出色和有进步的孩子发奖鼓励。孩子们特别开心,总是盼望着这个时间的到来,他们在平时也会积极准備一些可供表现的内容。这就更能在无形中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寻找、阅读、准备。

4.每周笔者都会抽出一节或者两节课作为专门的阅读交流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深化课外阅读。

5.此外,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组织“我是小小故事迷”讲故事比赛、“我是小诗人”诗歌朗诵比赛,以及每周做一次读书卡和剪贴报,进行比赛展出。

(三)有效的方法指导,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师示范,教给孩子声情并茂读故事的方法,激发大多数孩子当“故事大王”,争做阅读传播员的兴趣。一开始,笔者经常会有意识地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发现老师读故事的特点,从表情、动作、语气等方面加以模仿和总结。

2.开展课外绘本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徜徉在书海中。比如在“运用‘因为……所以……关联句式进行简单表达”的单元目标指导下,进行绘本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启发语言智慧,提升阅读的品质,发展他们阅读的兴趣。

(四)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稳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时每刻都融入平时的读书活动中,放手让孩子们思考、实践,教师加以观察、引导、奖励。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又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一举两得。

2.每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将学生平时加分的情况,家长提供的资料等多个方面相结合,全班同学共同投票,评选出“班级故事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书卡奖”“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奖项。在家长会上,由家长担任嘉宾主持,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六、班上的转变

(一)课题的实施,改变了学生和家长

自从“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实施以来,家长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来。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的范围变宽。在课题结题时,我们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学生和家长的变化简直惊人。

(二)课题的实施,推动了教师的成长

改变了教师只抓书本知识应考的错误观念,教师们尝到了孩子课外阅读后极大改变的甜头后,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交流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教师肯花心思为孩子们设计大量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单单绘本阅读指导就有8节,还有故事引导课3节以及童话阅读指導课等,大大提升了教师解读文本和设计教案的能力。

七、故事的深思

现在,孩子们更喜欢上语文课了,他们期待老师的生动讲解,期待同学的出色演讲和诵读,更期待家长的到来,每一天孩子们都有新的故事上演。

笔者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培养了一批小小课外阅读倡导员,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胆小的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班上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故事宣讲员。

孩子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升,二年级的孩子被大队部选到学校演讲、读儿歌、拍广告的人数占到了大多数。

另外,笔者也反思了自己。

1.一旦铺开课外阅读以后,教学时间就会很紧,所以在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上,我们有些无奈。

2.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亲子阅读,进一步缩小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坚持不懈很重要。这一次的实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做到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课题研究。

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一位老教师勇于创造新方法的故事。花香蝶自来,让我们共同起航,希望共勉!

【参考文献】

[1]李静文.小学语文单篇课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