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板块中字词积累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4胡小玲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胡小玲

【摘要】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语文园地一”中有“字词句运用”板块,此板块注重对字词的积累和运用。本文利用“心智图”对这一板块中字词积累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注重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以及提高词汇运用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字词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智图;字词积累教学策略

字词教学是第一学段教学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学习独立识字。”可见,课标对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量及识字能力等方面均有要求。这是学生积累字词,运用语言的基础。

在实际的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得辛苦,对字词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第一学段字词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

通常情况下,一堂新课要求学生认识的汉字多达12个及以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将识字教学简单化,或带领学生跟读几遍,或让学生认读几遍,或指导学生记一记字的偏旁部首、框架结构,组几个词等,完全忽视了字词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单一,缺乏整合集块

汉字间往往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单个字单个字地教,或者最多只是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生字跟哪个字字形相近、偏旁不同、读音相近等,忽略了将字词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差。

(三)指导无序,思维模糊无条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如人意。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没有太大帮助。

二、“心智图”在字词教学中的优势

笔者运用“心智图”对统编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板块进行教学尝试,深受学生喜爱。借此,笔者对字词教学的趣味性、整合性及思维可视性进行了探究,进行字词教学的改革。其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审美感,体现情趣之味

“心智图”有色彩,有图形,将枯燥乏味的字形通过巧妙的图形和色彩等加以呈现,并且可以通过汉字之间的对比、演变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取得高效的教学进度。

(二)拓宽联想度,呈现整合之优

一图胜千字。“心智图”能通过扩宽联想的广度将字词学习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张图中,扩大字词学习的信息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指导力,显示可视之效

“心智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学习模式。所以,教师在运用“心智图”指导学生学习字词的时候,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条理性思维方式的训练,使教学的指导力度增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使字词教学的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三、借助“心智图”提升学生字词积累能力的策略研究

由于“心智图”在字词教学中优势众多,笔者将其运用于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板块中的字词积累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巧借审美,增强趣味性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可见,汉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果通过色彩与图像将汉字的这些美呈现给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就会大大增强,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1.字形美中巧对比。中国汉字有很多形近字,学生容易混淆。借助“心智圖”,教师在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教学中,将识字与图画、色彩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样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及认知特点。而区分两个形近字时,教师再次结合图片或整个字的演变过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旧知,感受到汉字的美,提高对形近字进行区别和运用的能力。

在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第一题中,就有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①读一读:呈现字词,学生读一读。

②认一认: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展示字形演变过程:这些字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教师边描述边呈现“心智图”。

④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字长得很相像,试一试用“心智图”来展现。

以上片段在对形近字的对比教学中,结合象形字字形演变图,借助教师的描述,传承了汉字的美,更进一步强化了识字的效果。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以后,可以延伸到会意字、形声字等学习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意韵美中识趣味。(1)变意不变音。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有一道题:认一认“青——清、请、情”等几组字。笔者在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后,向他们展示“清清的河水”、“红红的心”、“请的动作”等图片,再一一组词帮他们理解,设计出一张“心智图”,然后再拓展到 “晴、睛、蜻”等字,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库,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带有“青”这个部件的词语。

(2)变音不变意。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要求对带“木”的字进行积累。笔者引导学生从树的品种(桃、杨……)、部位(枝、杆……)、范围(林、森)、量词(棵、株)等方面,绘制了一幅“心智图”,将带“木”的字拓宽到很大范围。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含量。

(二)拓宽联想,提升整体性

第一学段学生识字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遗忘快。教师利用“心智图”,将新知纳入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不仅在“温故而知新”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而且将所学整合成一张知识网络图,牢牢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