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19-11-24高艳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高艳军

摘要:新课改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不断结合西方教育理论,深入到各学科各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以现代信息化为导向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及模式的转变,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奠定了有力的教育基础。而在教育管理层面上,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各专业教育方法、模式及内容的改革,推进高职院校教育层次及教学水平的提升。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探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及适应性,提出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职教育管理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055 03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为高职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特别在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下,高校学生面临着社会多种思潮的洗礼,在行为及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因而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及方法已不能有效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难以组织协调教学资源,发挥物力、财力、人力的作用,实现对教学管理目标的落实。因此,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教育管理现状及学生学习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导向,引入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管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含义及发展历程

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為有效应对经济危机、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指导思想,该理论源于1980年的英国,主张采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引入竞争机制,促成公共部门管理质量的提升。与传统管理模式所依托的官僚制理论与二分法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主要依据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以治理理论与新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而展开对各项行政工作的管理。由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发展历史悠久,相关理论著作纷繁多样,但并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概念或定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有奥斯本、克里斯托弗及盖布勒休斯等。其中克里斯托弗在公共管理革新运动中,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定义为以行政管理效率化为目标的、囊括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的管理主义流程,并依次提出新公共管理七大理论特征,即明确绩效与目标标准、分散公共部门、加强产出控制、注重私营管理方式、竞争机制、合理开发及利用资源。而我国许多学者在大量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西方经济学家对新公共管理的定义及研究,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著作。李云涛(2014)认为,落实新公共管理理论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政府相关部门应控制新公共管理的管理方向,而非监督该理论落实情况;在社区相关部门新公共管理中,应明确授权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新公共管理应积极采用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活化原有行政管理脉络,提升行政管理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应改变墨守成规的观念,提升管理的灵活性;在相关管理工作中,应满足国民的需求,而非行政主体的利益等。蒋华德(2015)在相关著作中指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西方经济行政管理领域,但对我国政府机构、教育主体、私营部门及社会团体的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并根据西方各新公共管理流派特点,将新公共管理进行全面的整理及归纳,将其明确为:引入私营公司管理模式及竞争机制,依托市场经济、行政效率及管理效果原则,实现公共行政管理多样化的目标。赵宏冰(2017)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定义为竞争、控制、激励、评价、效果,并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划分为规制组织、政策组织、服从型结构、服务提供组织等四种类型,强调新公共管理应明确绩效评估理论及标准,强调竞争与服务的概念,从而全面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1]。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作用

教育管理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各项教育工作具有协调管理、引导控制等作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教育管理是在特定社会视域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教育客观规律,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充分整合,从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实现教育目标及教育方针的行为。教育管理的最终任务是以现有资源及制度,以行政管理的形式,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管理是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莫宏启(2014)认为,教育管理现代化程度决定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否。教育管理作为较为鲜明的主体群的交流样态,其发展进程就是管理过程,因此需要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支持。林耿(2016)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教育管理现代化,实际是以人为本、利用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或有关管理理论,在结合现代科技的同时,优化管理效率,促进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其依托于行政管理理论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贾红峰(2015)则将教育管理界定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思想、方法及手段等层面对教育体系发挥推进作用的历程。强调教育管理应与教学制度及体系具有紧密联系。在新时代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发生了关键性变化,并将教学管理现代化、理论化、系统化作为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在教育管理理念上,则将传统硬性的、固定的、静止的管理模式,发展为现代的、灵活的、动态的服务体系,即将教育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手段及措施,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与效率,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这就需要我国对西方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其优势方法完善传统教育管理体系[2]。然而借鉴引入并非对教育管理进行西化,更不是对西方实践与理论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国情为根基,并以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指导思想,对西方相关管理理论进行借鉴、学习及引入,从而创新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经济管理理论的精华,通过结合市场管理学与经济学方法,推动各项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教育管理效率化、激励化、人性化及服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尤其在效率化层面,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能有效转变高校管理体系及结构,激发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为高校教学提供更好的行政管理服务。

三、新公共管理对教育管理的适用性

1.管理属性的统一性

西方新公共管理学家认为,公共类产品是指在无须额外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同时为多个客体提供服务或产品,根据形态可划分为两种:其一是核心产品。该类公共产品只能由相关政府进行提供,包括社会保障、国防、外交等基本服务;其二是混合产品,可由非政府部门及私人部门提供或参与,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实用性质及公共性质的服务。根据对公共类产品种类的分析,我国高校教育具有混合产品特征。首先,高校教育拥有私人公共产品的特征,与九年义务教育非竞争性不同,高校教育的招生门槛、招生规模以及教学费用等均限制学习者范围,即接受高校教育的群体限制渴望接受教育的群体获得这种资源。其次,高校教育也具有核心产品特征,即任何个体不能以超额成本排斥其他个体对教育资源的分享,高校教育的效用具备公共性质,是为普通学习者及社会所共享的教育体系。

2.核心价值的协调性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是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运作,其终极目标是追求服务的效率及质量。马一良(2010)认为,限制高校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高校与社会子系统的矛盾;其二是大学内部矛盾,通常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与教育体系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教育管理对教学具有制约作用,对诸多教学改革创新产生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主要着力点及着眼点在于协调相关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解决社会与高校的矛盾。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则在于实现内部管理构架的“重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高校主要发展任务将以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为重心,注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促成科研水平的提升,应引入社会竞争机制、革新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管理、进行绩效评估,以此解决高职院校内部教育管理与教学体系的矛盾。因而,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新公共管理核心价值具有协调性及一致性[3]。

3.前提假设的系统性

在传统公共管理体系中,作为政策执行及制定主体的管理者,应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为社会无偿提供可持续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然而管理者却严重忽视其社会经济利益,忽视其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管理服务的系统性,缺乏对管理者利益取向的重视。对此,新公共管理理论则以“经济人”假说作为公共管理的新逻辑,展开对传统公共管理思想的批判,并提出具体的管理策略。在高职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主要为行政人员、任课教师及其他员工等。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其动机首先应是职称及职务的升迁、个人价值的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具有新公共管理“经济人”的多重特征。而新公共管理中“选择理论”则正是从管理者利益出发,将公共管理成员视为利己主义者,其基本动机及行为目的是利益趋向性,因此可以认为新公共管理与高职教育管理具有前提假设的系统性及协调性。

四、新公共管理在教育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1.培养服务管理意识

在传统教育管理理论中,高校作为管理主体,对教师的管理具备刚性、强制性、统筹性等特征。高校通过教学安排、教师评测、制度设定等诸多环节对高校教师进行系统的考核评估。高校机关部门被视为教师的领导者,在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管理时却完全忽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极大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严格遵循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发挥仅仅维持在10%—20%之间,对教师教学体系发展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4]。我国高职院校是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主体,应引入新公共管理“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将公共管理的客体视为“顾客”,形成“顾客中心论”思想体系,树立人性化管理意识,将服务教师作为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及职责,从而满足教师多元化需求。在“服务”管理理念下,完全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使其教学需求及动机完全影响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在实际教育管理中,高职院校应结合教师偏好及社会需求,在院校规章制度制定、监管、评估等环节,赋予高校教师参与的权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而在教育管理中,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师,采取差异化、多样化、科学化及理念化标准,进行培养方案的构建,从而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及教学水平提升的需要。

2.落实教育管理职业化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职业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是教育管理主体的职业化。传统高校管理权主要由学术权威人员所垄断,在管理形式上,则由获取学术成果的教授或教职员工兼任高职院校行政职位。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下,国外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转变,职业行政管理人规模呈上升趋势,同时对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管理经验、社交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譬如英国诸多院校为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统筹教育管理内容,设立公共事务管理部门,负责高效资金募集与各项公共关系处理等工作。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在改革教育管理的同时,应积极参照国外行政课程设置,加强高职行政人员的培育工作,研究出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制度,以提升我国教育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其次是教育管理方式的职业化。完善教育管理中行政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细分、选拔、考核、职责定位等。通过管理方式职业化,能够有效为管理客体顾客化提供制度支持,督促高职行政管理人员以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促进高职教育管理的发展。

3.构建教育管理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主张转变公共部门间的垄断局面,通过构建市场竞争机制,促使部门与社会间、社会机构间、公共部门间展开竞争,从而促进公共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竞争机制,构建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竞争机制。譬如,引入科研竞聘机制,降低资历与职称限制,促使能力较强、在科研工作中有卓越表現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从而通过指导学生,促进科研能力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应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竞争机制。可转变考核模式、淡化课业成绩、强化综合素质与科研表现,进而有效选拔出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专业人才。而在激励制度层面,可设立相应的培育基金,资助在科研领域取得巨大进展的教师及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在科研领域的长远发展。也可在教育管理中,通过差异化、全面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对教育管理者进行系统化评价。对落实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实施积极评价,并将工作成果纳入到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中,而对落实不到位者,则根据情形给予相应的惩罚。

結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唯有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才能有效推动各学科教学体制、模式的改革。因此,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推进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及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更从本质上将管理观念转变为服务理念,将传统管理形式转变为企业竞争机制,进而极大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政策的落实,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凌晖.新教育管理:渊源与内涵——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教育管理范式转换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4(Z1):26—28.

[2]周洪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8(6):132—134.

[3]王雪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J].邢台学院学报,2011,26(1):34—35+47.

[4]程勇.走向管理的教育行政——基于新公共管理范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8(4):14—16.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AO Yan jun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ina 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inue to combine Western educational theories in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s and mode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modern informationization as the guide, 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sens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ribute to the reform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ethods, models and contents,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eaching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and adaptability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