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的“精准扶弱”与损伤防护
2019-11-24吴键袁圣敏
吴键 袁圣敏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2.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经过3年的努力,由中国教科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课题组”研制、开发的体能教学与训练体系,逐步完善成形。“健康体能”作为一个新概念和专业词语,逐步被教育、体育领域人士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训练中。
一个新体系的建立,其理念、目标、手段、方法以及评价是否能够延续,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发展。作为一套实用性的教学与训练体系,检验的手段就是看对提高青少年体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方面“管不管用”。
具体而言,健康体能对于青少年而言,其目标是: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基本体能,有效解决青少年体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效预防青少年体能训练中的损伤,维护运动安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显然,这个目标,与运动(竞技)体能训练的目标有明显区别,健康体能不是为了无限提高专项运动能力,不是为了无限提升高强度对抗能力。这个目标与传统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也有所区别,健康体能不是单纯发展学生被割裂开的部分身体素质,不是局限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一、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要有勇气颠覆以往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
对传统体能训练方法的质疑,创建新的体能训练体系,不是凭空臆造。在当下,全社会各行业寻求创新突破的背景下,打破以往的理论框架,废弃习惯了的操作实践,在心理感受上难免不舒适,但是,规律不可违抗,进步不可逆转,该变革的总是要来到。
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是学校体育领域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多年来成效不高。
在这方面,不妨看一看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中的医疗改革的转型,或许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理念。中国的医疗改革持续多年,但是难有重大突破。其症结就是,在顶层设计上,总是围绕“病”做文章,核心是“生病了——治病”,忘却了更有效、更经济的“治未病”,从而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医疗的需要。
为此,基于中国的现状,健康中国战略决定医疗改革转型,确定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以患病人群为主体延伸到健康人群,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从医疗体系为主转向个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主。
医疗改革给了我们启示。认真分析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基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特点,健康中国建设对于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手段是健康促进。在总体上,要实施学校体育的改革转型,具体而言,一是为青少年提供完善的健康监测、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服务,二是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科学的健身服务以及良好的环境和安全的食品。
健康体能训练体系作为一个基于传统的走、跑、跳、投、爬、攀登、悬垂等基本活动方式和常规的身体素质练习方式,并充分吸纳功能训练、康复训练等训练方式的新的体能训练体系,健康体能训练体系正是学校体育改革转型的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我们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善于学习,善于更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领域。
二、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能更有效解决体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延续近40年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尤其是体能素质方面,从1985年至1995年,总体上保持逐步增长的态势,但是,从1995年以来,总体上进入了下行通道。其间,为了扭转这种趋势,借助2007年“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全国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如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全面推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等,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政策贯彻力度强大,3年的努力,确实换来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反映在测试指标上,全国学生体能的下降速度有所缓解,部分指标改善明显。但是,随着“政策红利效应”的消退,从2010年到2014年,学生体能水平又出现掉头向下的趋势。
为了解决青少年体能下降问题,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教师、家长、学生,都曾做出不懈的努力。然而,成效并不显著。此种情况,应当引起深思。从大的趋势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动态生活越来越少。
一方面,是整体“身体活动”水平的下降。据统计,在同样的经济增长态势背景下,美国人的“身体活动”水平34年下降32%,中国人的“身体活动”水平仅用18年就下降45%。
另一个方面,是以往解决这些问题所使用的方法、手段落后,甚至是不科学的,或者说,目前在学校流行的发展体能的方法是存在局限性的。
我们创生的健康体能训练体系,正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可以用于对青少年体能进行有效干预和促进的方法体系。青少年健康体能,既可以发展青少年一般的基础性的体能,激发身体功能,又可以针对特殊的群体进行“精准”的有效干预。
据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调查显示,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每个班总有几个体能弱势学生,往往1~2名肥胖学生的成绩,就能影响几乎全班的测试等级水平。
事实上,实践中确实缺乏有效的体能改善手段。如何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精准”干预,我们一直在不断尝试。重庆市珊瑚浦辉小学、珊瑚鲁能小学,从2016年开始,针对40名体重偏胖的学生进行健康体能训练,结合健康体能练习方法制定出一整套依托学校场地设施和教师配备的健康体能训练方案,并同时实行家校联合反馈,极大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到2018年底,健康体能干预班已经扩大到150多人,由最初仅仅针对偏胖学生扩展到针对体质较弱的学生,部分学生因为健康体能素质提升,已经可以自主锻炼,实现良性循环。
训练过程中进行分学段训练,使训练的过程更加有效、高效、长效。学生健康行为和运动行为的养成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中日常锻炼和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抓手。
2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已经能根据学校教师教授的健康体能知识进行自主家庭锻炼,并且能把良好的锻炼方式与家长共享,起到了用健康体能锻炼方式沟通情感的良好效果。
三、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损伤的防护水平
运动损伤防护,是指预防运动损伤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
健康体能训练体系有效吸纳身体功能训练、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不仅仅能够保证体能训练的有效性、针对性,更重要的,其本身就是一整套运动损伤的防护方法体系。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尤其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往往出现运动损伤情况,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根源,往往是由单纯的、反复的身体素质训练导致的。传统的身体素质训练,不仅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局部疲劳而引发损伤。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考试、影响体能发展,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造成青少年更长久的身心伤害。
健康体能训练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运动损伤防护方法和手段。健康体能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防护练习,在热身阶段,主要由4个环节组成。
一是轻度的有氧运动,时间不少于3分钟,其目的是使得心率缓慢加快,使得肌肉的温度和体温升高,快走、慢跑、跳绳是最常用的手段;
二是肌肉激活练习,其目的是激活和刺激肌肉、肌腱,预先唤醒和动员本体感觉,通常而言,肩部肌肉、臀部肌肉和脊柱肌肉的激活,要放在首要位置;
三是拉伸练习,包括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练习,其目的是通过静态、慢速和快速的运动,刺激肌肉和韧带,刺激本体感觉,增加关节的动作幅度,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四是神经系统激活练习,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通过练习快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肌肉之间的连接机能,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各种单脚、双脚的快速踏跳、踏步以及快速转髋等。
健康体能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防护练习,在放松阶段,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有自我拉伸和被动拉伸。运动后的拉伸,其主要目的是缓解肌肉紧张,减少肌肉的僵硬度,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大关节的运动幅度,消除运动性疲劳,恢复肌体能力。运动后的拉伸练习,要确保控制力度和时间,每个动作1~2次,持续时间在10~20s。借助泡沫轴、按摩棒等器械,可以更好地实现运动后的体力恢复。
基于上述的分析,从2019年度开始,本刊“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专题”的教案所呈现的主题,将逐步从一般性的体能训练,转向有定向目标的体能训练,2个重要的主题是:要解决青少年健康体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要关注运动损伤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