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述评

2019-11-24张晓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话语权体育产业话语

陈 思,张晓义

(1.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2]。就其内涵而言,国际话语权是指“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对各种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3]。作为一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国际话语权则是国际话语权在体育领域的权力运用与展现。

中国对体育国际话语权重要性的认识觉醒较晚,由于屡屡在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中遭受到的不公待遇才使我们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的诉求逐渐强烈。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研究2006年开始进入学者视野,2012年后逐渐增多,但总体数量依然较少,关注度不高。理论研究的缺乏难以满足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的理论需求,自然也难以满足实践需求。因此,完善理论研究,建立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体系,以对实践的指导产生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现实需求。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在总结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研究不足,进而针对研究不足提出建议,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体系构建做出贡献,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奠定基础。

1 文献概况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文献数量来看,以“sports”并含“discourse power”为主题在Scopus数据库进行检索,没有检索到相关的外文文献。分析认为,体育国际话语权长期以来被西方国家所控制,在没有外界压力和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引起学者的关注。以“体育”和“话语权”为主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读秀、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进行检索(日期截止到2018年12月10日),共检索到结果168条,最早的研究始见于2006年。其中2006年到2011年共27篇,2012年至2018年文献逐渐增多,共141篇。经过初读,筛选出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直接相关的文献共54篇,其中期刊论文37篇、报纸评论类11篇、硕士论文5篇、博士论文1篇。从文献内容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是围绕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历史发展、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存在问题及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等几部分内容而展开。

2 研究综述及不足分析

2.1 文献综述

2.1.1 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研究 研究一个问题,明确其概念与内涵是研究的根基,目前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概念,但不同的学者尝试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梁立启等认为体育的话语权是“话语主体(一般包括话语行为主体和话语实施主体,前者为国家,后者为代表国家的体育组织或个体)将隐含自身价值的体育话语通过教育、媒介和制度等方式向全世界表达,最终获得国际认可的行为和过程”[4];谭达顺认为“体育话语权是以国家体育事业利益为核心、与国际体育环境密切相连,并体现知情、表达和参与权利的综合运用”[5];王爽认为体育国际话语权是“在国际体育事务中,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引导舆论使舆论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塑造本国良好形象和维护本国最大利益的一种权力”[6]。虽然学者们的表述不尽相同,都为我们理解和进一步研究体育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基础。

2.1.2 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历史发展研究 近代中国话语权缺乏,体育话语权更是无从谈起。我国体育话语权的觉醒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从那时起,我国体育界精英们打破西方垄断,开始为逐渐建立中国体育话语权作出斗争,可谓是中国民族体育觉醒的开端。刘剑[7]在文章中比较完整地回溯了这一历史过程。此外,荆雯等[8]将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以时间为节点分为晚清时期(1840—1912年)、民国时期(1912—1949年)以及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并详细阐述了各个时期体育话语权的境况,较宏观地展现了我国体育话语权的历史发展总体脉络。

2.1.3 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存在问题的研究 对于目前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和所处困境,现有研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学者们对于客观原因的阐述基本相同,即认为历史造就的西强东弱的世界体育格局,是造成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4-6,9-10]。

在主观原因的分析上,现有研究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话语本身质量不高。梁立启等[4]认为:我国体育话语空间狭隘,虽然在奥运会上的奖牌数名列前茅,但夺金面不广,大多集中在一些中国的优势项目上,这些项目在世界上并没有很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而国际上影响大的三大球等项目我们却表现欠佳,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的话语份量;荆雯[9]、张晓义等[10]认为国内体育内部发展不平衡,存在群众体育发展薄弱、体育体制发展滞后等问题,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必然会成为国家体育形象塑造的掣肘。谭达顺[5]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给话语质量带来的影响,对话语质量和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也必然造成影响。另外,梁立启[4]、王智慧[11]、曾诚等[12]等论述了体育体制的缺失对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不利影响;郑丁贤[13]提到了争夺体育话语权意识的缺乏以及话语沟通桥梁——英语能力的缺失,也是造成我国体育话语权缺失的主观因素之一。

2)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人员缺乏。陆镜[14]、程林林[15]、郑丁贤[13]等在文章中阐述了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就任职务对体育话语权表达起到的重要性。李羽[16]在论文中对现阶段我国在各体育国际组织中的任职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得出许多重要数据,显示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重要任职人员缺乏。荆雯等[8]逐一分析伦敦奥运会全部26个大项的现任主席,无一中国人,纵使也存在着一定的任职人员,但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也寥寥无几。任职人员数量的缺乏,高层任职人员职位的缺乏,使得我国的体育话语权传播渠道受阻,“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人数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表决权、监督权和知情权,同时也影响着国家处理各种国际体育事务的权力”[5]。

3)中国传媒的弱势地位导致话语份量不足。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为我们提供了更大机遇,同时也存在更大挑战。中国体育传媒乃至中国传媒所处的弱势地位,影响了中国体育话语的有效表达。庹继光等[17]以体育电视传播为例,分析了媒介话语权如何在体育传播过程中产生效用并对体育传播产生影响,认为传播者在其中可以干预和左右受众接受的效果,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房学峰[18]通过分析中外媒体伦敦奥运会的报道及背后缘由,体现出了媒体在体育文化影响力的展现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反映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媒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不相配的,在文化传媒领域,我们还应该做出更多努力。王智慧[11]提到了我国媒体对体育赛事报道的政治化倾向和民族主义思想过重,可能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尽力避免。陈颖[19]着眼于对体育危机事件中我国媒体话语权的研究,通过分析相关的国内外体育危机事件中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内容,体现出媒体话语权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分析了体育危机事件中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原因。黎彬[20]、程雪峰[21]、韩志强[22]等也都就中国传媒的弱势地位发表了观点。

2.1.4 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如何在现阶段,冲破重重困境,树立起中国的体育国际话语权,成为了许多学者致力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1)提升国家的体育文化吸引力。一些学者提出应学习借鉴西方的优秀经验,致力打造“中国话语”,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话语体系建设和软实力建设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增强本国的体育意识形态和体育软实力建设,为提高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从而形成中国体育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内涵[8,13,23-24];有部分学者强调应以中国传统体育为载体,建立和传递中国体育话语的自信与魅力。“通过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国际体育社会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认识传统体育的精髓所在,而非一味地迎合西方的理念”[4-5];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强调了提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重视力度,从提升国际体育学术话语权入手,逐步建立起我们科学、理性的体育话语体系[5,10]。

2)以传播媒介为载体的策略研究。庹继光等[17]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提出了防止媒介话语权异化的建议:新闻专业应该自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培养自身的专业主义理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监督制约媒体的行为,避免其出现异化的情形。张晓义等[10]提出了关于媒体话语权提升的几点建设性意见,包括设置中央与地方体育国际频道、以体育为内容的互联网、中国体育出版物,这是目前中国体育在国际上均缺乏的;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同盟军,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改善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资助华文媒体建设,有针对性地对海外华文媒体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帮助海外华文媒体改进传播理念和技术;国内媒体直接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等,都更有助于配合国内媒体争夺体育国际话语权。

3)以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为载体的策略研究。李羽[16]提出应扩展后备人才的类型,“把外交和管理型人才作为下一阶段的培养重点,兼顾不同类型的后备人才培养,努力形成一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优化组合的后备人才梯队”。廖莉[25]认为应以优秀运动员为培养对象,加强运动员语言方面的训练,国际竞技体育组织不同机构需要的人才才能不同,要有针对性地输送组织需要人才,有的放矢。曾诚、邓星华[12]认为:“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以自信、开放的心态与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交流与沟通,强化体育权利意识,勇于传递中国体育话语,发出中国声音。

2.2 研究不足分析

建立理论体系的需求为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要求,显然现有研究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理论研究应该对实践指导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的理论研究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少,也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基于此,在详细综述目前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研究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2.1 缺乏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以往的研究缺乏理论分析视角的阐述,即看待问题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思考问题的思想根源、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只有在一个正确、契合的理论视角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立论才能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体育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话语权的分支,因此若想进一步明确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及其内涵,必然应以国际话语权和话语权等概念和内涵为依托,站在国际关系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等经典理论的视角下,才能更加清晰地阐释其内涵,并逐步完善理论体系建设。目前学者对体育国际话语权概念的理解并不全面和深刻,因此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内涵,不利于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的开展。

2.2.2 历史发展研究较为薄弱 历史发展研究也是属于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历史发展的研究还比较缺失,仅有少量学者针对中国体育话语权的诉求历史进行了较宏观的回顾,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了解历史对问题的理解和未来的发展起到深刻的理论支撑作用,将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的来源及问题产生的根源,使问题的研究少走弯路。

2.2.3 缺乏全面的领域分析视角 在竞技体育领域,学者们关注了竞技体育与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论国际竞技体育话语权》[25]阐述了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和内涵,并且进行了较完整的历史回顾。然而,体育国际话语权并不等同于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事实上,许多其他体育领域也存在着重要的国际话语权,如体育产业领域,亦或体育学术领域等等,都能在建立和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以往在研究中有学者也有提及,但都未深入地探讨,也并未如竞技体育领域一般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必然不利于全面的学科体系建设。因此,体育国际话语权所包含的体育领域的全面探讨和各领域基础理论建设的研究目前仍是欠缺。

2.2.4 对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梳理 目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体育国际话语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由于受到文献类型和字数的限制,现有的分析均缺乏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且由于对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领域认识存在片面性,因此认识到的存在问题也缺乏全面性。明确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是进行提升策略研究的基础和落脚点,只有系统全面地梳理和认识我国在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上的不足,才能在应用对策研究层面有所突破。

2.2.5 提升策略研究难以对实践指导产生重要作用 以往的研究虽然提出了很多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策略,但实践层面的关注度较少,并没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全方位的发展策略和研究建议,因此不能满足理论研究对现实需求的指导作用。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现状,应用对策研究若缺乏具体抓手,将不利于具体工作的开展,也就不能为现实需求提供助力。

3 研究建议

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尽快建立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的完善是问题认识程度和研究程度的标志之一。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始于近十几年间,理论研究尚待完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理论研究的缺乏必然对实际需求造成不利影响。完善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体系,应从思想根源理解入手,明确这一概念的来源及发展历程。近些年,由于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使得国家间越来越重视文化的渗透和输出,话语权等软实力逐渐取代传统的硬实力而受到国家的普遍关注。话语权一词的由来更早始于福柯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观点,继而国际关系学者们开始将话语权应用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国际话语权”应运而生。体育国际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的分支,其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必然应以其母学科为依托。在充分掌握和理解国际话语权的基础上,才能对体育国际话语权进行深刻的基础理论的理解。

为了建立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体系,需要建立起各个相关领域及学科的理论基础。目前学者对竞技体育领域研究较多,许多都是从如何提升国际竞技体育组织的任职人员和如何加强中国传媒的弱势地位两方面进行阐述,近乎格式化,观点趋同。竞技体育领域可以最直观地展现一国的体育国际话语权强弱,必然成为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的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领域,但对学科体系的建立来说显得过于片面。站在一个全面的角度来思考,竞技体育的话语权弱势其实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外在表象体现于遭遇不公对待甚至申诉无门、国际组织人数缺乏等,其实质更能体现出国家体育总体实力的羸弱。

当今的国际体坛,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不仅是历史原因造就,更因其强有力的体育综合实力,而体育产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产业领域的话语权也是体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以体育用品行业为例,我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及低工资的成本优势,这使得我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体育服装、运动鞋生产产业中具有优势。很多品牌运动鞋都是由中国制造,制作完成后运往国外。由于产品定价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大国手中,商品再回到中国时价格便是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我们以低价的劳动力,换取的却是高价的消费,体育产业领域国际话语权的缺乏是其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在体育产业领域建立起一定的话语权,便很难在国际体坛拥有话语权力。此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空缺较大。

另外,要在国际上建立起体育学术话语权,利用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感染世界,增强信服力。无可否认的是,目前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26]。我国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境地亦是如此,体育话语体系建设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学者们也应从提升体育话语理论体系建设入手,致力于用中国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观点来立足于世界,才能有利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高。

3.2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并非单纯的理论研究。满足对实践的指导、满足现实的提升要求,是体育国际话语权研究的关键之一。因此,理论的研究应该与实践层面紧密结合,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提升策略方面,学者们提到了应以传统体育为载体增强中国国家体育感召力,但如何依托传统体育,传统体育在其中能起到何种作用,却较少论述,不利于国家组织和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与开展。

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究其根源离不开两方面:强大体育实力和传播体系。首先要有让其他国家信服的强大体育实力,没有实力,话语权无从谈起;有了实力,如果不能有效传递,甚至被扭曲和抹杀,也不易得到国际的认可。中国体育目前在这两个环节中都存在问题:虽然竞技体育金牌数量很多,但金牌的含金量不高,金牌项目过于集中,且多是不被西方国家关注的项目,三大球发展十分薄弱。因此,依靠目前奥运会的金牌数量未能在世界上为我们赢得应有的话语权。要想切实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增强话语权,竞技体育的国家计划也应相应改动,加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技项目的发展,并重视可持续性;体育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减少国外体育用品行业的消费,最终扭转廉价输出高价引进的不利局面。在体育产业方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重要政策,以保障体育产业在我国的积极推进。2014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27]。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28]从国家体育发展的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和新增长点,丰富群众体育的发展,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助力。可以说体育产业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将成为提升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新契机。

4 结语

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一方面是基于党和国家对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是由于体育国际话语权所处的弱势地位已经成为了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掣肘。因此,提升国家的体育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现实需求对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提出了要求: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还存在很大的理论空缺。理论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以达到完善的科学体系,从而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我们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在发展中求进步,逐渐完善学术研究的价值。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研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必然会对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形成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话语权体育产业话语
画与理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体育产业之篮球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年凡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