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2019-11-24李志刚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00081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材

李志刚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00081)

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更是课程能够落地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改革开放4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的建设逐步发展、完善,并日益繁荣。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教材为例,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教材建设规律,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一、拨乱反正,清除“文革”影响的课程教材建设(1977年—1986年)

改革教材是教育改革的关键。1978年教育部制订的各科教学大纲,是在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他提出要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而且指出“重视教育工作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一时期他还指出“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要编通用教材。以前的中小学教材,全国的中小学基本上就是一套,不存在“通用”一词,这里特别强调“通用”就是要改变各地各行其是的意思,同时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教材作参考。

教育部根据这些指示,重新组织了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专业编辑的基础上,聘请专家和优秀教师,组成“三结合”的十年制各科教材编写组。体育教材编写组用近2年的时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总结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代部起草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边试用边征求意见,修改后连同依据大纲编写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由教育部颁发试行,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3套中小学体育教材。这套大纲、教材,力图清除“文革”的影响,批判了“文革”的错误“理论”和做法,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以新的思想体系,构建了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反映了邓小平指示的教育改革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出一套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做到了1978年秋季在全国按时出版发行在全国供应。

2.强调为现代化培养人才,教材的内容和目的任务紧扣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合格人才服务。

3.根据我国的实际,总结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经验,确定并明确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一个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也就是育人的目标;“三项基本任务”是锻炼学生身体,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也便于教师和学生记忆和操作。

4.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材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关系,加强和提高了选用教材的授课时数比重,对体育教材不能规定过死,为灵活地选用教材提供了条件。

5.在确定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方面提出了“打破以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这就明确了体育教学和教材构建的体系,不能以运动竞赛为中心,对于把体育教学目标定为面向全体学生,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指导意义。

6.对游戏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合,在游戏内容、结构、方法和提高的兴趣性、可行性和锻炼身体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文字表述方面便于体育教师阅读、教学。

7.提出了“课课练”的新概念,编写了“课课练”的教学内容,这些教材内容不需要高难的技术、简便易学,具有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内容与方法的确定,对克服体育教学的只重技术、忽视健身的实效性起到重要作用,教材在使用中深受欢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带有创造性的举措。

二、为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做准备的过渡性课程教材建设(1986年—1987年)

1986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1987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六年制)》,作为制订义务教育大纲的过渡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小学形成了十年制和十二年年制2种学制。依据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第4套中小学体育教材。

1987年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对1978年的大纲、教材经过10年的实验和使用,从十年制学制又改回十二制学制,在总结经验、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础上编订的。这套教材反映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想,为以后创编九年义务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978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起到拨乱反正,克服“文革”中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破坏的作用。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中尚残留有“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空洞口号的痕迹。

2.在这10年中,教育的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国内的学术讨论活跃,在体育教材中吸纳了许多新的思想,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编写体育教材的指导思想。

3.在坚持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的同时,目的任务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确,内涵丰富具有新意。而且具体的表达方式很有创意,更贴近实际。如,把原来的三项基本任务的静态、固定设定的结果,改为动态的过程,把“增强体质”改写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把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进行时”而非固定化,其中内容是预期的结果,这一变化很有创意。

4.在编写体育教材的原则和对体育教学应注意的事项中,既坚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材建设上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事物的发展。如,在科学性原则中强调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教材的多样性和兴趣性原则等。在教学提示中,在强调“课课练”的同时,提出了要把体育课的“教、学、练”较好地结合起来,明确地提出了体育与生产劳动和军训的关系,劳动和军训不能代表体育。

5.特别提出“体育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6.学生身体锻炼的实践教材,在保持过去具有稳定教材内容的同时,增加了舞蹈和韵律体操,改进和提高了武术教材。对不少教材做了删除、简化,使其更贴近学生实际,增加教材的灵活性。改革了体育课考核办法。

三、实施义务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1988年—1992年)

1987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并要求在全国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这套大纲编写出版了第5套中小学体育教材。这套大纲和教材较好地反映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新的课程教材体系。

1990年中小学体育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第1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第5套中小学体育教材。这套教材在贯彻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精神的同时,充分吸收1987年编写的“过渡性体育教材”的优点,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想。

1.教材力求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战略思想。

2.强调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全面锻炼,强壮体格,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同时强调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在坚持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的同时,目的任务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确,内涵富有时代感。特别是提出了体育教学3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身体练习是本学科的鲜明特点,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如果排除身体锻炼的任务,体育教学将失去实际作用。但是,身体锻炼要通过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来完成,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身体锻炼和心理的发展,培育良好的身心品德,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而具备了这些素养,又可以更好地促进身体锻炼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教学3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和相互之间关系的阐述,是对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4.体育教材的分类,从实现课程目标和综合效果出发,依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确定教材的原则,采取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和运动项目交叉综合分类的方法。考虑到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使教材能反映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原则,采用基本教材(包括必修和必选)和任选教材的分类结构。强调身体锻炼的实效性,把发展身体素质教材单独列项,自成体系,使运动技术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相结合,以取得身体锻炼的最佳效果。

5.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成绩考核采取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明确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表现,由任课教师评定。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知识)由原来占10分改为20分,充分体现了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每教完1个单元,都应该有重点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时参考。这一明确规定是原大纲、教材所没有的,是考核的改革与发展。

四、从“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教材建设(1993年—2000年)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课程名称逐步从“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研究、编写学生用体育(与健康)课本(教科书),并配套编写教师用书。这也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6套体育和第7套、第8套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教材。体育课本是从普通高中开始创编的。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人教社代教育部起草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同时依据大纲创编了体育课本。高中课本按年级编写,每年级编写1册,共3册。

这个时期课程教材建设的成就和特点如下。

1.教科书以育人为本,建立了完整的目标体系。

课程教材改革,首先要确立学科目标。这个时期编写的体育教材,确立了以育人为最高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反映学科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教材的功能,将传授知识、技术,发展体育能力,锻炼身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体育课本,按学科目标、年级目标、各项主要教材目标与要求(包括评估标准),有序地编写在整个课本中,体现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和对学生的要求。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2.教材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既吸收了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又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体育运动项目既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内容,又是现代体育文化的反映,把它们作为体育教材内容,不是为了竞技目标,追求更高的运动成绩,而是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列为体育教材内容,以武术为主,兼纳中国传统养生健身的民族文化精华,将中华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这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将中华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结合,是体育教材编写的鲜明特色。

3.改革版式设计,建立“主栏”与“辅栏”相对应的新结构,做到生动活泼,方便阅读。

改变过去教材以向学生说教为主,通篇文字的传统做法,将教材内容分为主辅栏,主栏以简明的文字说明教材的主要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辅栏与主栏相对应,对教材内容进一步加以解释,并为学生知识的提高与扩展提供参考资料。

4.课本与教参相结合,课本以学法为主,教参以教法为主,建立以知识与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法体系。

以往的教材以学习动作、提高体育成绩为主。新的试验教材,以学科知识(包括学习动作技能的知识,锻炼身体的知识,自学、自练、自调、自控、自检、自测、自评的知识)为主线,把学习、锻炼、教育几个方面的目标融合在一起并以此安排教材,在以学生学法为主编写体育课本方面有新的突破。

5.建立结构考核、评估体系,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

以往的体育考试,以测验学生的运动水平为主,容易使自身条件好或体能好的学生轻易得高分,而学生自身条件或体质稍差,即使努力也不容易及格。新的考核项目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相结合,给每名学生有发展的空间,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进步,这是一种鼓励进步与发展的激励机制。

6.装帧设计采用彩色套印和单色2种版本,有利于城乡分别使用。在装帧方面反映了我国出版物在教材印制技术上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体育课本教材的编写,对传统的体育教材有许多新的突破,反映了教育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进步。为贯彻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材内容的选择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在贯彻终身体育等教育教学思想方面有较大的推进。

五、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课程教材建设(2001年—2017年)

这一时期,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颁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确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明确“目标统领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第9套、第10套和第11套教材。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编写教师用书、初中阶段编写全一册教科书,高中编写全一册教科书。2011年颁发的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科书编写进行了修订,改为按年级编写全一册教科书。这也体现了学科教材建设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课程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的健康生活、贴近学生的锻炼实际。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力求体现课程的特点和新理念。站在学生主体学习的立场上,用亲切的语言,科学、实用的内容和大量与学生健康生活和锻炼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原理和方法,指导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锻炼原理和方法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专长,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对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价值的认识。

2.教材的内容着重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思想,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扬弃了灌输式的方式,编写的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弘扬教学民主和开放性教学方式,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多种多样的栏目和案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乐于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步学会在实践中善于探究、思考,将动体与动脑紧密结合。

3.教材内容的呈现采用“问题串”的形式。教材内容的呈现,通过设计的“问题串”以贴近学生实际中的问题或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学习;用逐步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在自我健康成长和锻炼中的广泛用途,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价值;最后提出的问题是为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转变,提高学习与应用的能力。

4.处理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内容衔接。处理好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中本学段教材内容知识点的深浅度与其他学段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反映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体育知识、技术方面,在处理以上内容时,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考虑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要具有可拓展性、可探究性和可应用性;二是从学段纵向考虑,随年龄增长,知识点逐渐加深、拓展,对知识探究、体验、应用的深度、广度逐渐提高要求,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体育锻炼的实践过程中;三是考虑内容的辐射和整合性,要考虑相同或类似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在不同学段的呈现应有整体效应,并辐射到课外体育锻炼、评价等;四是在考虑各学段内容的衔接时,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特点和该年龄段的教育教学规律;五是要考虑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教育性、科学性、时代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以便于学生学习、拓展与自我实践。

5.处理好与各学段其他相关学科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在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联系和整合的基础上,非常重视突出本学科的特色。同时,也避免学科间的交叉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如,高中健康教育专题有关“营养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疾病预防”等内容与高中阶段的生物、地理等学科存在着较多的交叉。

6.教科书与教师用书密切配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编写学生课本(教科书)既要方便学生的学,也要方便教师的教。对应学生课本编写的教师用书,力图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合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的五(四)个方面的目标为指导编写教师用书,力求使教师用书达到具有可操作性、可借鉴、有启发的目的。教师用书的编写,一方面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更着重于为教师提供相关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启发教师结合本人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再创造,以便于指导教师创造出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

六、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设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确立了“四位一体”的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

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和构建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中,实质性将健康教育纳入内容标准中,并第一次将体能单独列出并纳入课程内容,强调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知识、技术的运用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正在编写第12套教材。该套教材正处于送审阶段。

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设,需要在如何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思考。

七、结语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编写,必须要坚持意识形态领域属性,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学校体育是“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育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运动技术和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要通过教材的编写和设计,如,情境设计、问题导入等,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并使其体育学习和锻炼与其他学科教育融为一体,共同完成育人目标,形成学科教育的整体效益。

3.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这也是学科教材编写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要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的设计,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价值认知,加强或者转变学生观念,使其能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者、宣传者。

4.体育教材是在学校实现学科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体育课程教材的内容由理论知识和身体活动实践2个部分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身体练习的内容中,既要考虑人体活动的自然发展规律,又要研究和设计促进人体发展的动作。教材的构建与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动作发展规律相适应,但不是消极的适应,而是促进学生身体动作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材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5.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必须反映国家基础教育的要求,教材是完成基础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体和手段。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时期教材的统一性和编写全国通用教材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在教育工作上的一项重大成就。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材内容必须随之有所变化。教材再用完全的统一性就会限制教材的适应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因此,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就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首先要有规定性,要有统一的内容要求,以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其次要考虑地域、学校和学生等方面的差异,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最后,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或者说规定性和选择性,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及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确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规定性内容比例逐渐减少,选择性内容比例逐步增加。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材
博物馆
教材精读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