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空手道对比研究
2019-11-24董艺硕
董艺硕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1 空手道的历史源流
空手道是运用身体各个部位,以击、打、踢三种基本动作构成的徒手格斗技法。也称空手术。从字面意思理解,空:在佛法中“空”即一切万物本体,能生万法万象,只有在放下一切时,才能真正契入这个“空性”。手:可理解为用法、手段。道:规律,与日本剑道、柔道、武士道等一脉相承,空手道既强调格斗技术的完美运用,又注重圆满自然的道德修养,希望通过习练功法达到修炼人生的目的。在日本,普遍把空手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偏重表演的传统空手道;第二类是注重格斗技击的实战空手道。
在日本,权威人士均认为空手道来源中国,但由于日本早期重文轻武,导致武术传入记载不详,目前关于空手道的起源说法很多,一是空手道萌芽于中国盛唐时期,由日本武者从中国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二是认为空手道是在明代中日武术交流期正式传入,当时的琉球国常以进贡的方式与中国密切往来。三是据《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派遣一批航海经验丰富的人前去琉球,帮其造船,久而久之这些人便在琉球定居,这其中有一些擅长南拳的人,开始在琉球进行南拳的传播,随后不断地将南拳与琉球当地的搏击术相融合。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空手道发源于日本琉球,但其前身为琉球唐手。它是以中国传统武术技法为基础,传入当地后与当地特有格斗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法理论体系,流传至今。唐是日本人对中国的尊称,在日语中“唐”与‘空’二字为同音,都读‘KARA’,若将‘唐手’改写为‘空手’读音也相同,通过音和意的对比,从中发现‘唐手’与‘空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空手道与武术外在形式比较
2.1 空手道的外在形式
空手道流派林立,现有五大派系:少林流、昭灵寺流、系东流、刚柔流、上地流等,风格特点迥异。空手道主要由‘手法’和‘腿法’构成。手法包括拳、掌、肘类及其他臂类、爪类;腿法包括弹、瞪、踹、踢、飞脚及其他等。此外,腹、臀、胸、颌及发声、表情都可作为对抗中的有利武器。比赛得分有三个档位。得分的判定依据:良好的姿势、娴熟的技法、正确的距离及比赛精神和进攻时机的把握。比赛中的禁止行为:击打咽喉部位;过度触及得分部位;直接攻击关节、脚背、手臂、腿部;攻击颜面部位;危险性摔法;由此可见空手道在动作技法和比赛规则上是严格公正的。
空手道场地,称之为道场,‘道场’古代中国儒、释、道教讲道说法的场所,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礼仪要求。空手道道场也是如此,习练者须穿着统一道服赤足进入。衣裤均为白色,象征纯洁,腰带的作用是为了区分段位级别,一共7段,由低到高颜色依次顺序为:黑-茶-绿-黄-青-橙-白。这在日本人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段位区分标志,更如同一种信仰,从而无形中有着特殊的激励作用。习练双方比赛开始前须彼此注视,行站立礼,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表达对对手的尊重,另一方面,须保持戒备,提防对手的突袭。这些无疑成为了具有浓郁日本文化气息的专有标志。
2.2 中国武术的外在形式
武术种类繁杂,流派不胜枚举,清初黄宗羲提出内家、外家拳概念。以及按地域进行流派分类,就有了“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谚语。按照当今项目形式上划分,一类是武术套路,套路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第二类统称为武功,例如我们所耳闻的铁头功、千斤坠、蛤蟆功等。第三类是对抗项目,按武术的规则,使用武术攻防技法进行实战搏斗。如散手、推手、短兵等,还有以地域、宗教、拳种特点进行分类有五大流派:少林(又分南北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崆峒,各家风格突出,大相径庭。
每一个拳种的动作特点也是各不相同,长拳特点舒展大方、节奏鲜明。南拳特点刚劲勇猛、步法稳固、并配合吐气发声。太极拳刚柔相济,行云流水。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分为A组为动作质量分,B组为演练水平分,C组为难度分,由这三方面构成了最后的得分,可以说武术比赛新规则的实行,是在以往基础上的一次进步。
礼仪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行流行着一句话“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抱拳礼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劳’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拳表示勇武胜战;左掌掩右拳,表示以德统武,文通武备。简单的动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身体行为得以传承。
3 空手道与武术文化内涵比较
3.1 空手道的文化内涵
空手道文化内涵形成因素:(1)多人种混血而成的民族;日本列岛早期与大陆相连,人类为了追寻猎物,向东延伸,使得日本列岛有了住民,移民们慢慢创造出了日本母体文化。早期进入日本有五条路径:北路、南洋路、朝鲜路、东中国海路、以及冲绳路,这些进一步证明日本祖先并非单一人种,而是经过长期混血形成的民族。所以该民族具备了多元并存的思维方式。(2)岛国独特自然地理环境;一万多年前海平面上升,日本列岛与大陆逐渐脱离,处于一个狭小封闭空间内,资源有限,加之洪水、地震、火山等灾害频发,使得人们有较强的危险意识和冒险精神,也形成了日本民族不畏生死的精神内涵,孤立的环境使得日本对于异质文化很敏感,而岛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是一道天然屏障,更能很好的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不被异质。(3)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借鉴;隋唐时期,中国各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日本开始频频效仿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等,特别是在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仿照中国政治制度,制定冠位以儒教德目命名;制定宪法,里面涵盖了儒家三纲五常思想、佛教思想;此后,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国佛教禅宗提倡清心寡欲、主张不立文字、直指本心,通过坐禅、冥想来修炼身心,这让当时目不识丁的武士阶层更愿接受,通过练武和修行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也造就了武士们敢于直面生死、勇猛善战的精神。“忠孝”是儒家人伦之道,武士道核心要求臣对君忠。儒家“仁勇”的理念,也被武士阶层吸收,他们在幼童时期就要进行残酷训练,将幼小时的怯懦,视为一生的瑕疵。在战场上退缩的士兵,会被整个民族歧视。空手道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与日本武士道精神不谋而合。(4)神道思想为主体的本土文化;日本母体文化有着浓厚的神道色彩,由于自然环境特殊,日本先民们有着顺应自然的心理,认为山、河、草、木都是神灵化身,比如日本将富士山视为神山,认为他镇守着日本民族。为了祈求神灵护佑,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取悦神灵。
到了幕府时代,武士精神内涵逐渐异化,在武士阶层中衍生出了两个极端走向:注重礼仪又血衅厮杀、欺凌弱者又会顺从强者等。“武士道精神”“为天皇效忠”等观念,也导致武士道文化内涵出现异化,与一开始注重习武修身的初衷逐渐背离空手道文化内涵的形成受到自然环境、宗教、以及日本原生思想的共同作用,也是传递着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一种形式。
3.2 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不仅因为他具有系统的攻防理论、完整的流派体系,更因为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中国武术有“起于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之说。武术通过外在的习练,不断加深对自身的体悟、寻索,以达到修炼身心的作用。中国哲学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外在世界与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体。武术还把易经中阴阳观念作为指导,每论太极,必说阴阳。太极拳讲究虚实、开合、进退这种阴阳辩证关系,八卦掌和形意拳的拳理亦是构筑在与阴阳关系密切的五行学说之上,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形意拳拳理即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创编而成,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招式,对应人体脏腹心、肝、脾、肺、肾。通过习练每一招式,以达到祛病养身功效。武术讲求以武悟道,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在我国封建社会,孔子的思想一度成为其正统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至此儒家思想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也成为后来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主导思想。中国古代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文化、乐文化以及射文化、御文化都对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见利思义、舍己从人的思想在武术对抗上体现尤为明显;武术中师徒的关系蕴含着三纲五常思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重视师徒的恩义关系,更使得这种拟血缘式的师徒传承方式得以保存至今。
4 结语
空手道与武术作为东方两个不同国度的技击术,虽然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内蕴,但武术的文化内涵覆盖面却远远大于空手道,在外在形式上,武术的拳种、流派更为繁杂,在文化内涵上,武术的内涵更为系统、宽泛;但空手道的诸多方面已经赶超武术,后来居上。空手道实战性强、竞赛规则简明具体、这些都为空手道能进入奥运做了铺垫。武术应该在弘扬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空手道的技法、规则、精神、使武术可以站得更高,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