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养老服务供需平衡对策的研究

2019-11-24陈庆彬

冰雪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服务

陈庆彬,宋 睿

(1.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7000;2.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1 引言

中国有句俗话说道:“养儿为防老”。由此句古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养老自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人民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大国,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自然灾害、人祸战争,这使得广大人民对于生存的渴望越发强烈,也使得他们将自己老了之后有一个好的生存条件当作人生后半期的头等大事来看。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实力得到了长足迅猛般的发展,缔造了一个个发展的奇迹,这期间中国社会的人口数量众多为中国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用处。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高达4多亿人,这些人成为了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从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后[1],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倒三角转变,这也宣布了人口红利的临近终结,中国的经济形势也急转直下,仅依靠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在苦苦支撑。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达到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破解这个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社会难题,改变未富先老的养老困局,将是中国这个世纪面临着的最大难题之一。

伴随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档次不断提升,大家对于养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居住条件,更完善的养老设施,更完备的养老体制,这些都对当前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存在着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够完善,养老模式还处于传统的居家养老、福利院养老等较为落后的模式,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还不高,养老服务的监管体制也不够健全等诸多不足因素[2-3]。本文将从如何正视当前社会传统养老模式的诸多不足,如何解决当今中国养老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如何建立并完善适应中国当前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的论述,旨在为未来中国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一些借鉴,提高未来中国的养老服务水平。

2 我国养老服务供需价值分析

2.1 物质生活和生存的需求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底层基础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三四十岁是最好的年华,进入五十岁的人,就仿佛是日薄西山的太阳,一日不如一日,身体没有以前强壮,病症也会来到身上。等一个人过了六十岁,基本上就逐渐丧失一些基本的劳动能力,必须依靠以往的物质积累和儿女们的物质供给、社会福利机构的救济,才能维持较为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这种现象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显得更为普遍,形势也比城里的老年人严竣得多。农村老年人的儿女往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多数搬到了县城聚居,只留老年人在农村独守空房。可农村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体系基本上都不会十分完善,导致农村的老年人面临着更多的生存风险和更为恶劣的物质条件。所以,想更好地解决当今中国的养老服务供需平衡的突出矛盾,必须正视物质生活和生存的需求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底层基础。

2.2 老年人特定年龄段的精神赡养和陪伴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语说得好:“老小孩,小小孩”。这句话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体现了老年人当达到特定年龄段时候,需要儿女和社会给予更多精神上的关心和爱护,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世界。随着儿女的不断长大和成家立业,能够陪伴老年人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对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注度就更少了。特别是当下社会手机和移动电脑等信息化工具的大范围普及,人们往往在闲暇之余宁愿自己抱着个手机度过一个个无聊的夜晚,也不愿意抽出少许时间去多陪陪父母聊聊天,和他们多聊聊家长里短,询问下他们的身体情况是否健康,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所以说,老年人特定年龄段的精神赡养和陪伴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关键因素。

2.3 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病时的关心与爱护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降了下来,自身的行动会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对高龄老人和农村老人来说,本身年龄就比较大,身体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越发频繁和严重。同时农村地处偏远地区,本身的生存条件就差,医疗卫生条件更是堪忧。如果老年人感染上了疾病,旁边没有孩子的照顾,这将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恢复造成不可挽回的致命性打击。同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往往亲情观念淡薄,对父母的日常生活关心本来就不够,当老年人发生重大疾病时,能够得到细心照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因此,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病时的关心与爱护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加强。

3 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养老服务供需平衡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迅速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中国的养老形式已经不够满足老年人逐渐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精神生活要求了。尤其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国内大力推广计划生育,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庭结构是倒三角形状,一个独生子女的孩子以后可能需要赡养4位老人,这对于孩子以后的压力非常大。但当今社会养老服务的体系还不够完善,供需失衡的现象尤为突出,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3.1 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1 养老服务政策定位不准,相关措施不够到位,体育锻炼、文化学习等精神方面供给不足

当下我国的社会养老体系基本上是延续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体系,但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当今的养老服务政策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特点,因此导致了照搬到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体系,却没有获得国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具有的利国利民的社会福利效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还不具备现在就实行发达国家全民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社会条件,生活质量水平还没有达到特别的富足,体育锻炼、文化学习等精神方面供给不足,人民的综合素质仍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3.1.2 养老服务的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供需失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这些年来不断的加速推进,大批的青壮年人员不断进入大城市打拼和生活,留下年迈的父母独守空房,老人身体问题得不到照顾,精神世界也极其闭塞,这些导致了老年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急速增长。而另一方面,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步伐还没有跟上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了当前养老院的数目严重不够,多数老年人还不能到社会养老院、敬老院中安享天年,安然终老。这也很大程度加重了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和矛盾的不断加重。

3.1.3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体制

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起步的比较晚,社会体制建设不是很完善,对于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还存在诸多方面不足,对于老年人所享受社会养老服务的质量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养老机构的监管还不能做到真实有效。特别是近些年来个别地区、个别养老服务机构出现比较恶劣的虐待老年人和迫害老年人的事情,这都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于养老服务质量意识淡薄,存在应付了事的观念,政府对于养老服务业也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必须的法律规则。

3.2 养老服务供需平衡的对策

3.2.1 推动国家政策落实到位,搭建特色养老平台

2010年以来,我国社会福利部门积极行动,研究对策,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也对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进行了大胆创新的尝试和深入探索,先后出台了“以房养老”“延迟老年人法定退休年龄”“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全面覆盖城乡合作医疗”“促进保险行业发展”等诸多治标治本的解决良策。从2010年开始,国家全部省份已经启动实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双重模式。2013年,个别省份开展农村幸福养老院建设系统工程。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家政府高瞻远瞩,全面布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到偏远农村,将之前试点地区的成功养老经验不断地向全国推广。

此外,加强对老年人科学健身与体质健康、体育锻炼与疾病预防、体育养生与疾病康复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方式,推动国家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搭建中国独有的社会主义养老平台服务,满足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需需求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3.2.2 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的措施举措,增强义务赡养老年人的观念

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养老的观念形成,进一步地完善家庭养老的措施手段,积极鼓励每一个子女对于自己父母的照顾和赡养。家庭养老由于有着亲情的联系,与其他社会养老服务方式有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赡养老年人义务的政策宣传,加大对赡养老人的家庭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奖励,必要时候,可以将是否赡养老人作为成年人社会诚信系统和事业晋升的评判指标。以此达到增强人们赡养老人观念的目的。

3.2.3 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数目,提升服务水平

必须引导全社会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这个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伟大事业中来,不断释放支持和鼓励社会养老的政策信号,增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资金支持和奖励,简化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注册和申请的流程,降低这类机构的增值税比例。建议提供技术引导和相应培训,一定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从而保障供需关系的平衡。

4 结语

要改变当前养老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国家需全面布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的措施举措,增强义务赡养老年人的观念,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数目、提升服务水平。只有解决好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这一艰巨的社会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光明!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