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从孩子的视角看课堂
2019-11-23高艳丽
一、课堂观察有魅力——是什么
2019年5月,在一次校长研讨会上,出现了一节观摩课。坐在台下观课,教师们纳闷了,因为台上的教师抛出2个问题后,就走到学生中间,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基本上是静默状态。台下老师远远看到的,是孩子们三三两两时而交头接耳,时而写写画画的情境,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直到课后,课堂观察员的分享才让大家“看”到了一幅幅孩子们学习的画面(见表1)。
多么有趣的“玩法”,这一拿一放之间,“转化”的思想方法就在孩子的手里、在孩子的眼前,并不在老师的口中,不在黑板上的演练里。正因为有了这样细致的观察,才有机会让大家见到孩子的思维之火。
再对比台下观课教师的听课记录:可塑物体的体积怎样求?不可塑物体的体积怎样求?学生探究操作,汇报……原来坐在台下听课,看的是环节、是热闹、是场面;而那几位拿着小凳子、安静地坐在孩子身边的课堂观察员,他们捕捉到了孩子学习的过程,看到了学习的真实发生!
什么是课堂观察?台上台下一对比,答案一目了然。课堂观察是静静地捕捉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判断学习是否发生提供依据。课堂观察存在的另一个价值是从孩子的学习状态出发反观课堂,提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实现“为孩子的深度学习能力而教”助力(见图1)。
二、课堂观察有妙招——看什么
1.看学习内容
课堂观察中,最基本的就是看孩子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见表2)。
量、摆、描、画……似乎是这里玩玩、那里弄弄,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进入学习之中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感知着面积单位的大小。
2.看学习过程
学习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发现错误并改进的过程(见表3)。
204、1004、1104、1204,这一路走来,孩子通过思考、看书、听同学发言等多种方式,在试错与反思中,逐步建构万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3.看学习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究竟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他们是怎样探究的?会协同学习吗?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对称图形》为例。
片段一:(观察对象:蔡同学)
蔡同学画一棵完整的圣诞树,再沿着画痕剪下來,剪得很慢,然后对折调整剪掉多余的部分。她的同桌已经剪了3棵大小不一的圣诞树,看到蔡同学还在对折调整,说:“你剪得太小了,大一点更好剪。”于是,蔡同学放弃原来的,拿起笔又画了一棵大一点的圣诞树。同桌看了一眼,放下手中的作品,拿起蔡同学的纸,对折,边示范边说:“不用画都可以的,折一下,再这样剪就可以了。”蔡同学想了想,开始按同桌的方法剪,“这里要斜一点,这里要平的,你看……”同桌指着自己的作品,小声提醒着。蔡同学小心翼翼地剪出一棵圣诞树,很高兴,把自己的作品跟同桌的放一起。
片段二:(观察对象:张同学)
对折,剪树干(不是剪折痕迹这边),停下,打开看了看,再对折,接着刚才剪的地方画轮廓,沿着轮廓剪下来,发现只有半棵树,皱眉,拿着两部分拼在一起,问同桌:“你看看我的,断了。”同桌看了看,说:“为什么剪开了?要剪一棵树,不是半棵树。”说完继续剪自己的圣诞树。张同学转头看后面的同学,没有交流。打算再剪一次,还是原来的方法,同桌看了看,指着她的纸说:“哎呀,要剪这边,你剪那边不行的。”恍然大悟,快速在折痕处剪树干、画轮廓、剪树冠,成功剪出一棵圣诞树。
从“剪一棵树”,到“对折,剪半棵树”,以及后面的“对折—设计图形—剪”,逐步完善的过程离不开同伴之间的探究与协同。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的孩子会主动求助于同伴,有的孩子会主动帮助同伴,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协同学习。而且协同学习发生在个体有需要时,教师及同伴帮助个体从错误到优化,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4.看学习结果
“我有好方法!我有更简单的方法!你看,把98变成100-2,变成100-2就可以了,然后用65乘100减65乘2……”(见图2)
这是学习乘法分配率时,在练习环节出现的场景。四(4)班李同学发现可以用乘法分配率计算这道题,他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同桌,这一刻,他是激动的,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周围的同伴传递着这个美妙的方法。看学习结果的实质就是关注孩子运用所学的知识或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观察有价值——为什么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它的价值在于引领教师关注孩子学得怎样以及是怎样学的,并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反思、调整课堂教学。
三(1)班在学习《面积单位》时,同学们完成面积单位的探究之后,教师组织大家交流展示1平方分米有多大,笔者观察到身边的谢同学是这样的:
他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比画了一个正方形,摸了摸椅子的靠背,回头看钟面的大小,把同桌的笔盒和自己的笔盒拼在一起,小声说:“装寿司的盘子。”
但是,他的发现并没有机会和同学交流。笔者在想:下一次,我上这一课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交流,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发现,多一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质疑与碰撞。
再如,一年级某个班的孩子在学习《分类与整理》时,观察员发现下面的现象:
王同学将气球按形状进行分类,在学习单上记录,完成后,看了看同桌,同桌按颜色分成了3堆,未交流……10分钟后,王同学举手,上台展示了按形状分类的方法,并一一对应摆放,回到座位,看了看同桌的(3堆),未交流……直到下课时,王同学的同桌依然是按颜色分成3堆,未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中,王同学的学习真实发生了,她学会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也可以按颜色分类,还会一一对应地摆放。可是,因为没有协同学习的习惯,两个小伙伴自始至终都没有交流,她的同桌还只停留在凭生活经验把气球按颜色分成3堆,并没有领悟到按不同的标准有不一样的分法,且一一对应摆放。由此可见,鼓励孩子之间相互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可远观,课需近看。走近学生,走进学习,方可领悟学习发生之辉煌,或自学或协同,或渐悟或顿悟,风景这边独好。
参考文献
[1]高艳丽.巧借课堂观察助推“为学而教”目标的达成[J].新课程研究,2019(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