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帝的河南之行

2019-11-23李文君

寻根 2019年5期
关键词:乾隆帝乾隆河南

李文君

乾隆帝喜欢旅行,他六下江南,六上五台山,四次出关巡幸盛京(沈阳),通过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流布,早已为人熟知。相对而言,他出巡河南之事,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就乾隆帝巡幸中州一事,选取几个重要的片段,进行一下简单梳理,以期抛砖引玉,让学界更多地关注此事。

出巡概略

有清一代,皇帝巡幸河南,共有三次。第一次出巡的是康熙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康熙帝从井陉出固关,经山西,西巡陕西西安。回銮之时,出潼关,取道洛阳,从孟津过黄河而归。第二次出巡的,就是乾隆皇帝。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冬之际,乾隆帝巡幸中原大地。第三次是光绪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辛丑条约》签订,八国联军退出北京,避难西安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回銮京师,选择出潼关经洛阳、开封,从柳园口渡黄河进入直隶这条道路。康熙帝与光绪帝的出巡,重心在西安,河南为顺道路过,因此行程匆匆,并没有深入;乾隆帝的出巡,河南地区是其目的地,因此历时长,巡幸地域广,称得上是对中原大地的深度体验。

乾隆帝出巡的线路,原计划是乘著春季西巡五台山的便利,直接从山西泽州穿越太行山南下洛阳。后因向导阅看营盘道路,回奏称:“自太原一路至河南境,经由太行山麓,甚为崎岖狭隘。”乾隆帝担心因“修治道途,重烦民力”,决定“春间霸州水围之便,即诣五台;至秋间百谷登场后,再往中州”(《乾隆朝上谕档》,第2册,档案出版社,1991年)。后来的巡幸线路,是从北京沿着太行山东麓南下,从彰德府进入河南境内;然后在黄河以北西行,在孟县(今孟州)南渡黄河,经洛阳东至嵩山。此次出巡河南,打的是祭拜中岳的旗号,故从嵩山开始,就算是回銮。回銮线路是,从嵩山东行,在省城开封休整后,从柳园口北渡黄河,一路向北,从安阳进入直隶境内。在河南境内,往返行程一千四百余里,乾隆帝依次经过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河南府、开封府5府,安阳、汤阴、淇县、汲县(今卫辉)、辉县、修武、获嘉、武陟、河内(今沁阳)、孟县(今孟州)、孟津、洛阳、偃师、巩县(今巩义)、登封、密县(今新密)、荥阳、郑州、新郑、中牟、祥符(今开封)、封丘、延津、新乡等24个州县。

此次到中原大地,乾隆帝是陪着皇太后一起出行的。《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说:“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木兰,岁必至焉。”乾隆朝前期,皇帝每次出巡,都奉太后同行,在外人看来,这是天子孝顺太后,以孝治天下的楷模。可据启功先生的记述,这里面别有缘由:

雍正帝诸子中,对皇位最有竞争力的两个人,是乾隆帝弘历与他同岁的异母弟弟和亲王弘昼。清朝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制:某后妃生了孩子,必须交与另外的后妃抚养,即亲生的母亲不能直接抚养亲生的儿子,目的是避免母子关系过于亲密而联合起来有所企图……和亲王弘昼是裕妃耿氏所生,而抚养他的恰恰是乾隆帝生母熹妃,也就是后来的皇太后。而乾隆帝生下之后,又被别人抚养……乾隆帝的生母……虽不是和亲王的生母,但从小把他抚养大,对他感情非常深,喜爱的程度远远超出亲生儿子乾隆帝。乾隆帝……不得不时时加以提防。因为自己当了皇帝,生母就是太后。太后在清朝有很大的权力,甚至是废立大权。乾隆帝总担心太后因喜爱和亲王就借故废掉自己而立弘昼。所以乾隆不得不采取极为谨慎、周密的策略与办法。他一方面对太后极为恭敬,晨昏定省,礼仪上格外尊崇,甚至大兴土木,修建大报恩寺(即后来的颐和园主体建筑)为太后做寿。另一方面就是处处带着太后,表面上是向外界表示母慈子孝,自己时时侍奉在太后左右。实际上是随时看着她,隔开她与和亲王的联系。与其交给别人看着,总不如自己看着更放心。(启功:《我所知道的乾隆与和亲王》,金性尧主编:《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

启功先生是和亲王弘昼的后人,他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姑且聊备一说,以存之。无论如何,巡幸河南,乾隆帝是带着皇太后一同南下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十七日,乾隆帝陪着皇太后从北京出发,先向东进发,赴遵化州祭拜东陵;二十日祭拜完毕之后,在蓟州盘山行宫盘桓几日,又在南苑行围,到达易州西陵祭拜时,已是九月初三。祭拜完毕,从西陵出发,一路南下,九月初九到达正定。这一段线路,是乾隆十一年(1746年)与十五年(1750年)春间两次巡幸五台山时走过的。正定以南的线路,是乾隆帝第一次经过。九月十七日,乾隆帝由安阳丰乐镇进入河南境内。九月廿七日,由孟县渡过黄河,抵达孟津。十月初一至初三,在嵩山中岳庙拈香致祭。十月初四,开始回銮,中间在开封停留三天。十月十一日,从柳园口渡河北返。十月十六日出河南境,十一月初三还宫。从八月十七日出宫到十一月初三还宫,耗时77天。其中祭陵及直隶境内30天(八月十七日至九月十六日),在河南境内停留30天(九月十七日至十月十六日),回程经过直隶历时17天(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初三)。选择九月进入河南,一是可以避开暑热与雨季道路泥泞;二是此时秋禾大部已经收割,大队随行人马不至于践踏庄稼,接驾百姓也不至于耽误农时。

河南各地,不像直隶境内,需要经常巡幸,建有不少固定的行宫;也不像江浙,有康熙帝南巡留下来的行宫。此次巡幸,为节约民力,多在临时性的大营驻跸。虽是临时大营,也自有皇家的气派与威严。九月二十三日,乾隆帝在修武县境内的马家庄大营驻跸,修武人詹卓的《御路御营记》记述御营说:“东西顺长约百数十弓,横阔约二百余弓,黄棚居中,外小帐百余环绕之。周围系以铃索,是夜鸡犬寂不作声,更深漏静,笙歌细乐,疑闻天上人间。”(道光《修武县志》卷首)十月初三夜,乾隆帝“奉皇太后驻跸御营,营在中岳祠东门外,行宫在东门内,行殿崔巍,两相辉映。诸王大臣分驻左右,协赞万几,俨然帝阙”(乾隆《登封县志》卷一)。在河南境内大部分地区,乾隆帝都是停留一晚。停留两晚以上的,共有三处,其中百泉行宫住宿两晚,中岳庙行宫盘桓三晚,开封行宫停留四晚。这三处地方,加上少林寺行宫,是河南境内仅有的四座行宫。这些行宫,均是对原有建筑稍加装饰改建而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节俭的。

惠民举措

出巡之前,乾隆帝就采取了一些措施,尽量不干扰民力。出巡途中,他又颁布了一系列谕旨,采取减免赋税等政策,以显示巡幸成效。

出巡之前,按西巡五台山之先例,直隶、河南二省整修道路、预备营盘行宫等人工物料款项,俱“动用正项”,由国库“按款销算”。此外,还从两省公项钱粮内,各拿出白银一万两,作为额外经费,对巡幸经过地方的古迹名胜,量力给予修葺,以壮观瞻的同时,也可减轻地方的财政负担。

出巡途中,乾隆帝又以谕旨的形式,发布了一系列惠民措施。主要有:

一是减免路过州县的钱粮。先是,甫入河南境内,就下令将经过州县来年应纳钱粮蠲免十分之三;后又见秋粮歉收,对歉收之地,再加恩蠲免至十分之五。获得歉收蠲免的地方,主要在黄河以北,包括汲县、新乡、辉县、获嘉、修武等五县。此外,对此次巡幸的中心区域,嵩山所在的登封县,开封所在的祥符县,因驻跸时间长,对民间扰动大,遂将两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应征地丁钱粮全部蠲免。另外,还将河南乾隆十四年以前积欠、带征、缓征钱粮三十五万余两,全部予以免除。

二是給接待官兵人等晋级加饷。对接待官员,“凡有罚俸、住俸、降级之案,俱准其开复;其无此等参罚案件者,咨部各加一级”(《乾隆朝上谕档》,第2册,档案出版社,1991年)。比如革职在籍闲居的上蔡程元章、虞城许容、永城邵铨、商丘叶建封四人,听闻皇上巡幸中州,均赶赴安阳接驾。乾隆帝下令,对年老的程、许二人,赏给侍郎衔休致;对年富力强的邵、叶二人,命河南巡抚鄂容安带领引见,将邵铨以参将用,叶建封在永定河效力。对两省负责接待任务的营汛兵丁,均赏给两月饷银。

三是减免刑罚。对河南所有“军流以下罪犯”,查明后减等发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四是优待老年人。对驻防旗人官兵中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分别给予赏赉;对经过州县内“男妇年七十以上者”,分别给予赏赐。

五是解决政务难题。如对因超支而久拖不决的河南供应第一次金川战争中的费用,虽支出超过定例,乾隆帝以事关军务,要求特事特办,令户部给予结项报销。

综合来看,这一系列惠民措施,环环相扣,为出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使乾隆帝的河南之行达到了视察民生与祭拜中岳的既定目标。

官方祭祀

天子出巡,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朝廷。按惯例,对御道沿途三十里的山岳河渎、古代帝王陵庙、古圣先贤的祠墓,在例行的岁时祭祀外,还派出特使,进行额外的祭祀,以示朝廷的尊崇。这些祭祀得到官方认可,纳入祀典。对这种皇帝出巡时的祭祀制度,《清会典》有详细的记载:“圣驾所至及经过地方,岳镇海渎,奏请秩祀,其余名山大川及前代帝王陵庙,圣贤先儒名臣祠墓,在御道三十里以内者,奏请遣官致祭。历代名臣,以从祀帝王庙为断,其忠义卓越者,虽未配飨,亦请致祭。先贤先儒,以配飨从祀先师庙为断。国朝名臣,以入祀贤良祠为断,其未入贤良祠者,奉特旨乃举行。”(《大清五朝会典》,第16册,线装书局,2006年)具体到乾隆帝的中州之行,在准备出发之前,礼部已拟好了一份需要祭祀场所的名单。

山川方面,最重要的是中岳嵩山与四渎之一的黄河。帝王陵庙方面,主要有汤阴县周文王庙、孟津县汉光武帝陵、新郑周世宗陵。古圣先贤祠墓方面,从祀历代帝王庙的名臣有商伊尹,周公,唐许远,宋吕蒙正、王曾、韩琦、范仲淹、司马光、岳飞等九人,从祀文庙的先贤有春秋子贡,唐韩愈,宋程颢、程颐、邵雍、朱熹,元许衡等七人。此外,还有殷比干墓、汉关侯墓、晋嵇绍祠、唐颜真卿墓四处,因四人忠烈卓绝,一并受到官方祭祀。至于当朝入祀贤良祠的名臣,在乾隆十五年之前,并没有河南籍的官员,故没有开列。

所有祭祀中,对嵩山中岳庙的祭拜是重中之重。在乾隆帝尚未到嵩山之前的九月份,就派出翰林院侍读学士、入值上书房的周长发先期赴中岳庙,祭祀嵩山之神等,为即将到来的皇帝亲祭预热。乾隆帝对中岳的祭祀,无论是所用乐舞、祭文,还是祭品、祭器,完全照搬了两年前祭祀东岳泰山的规制与流程。乾隆在巡幸泰山时,亲笔绘制了《岱庙汉柏图》,在看过嵩山嵩阳书院之后,又绘制了《嵩阳汉柏图》。这两幅御笔作品藏于故宫博物院。

对河神的祭祀,主要是在柳园口北渡黄河时,乾隆帝亲自拈香,祭祀河神。皇帝祭祀河神,除祈求河水永保安澜之外,也不无为自己能顺利渡河而祈福之义。除去黄河,河南境内还有四渎中的淮、济二水。祭祀济水的济源庙在怀庆府济源县境内,紧邻河内县,故乾隆帝派出开归陈许河务兵备道胡振组专门前去祭祀。淮渎庙在桐柏县境内,距离巡幸御道较远,故没有派专人前去祭祀。

帝王陵庙方面,周文王祠位于汤阴里城,乾隆帝路经其地,还作有《演易台谒周文王祠》诗一首,极力赞颂文王的“视民如伤”四字,认为此四字“足为千古帝王心法”。汉光武帝的原陵位于孟津县铁榭村,距乾隆帝渡河的地点不远,乾隆帝在路过光武帝称帝的直隶高邑时,就作《光武帝祠》诗一首,称光武帝为“千古中兴帝首出”,又作《汉光武论》一篇,称赞光武帝的中兴之功。

名臣先贤祠墓方面,均为派员致祭。只有汤阴岳庙是乾隆帝亲自巡幸其地,其余并未涉足。汤阴岳庙,位于御道边,乾隆亲临其地,并作有《经岳武穆祠》诗一首,赞赏岳飞的“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两言是千古为臣之道。(《故宫珍本丛刊》,第552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乾隆帝亲临岳庙,固然与路经此地有关,更有其借助表彰岳飞的忠义,来为臣子们树立为臣楷模之意。

忠烈诸人,并没有从祀帝王庙或文庙,但因其事迹可歌可泣,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具有强烈的教化作用,故纳入祭祀范围。比干披沥进谏,关羽忠义千秋,嵇绍护驾血染帝衣,颜真卿出使视死如归,四人舍生取义的事迹,诠释了儒家的价值观,这正是统治者所追求和提倡的,所以受到额外重视。其中的关帝庙,尤其受到乾隆帝的青睐,他先后在彰德府关帝庙、百泉关帝庙、洛阳关林三次祭拜。这既有顺路的原因,也是清代为要大臣效忠,推崇关帝忠义,武庙遍地开花的结果。另外,十一月初八,刚刚还宫的乾隆帝就下令内务府造办处为关林关帝像制作铜五供一份,绿色龙袍一件,假玉带一条,手执铜圭一件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册)由此可见乾隆帝对关羽的重视与推崇。

总的看来,无论是乾隆帝亲自出马,还是派出满汉大臣对巡幸沿途各类祠庙的官方祭祀,都充分彰显了国家的权力,强化了对地方的掌控,对端正民间风俗、鼓舞士庶人心,对中原地区的民风教化,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私人游猎

官方祭祀之外,对沿途感兴趣的人文古迹与寺庙,乾隆帝也兴致勃勃地游览一番,并留下不少诗作。对某些印象深刻的景观,他还命画师绘成画作,带回京城,随时欣赏。

乾隆帝游览的人文古迹,主要有汤阴周文王祠、岳武穆祠、嵇绍祠,淇县朝歌故城遗址,汲县比干墓、孔子击磬亭,辉县卫源祠、孙登啸台、邵雍安乐窝,修武竹林七贤乡,洛阳都亭、龙门、关林,偃师缑岭王乔祠,登封嵩阳书院、中岳庙,开封相国寺、吹台等。自然景观有辉县百泉、白露园,河内竹坞郡(今博爱县许良镇),嵩山华盖峰等处。

乾隆帝游览的佛教寺庙主要有辉县白云寺,河内月山宝光寺,洛阳龙门香山寺、迎恩寺,嵩山少林寺、会善寺,安阳大生寺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巡幸途中,乾隆帝依然政事繁忙,能抽出时间巡幸这么多寺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陪同信佛的皇太后礼拜三宝的缘故。

中州大地,山水开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置身其间,乾隆帝很是投入。每到一处,他都会尽情游览。如在洛阳龙门,他“登西山宾阳洞,下临伊水,水衡举鱼,顾而乐之。遂渡伊水,东涉香山寺”。在中岳嵩山,他早上从少林寺行宫出发,“龙旗鸾章,辉映林麓。巳刻,过会善寺,御制诗一章。少憩而出,渡双溪桥登岸,幸唐碑前,览碑颂。下马入嵩阳书院,观汉柏,登藏书楼,瞻眺峻极、玉柱诸峰,徘徊良久,御制诗二章。出,乘马徐行万岁峰麓,称为佳山”(乾隆《登封县志》卷一)。游览龙门时,乾隆帝尽情欣赏石窟与伊阙的风景。在嵩山,乾隆帝心情大好,边欣赏边作诗,诗思泉涌,一挥而就。只有在这时,他才可以卸下“天子”威严的面具,短暂享受思古幽情的乐趣。

游览之外,乾隆帝还以围猎为乐。巡幸中州时为秋末冬初,正是狩猎的黄金季节,拜祭过中岳庙之后,乾隆帝一行离开嵩山,向省城开封进发。十月初四,在密县留牛镇打尖。用膳之后,“易骑围猎,射虎于城西北隅之裴家凹”。晚上在密县城东大营驻跸。(嘉庆《密县志》卷十)回銮途中,十月十三日,又行围于卫辉崔元庄;十月十九日,行围于邢台姚家庄。

从私人层面来说,乾隆帝在河南的游历很是尽兴,他充分领略了中原大地的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还抽空用狩猎助兴,身心得到全面放松。于公于私,都不虚此行。

几点认识

对乾隆帝出巡中州的原因,用官方的说法,主要有二:一是秉天子亲祭五岳之礼,致祭中岳嵩山;二是观风问俗,视察河南官吏愚贤与百姓生活状况。从实际效果来看,乾隆帝的中州之行,圆满地完成了这两项任务。实际上,乾隆帝巡幸河南,还有两重潜在的原因:一是贪恋中原风景与文化古迹,并为下一年即将开始的首次南巡积累经验;二是有意模仿康熙帝,因祖父曾巡幸过河南,所以自己也要学他出巡。

此次巡幸之后,乾隆帝再未踏上这片沃土。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从宏观战略层面考虑,河南的战略及经济地位下降。北宋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彻底移到江南,中原的地位相对下降。就乾隆朝而言,在经济上,豫省不是江浙那样的财税重地;在战略上,豫省地面平静,并没有足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反对势力。第二,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因地方舞弊,威胁民生,故停止巡幸河南。乾隆帝一再声称巡幸费用全部动用国库正项,不取地方,无累于民,但河南巡抚鄂容安为保险起见,发动通省绅民捐输,共收银五十八万七千余两。乾隆帝得知此事后,严饬鄂容安,先准备将银两发还捐纳者,后又考虑到数量大,环节多,退还过程中难免奸胥猾吏从中舞弊,装入私囊,遂允许用这笔钱报销巡豫工程款项。在报销过程中,又发生了安阳知县李时宪侵蚀此款四千余两的事情,尽管事后证明李是被彰德府知府觉罗西铭诬陷,但官员贪鄙,伤及民生之事,还是给乾隆帝留下了不佳的印象。(《乾隆朝上谕档》,第3册,档案出版社,1991年)不但巡幸河南之事再未行,连原定于乙亥年(1755年),应陕甘总督尹继善之邀,仿康熙帝巡幸关中之计划,也一并取消。再如,巡幸河南,全部为旱路,不像南巡,可以从山东境内改走水路。比起水路,旱路动用人力物力多,消耗大,势必又给相关办事人员以贪墨的机会,这也使乾隆帝不愿意再劳师巡幸河南。第三,从皇帝个人因素来说,河南人文古迹不少,但却不足以吸引乾隆帝再次光顾。一个典型例子,在南巡过程中,乾隆帝像巡幸中州一样,一路吟诗,题写匾联,命人作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模仿一些重要的江南勝景,借鉴他们的设计思路,将其直接复制到紫禁城、三山五园、热河、盘山等处,移天缩地,在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营造出一种小巧玲珑的江南氛围。而在豫省,并没有这样的景观供乾隆复制。

乾隆帝巡幸河南,为即将开始的南巡从各个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巡幸江南,从乾隆帝及朝廷各部门流动办公效率,对巡幸地的各种优抚减免政策,治理河务,检阅八旗官兵,沿途地方官员接待如何运作,乾隆帝对地方信息的收集与获取,直至乾隆帝个人巡幸景点的选择等方面,均可从巡幸河南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可以这样说,巡幸河南,就是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南巡的一次精心准备的全方位彩排。

对河南境内的古迹而言,为迎接乾隆帝,对沿途的名胜进行了必要的修缮,耗资不菲,在客观上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乾隆为这些景观御制御题的诗作、匾额、对联等,在装点盛世文治之余,也为这些景观增加了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乾隆帝乾隆河南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皇帝偷枣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纪晓岚戏乾隆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