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馆功用不彰原因分析

2019-11-23广东海洋大学申晔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史学档案馆

文/广东海洋大学 申晔

一、档案馆利用率不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意义的各级地方档案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门类单一的“文书馆”发展到今天的综合馆,档案馆建设成就斐然。今天各地党政部门都有自己的档案馆,各大企业及事业单位也都建有自己的档案馆。不过随着档案馆建设越来越好,出现的悖论就是前往档案馆查阅档案的学者越来越少。换言之,档案馆建设好了,其功用不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了。

二、档案馆功用不彰的外部因素

(一)大环境的影响。档案馆受到重视是在19世纪之后近百年的时间内,这尤其体现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了解西方史学发展的学者都知道,19世纪以前西方的史学研究没有严谨的学术规范,史书的权威性受到普遍质疑。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西方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年)毕其一生翻阅德国各地档案,写出了多部非常有影响的史学著作,为史学研究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学术规范。利奥波德·冯·兰克发掘了档案馆馆藏文献的价值,开创了档案学的新时代。此后欧洲各国的档案馆被历史学者以及发烧友翻个底朝天,无数历史研究成果被创作出来。整个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欧洲。不过,档案馆受重视,档案文献的挖掘,研究档案文献的著作及文章不断涌现这种火红的局面终究不可能持续太久。一般来说,到档案馆去找寻资料、考证源流一般属于史学研究范围,比如历史研究,或者其他各学科史的研究。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历史学研究以及各学科史的研究日益被冷落或被边缘化,从事这些领域研究的人总量并不多。档案馆的利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今天的学术研究广度及深度远非一两百年前可比,档案馆提供的研究素材只是当今研究范围的极小部分,自然科学、社会调查、实用开发研究、发明创造、文艺创作基本上都不依赖档案馆藏的素材。所以去档案馆找寻资料、鉴别真伪的研究者必然是极少数。其实不仅只是中国,国外整天泡在档案馆里从事学术研究的也不多见(事实上国外不少名人档案馆、各种古籍珍藏馆平常也很难见到研究人员)。

(二)不是所有的学术研究都要跑档案馆。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体趋势是皓首穷经者将会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学术研究都在实验室、图书馆或者借助网上资料完成。如果按照西方的科学研究套路,学术研究更多地研究未知的领域,而不是总结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那就意味着实验室或者社会自身及自然界自身是研究者所关注的。20世纪以来尤其到了21世纪,史学及各学科史的研究已经变成冷门,研究人数在总体研究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自然科学及各种应用性学科尤其是前沿科学日益受到重视和追捧,从事的人数占有绝对的优势。随便打开一本学术刊物,里面所刊载与史学研究相关的论文所占的比例是极少的。在当前这种实用主义学术研究氛围下,对于档案馆的利用与需求必然不旺。我们也发现,今天的历史研究、经济史研究、政治史研究,或者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学者更多也是在图书馆、个人书房里完成的,档案馆热终究难以持续。

(三)阅读兴趣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文字阅读时代,作为学术研究,去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是学术研究标准模式;而在计算机发明之后,网上阅读已经逐渐流行;近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手机阅读日益普及,进图书馆、档案馆的人会越来越少。随着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场所也会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档案馆的人气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年轻人做学问更是很少往档案馆跑了。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阅读的习惯主要是网上资料,比如各种上网的学术刊物、电子图书,还有各地图书馆所藏的图书资料等。

(四)学术风气的变化。老一辈学者做学问脚踏实地,讲究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尊重学术操守,特别重视第一手材料。对于史学研究及各种学科史研究而言,出入各地档案馆找寻当时有关的档案材料,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本条件。今天高校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及学生,相当一部分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沉下心来找档案,一些年轻学者甚至一味地希望短平快。比如发论文只求数量,只求能发表,至于质量到底如何,有没有真实材料作为支撑,很多伪学者根本不关心这类问题。

三、档案馆功用不彰的内部因素

从档案馆方面来看,也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档案馆所包含的材料太多太杂,作为研究者要找到想要的材料很不容易。今天档案馆的内容包罗万象,对于研究者而言,既包含很多有用的档案材料,也包含不少用不上的档案文书材料。要想短时间内在偌大的档案馆内找寻所需的资料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当前档案馆的服务工作与社会的发展之间所存在的不适应性在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方向发生偏差。长期以来,档案馆一直把党政部门作为自己服务的主要方向。这一定位使档案馆必然把服务对象盯在党政部门这一狭小的群体上,没有把服务对象扩大到广大群众的内在驱动力。从地位来看,各地方政府的档案馆是政府直属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馆也享有事业编制,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干部或者工作人员,即便没有人来查阅档案,也不影响自己的业绩或者收益;不像社会服务部门,要自己开拓市场、向社会各界推销自己所保存的档案。

(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我国综合档案馆的资源由国家统一配置,其人员并不涉足市场经济和竞争领域。这样一来就会抑制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各地政府部门所属的档案馆、部队或者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单位对于他们进行考核时缺乏激励机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本单位的文书档案,把它们管理好,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机构档案馆平时来查询、关注的人很少。他们也不会有积极向外宣传的动力。因为来查询的人越多,他们就会越忙,工作量就会加大。而这与他们的收入并不挂钩。

(三)服务观念僵化。当前在实际工作中,相当数量的档案馆工作人员求稳怕乱,重藏轻用意识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消除。作为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的直属部门,其服务观念与社会上一味讲究推销服务的部门差距非常明显,他们也不需要那么先进的服务理念,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改进服务观念的紧迫性。

(四)服务能力相对低下。受国家财力影响,我国各级档案馆使用的技术设备还比较落后,大多处于手工检索、利用档案的阶段。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总体而言人员缺乏。无论是政府直管的档案馆、还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馆,负责档案的人数极为有限。比如目前的高校,规模在三五万左右,而档案馆人员只有2~3人,只能负责日常的档案维护,要再为社会提供档案查询或者咨询服务明显力不从心。当前我国各地档案馆整体技术设备方面还比较落后,先进的设备技术也比较缺乏。另外管理人员出身档案管理专业的也非常之少,档案馆内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档案学专业出身,所以在整理档案利用档案方面并不十分擅长,从而制约了服务社会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内外多种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各地档案馆功用不彰的情形仍将继续存在。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社会的多种努力,不是档案馆自身就能够做到的。而且,就发展趋势而言,档案馆的主要功能终归是收藏,这一趋势将很难被扭转。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史学档案馆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反思改革开放40年史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史学漫画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史学漫画馆
西方史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