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海绵”打造生态之城样本

2019-11-23朱迪

当代贵州 2019年31期
关键词:贵安海绵示范区

文_朱迪

拥有80多个专利技术的透水砖铺满了公园广场,沿着湖岸增设的渗透塘、生态调节沟等海绵设施分布错落有致,植被缓冲带、雨中花园上的植物郁郁葱葱……走进贵安新区月亮湖,一个自然和谐的新型海绵公园逐渐呈现在市民眼前。

在距离月亮湖公园不远处的星湖云社区,同样运用海绵建设原理,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回收利用,成为社区景观和植被浇灌用水。回收利用的水还可通过管道入户,供居民冲厕使用;小区铺设地下管网,将雨水导入雨水罐存储使用。初步估算每月可节水6000吨,相当于社区群众10天的用水量……

从依托水系廊道、湖库湿地打造的“海绵公园”“海绵景区”到自带“隐形水库”、铺设“会喝水的砖”的“海绵社区”;从设计“下凹式绿地”的“海绵道路”到“雨天收水晴天用水”的地下调蓄池……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中唯一的非建成区试点,贵安新区各类型海绵系统建设都按照规划设计一点点变成现实,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统一。

2015年4月,贵安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城市,成为新区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自试点建设开展以来,贵安新区水体蓄排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内涝零发生,示范区内12个易涝风险点监测数据始终未超警戒线;源头、中途、末端三级污染控制系统全面建成,主要河湖水系断面水质指标保持良好,整体上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地下水环境均保持在III类质量标准。形成良好的城市蓝绿生态空间,生态岸线率达100%,天然水域面积率10.1%,水面面积由1030亩增加到4025亩,海绵基底全面构建。

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里由生态透水砖铺设的慢行系统。(贵安新区农林水务局供图)

截至目前,在贵安新区19.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全面开工的4大类76个项目,已完工项目40个,完工区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海绵投资43.56亿元,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防洪排涝各指标已全面达到试点目标要求。

在海绵新城的高质量构建过程中,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其提供了天然支撑,新区在设计、运行和技术管理上的不断创新也功不可没。

“这个大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对新区内的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泊、每一场雨进行监控,数据每分钟可以更新。”在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监测中心,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海绵监测平台。

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是贵安新区利用丰厚的大数据资源优势打造的智慧化海绵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监测平台项目,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通过在线监测网络多方位记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能对涉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环境绩效的全过程数据进行“一张图”综合管理。

据了解,监测平台系统启用至今,已经对示范区内的雨量、流量、水质和水位进行940余天的实时在线监测,同时对465场降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估,为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使得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遵循山水格局、传承理水智慧、精细造地营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展三年多来,贵安新区将“全域海绵”建设理念植入城市整体开发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发展和生态协调共生,在城与水的和谐关系打造中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建成区改造的山地海绵新城建设之路。

目前,“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的海绵城市系统已初步形成。贵安新区,在这片“吸尘养肺于仙境”的神奇土地上,一座会“呼吸”的生态之城正在崛起。

猜你喜欢

贵安海绵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贵安国际数字经济论坛举行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贵安新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