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水富民 蹄疾步稳

2019-11-23杨智惠

当代贵州 2019年31期
关键词:遵义市河长饮水

文_杨智惠

经过70年不懈努力,遵义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治水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水功能日益凸显。

走进黔北遵义,一座座水库守护江河安澜,一道道堤防筑牢安全防线,一条条沟渠纵横乡野阡陌,一缕缕清泉胜似江南水乡……蓬勃发展的水务事业,见证了“高原明珠”“依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支持下,遵义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带领全市人民不断探索开展治水实践。

经过70年不懈努力,遵义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治水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水功能日益凸显。

水利建设实现重大跨越

位于云贵高原北部的遵义,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利建设历史欠账等原因,有水却留不住。“地下水滚滚流,地上水贵如油”的背后,折射的是工程性缺水长期对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为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了一大批兼具防洪、供水、生态功能的复合型水利工程体系,极大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了水安全保障能力。

据统计,70年来,遵义累计开工建设水库工程588座,建成投入运行水库工程546座,新增供水能力14.56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目标,218个镇(乡、街道办事处)有稳定供水水源。

70年来,江河治理从未间断。解放伊始,遵义就开展了对赤水河、官渡河、洪渡河、湘江河等重要河流的治理,相继兴建了遵义市区防洪、桐梓县城排洪等一批重要防洪工程。实施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215处,抗旱应急备用井2531口,建成抗旱减灾工程体系。

70年来,遵义市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先后实施了渴望、解困、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5038处,解决625.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遵义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内容,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质提升,农村饮水由“解困”向“饮水安全”转变,由解决水量为主向水量与水质并重转变。

70年来,遵义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72.71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1850处,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25.06亿立方米,初步建立起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工程性缺水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水利体制机制发生重大转变

梳理遵义水利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始终是推动遵义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有效解决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无人管理或效益低下”问题,1998年5月,习水县二郞乡庆丰村敲响了小山塘经营权“拍卖”第一槌,拉开了遵义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改制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目前遵义已明晰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产权53665处,建立管护制度42496处,落实管护经费1794.9万元。通过改革,盘活了农村“沉睡、闲置、失管”的水利资产,推动水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发展动力。

为打通农村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遵义市以建立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9个县(市、区)完成“以条为主”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片区或流域水务站57个;6个县(市、区)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建成以乡镇为单元的水务站113个。同时,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人员经费,极大地缓解了水管单位运行困难的问题。全新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承接建后管护任务、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项目建设和破解资金瓶颈,遵义市在继续争取中央及省市县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认真做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筹资工作,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水利政策,搭建了市县两级融资平台,有效保障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需求。

同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分类定性的水管单位73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凤冈县2017年省级试点建设任务,2018年启动湄潭县和赤水市省级试点改革;2017年在凤冈县琊川镇与余庆县松烟镇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改革。

从单项突破到综合配套,遵义水利改革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为遵义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肩负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重任的遵义,蓬勃发展的水利事业,为“一江清水送下游”贡献着力量。

肩负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重任的遵义,蓬勃发展的水利事业,为“一江清水送下游”贡献着力量。图为铜梓新桥水库。(杨良强 / 摄)

出台《遵义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颁布实施《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湘江河流域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

水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加大,骨干水源工程、水系连通工程、生态河道治理、农田水利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66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1999年的39.22%下降到2017年的27.05%,重点防治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4个。

建成城镇(乡)污水处理厂(站)210座,总处理规模84.26万吨/日,在建污水处理厂34座,设计总处理规模10.33万吨/日,建成拉法基水泥厂和赛德水泥厂各200吨/日污泥协同焚烧处置生产线。

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水利防灾减灾得到有效落实,水环境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水资源管理取得新进展。

目前,全市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领域节水。市中心城区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正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全面推行河长制从“见河长”向“见行动”“见成效”深入推进。从2013年在赤水河流域开展“三级河长制”改革试点,到2017年推行“河长制”以来,遵义共明确市县乡村河长4365名,落实河道警长398名、河道管理巡查保洁员2389名,境内大小1134条河流、519座水库都有了河(库)长,河湖水域管理逐步走上常态化、综合化、多元化、法制化道路,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治水目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正在形成。

猜你喜欢

遵义市河长饮水
超越函数ex,lnx与几个导出函数公式及应用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饮水
3000亿投入,农饮水仍不安全
春季给羊饮水五注意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