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花红”成长为现代产业

2019-11-23刘骏娇朱冠男

当代贵州 2019年34期
关键词:花红黔南州文化产业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骏娇 见习记者 / 朱冠男

“ 好 花 红, 好 花 长 在 刺 梨蓬……”这是流传于黔南州的好花红民歌。

“好花红”根植惠水县民族文化,吸收新中国腾飞带来的雨露阳光,开得日渐繁茂艳丽。自1959年以来,从一首简单古老的布依歌谣,演变为集非遗传承、特色旅游、演出、文创等于一身的庞大产业,成为黔南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以特色布依文化为依托,惠水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好花红”文化品牌,惠水县主要是着力“五个一工程”——开发一个好花红文化旅游区、建设一个好花红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好花红旅游民族村寨、打造一台好花红民族剧目、开发一批好花红民族旅游商品。多管齐下,做大“好花红”品牌。

惠水县城以南17公里,便是好花红村。作为“好花红”文化品牌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惠水县投入大量资源倾力打造,现已经建设成为3A级景区,境内有桔乡花海、千户布依寨、中华第一堂屋、叶辛书院等景点。

沿着弯曲延伸的观景步道走进好花红村,传统布依民居井然排列,白墙青瓦,绿树红花,屋外是潺潺流过的涟江河。“每到节假日,寒暑假,就会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玩。还有好多人,特意来听我们唱好花红”, 黔南州山歌协会的副主席惠萍告诉记者,她出生在好花红村,伴着好花红的曲调长大,20年前只是自己唱,现在每年都要上舞台唱,每次唱歌,那种自豪之感久久不能忘怀。

除了听歌,在好花红村,游客还可以住布依民居、品布依风情、赏布依歌舞、尝布依食品、参与手工技艺互动的同时选购布依民间工艺品,一站式全体验的模式备受欢迎。

黔南州在深挖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时代潮流,以更时尚亲民的方式推广传统民俗。图为好花红民歌会现场。(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发展文化产业,黔南州讲“深入”,更讲“浅出”。在深挖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时代潮流,以更时尚亲民的方式推广传统民俗,打造了包括“好花红”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六月六”好花红民歌会、“好花红”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文化盛事。

“好花红”的亮眼成绩,折射着黔南州文化产业的砥砺奋进与辉煌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黔南州充分挖掘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涵盖非遗创意、文化旅游、影视传媒等众多领域。

黔南州现有县级以上非遗3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二位。依托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黔南州大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打造三都马尾绣、独山盐酸菜、平塘牙舟陶、惠水好花红、惠水枫香染等特色品牌,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已建成的都匀毛尖茶文化影视小镇、都匀东方记忆三线文化园、平塘牙舟陶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园区则有效地拉动了文化旅游业发展。

目前,黔南州内13个“十三五”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共完成投资达176.12亿元,占总投资83.47%,包括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特色民宿、音乐餐厅、民俗体验等消费业态。2017年以来,黔南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居全省第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发展,民间活动蓬勃发展,有效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花红黔南州文化产业
《花红承雨露》
春日花田映红颜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王为民
游余家桥桃花源有感
最美家乡好花红山风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