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州”崛起贵州之南
2019-11-23李兰松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 李兰松
黔南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全过程。图为都匀市杉木湖。(罗玉雪 / 摄)
20354个/cm3。
这是8月15日都匀市斗篷山景区负氧离子在线监测系统上显示的一个令人骄傲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空气中负氧离子数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个以上时,就达到了“空气清新”的标准。
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于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都匀市的母亲河剑江正是发源于此。
“有人的地方难免有污染,以前剑江沿河村落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道,村民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弃。”都匀市河长办负责人韩勇说,这一情况从2017年都匀市实行河长制后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我们主要在保洁管理、污染源治理、河道边界管理划定等方面不断落实河长制。”韩勇说。
目前,都匀市河长制实施范围覆盖全市全部河库,设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此外,都匀市出台“一河一策”方案,详细列出都匀市县级以上河流的管理目标和相应管理措施,以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相结合,加强河湖保护。
政策发力,更要群众给力。走进斗篷村苦竹寨,村道干净整洁房舍错落有致,广场旁的房屋上贴着苦竹寨的卫生值班表。值日生罗安均早上6点半就开始在寨子“巡视”,“2015年,寨子下面建了垃圾池,我们也就不随意丢垃圾,大家还自发组织排班值日。”罗安均说,路畅街净家园靓,村风文明意识强,正是如今苦竹寨的写照。
都匀市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目前已累计投放垃圾箱1030个,垃圾收集后均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36%;剑江河流域共建城镇污水处理厂8座,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月平均值为88.51%。
建州以来,黔南以稳定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环保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天蓝水清地净”为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目前完成111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生态村67个。
不仅是水的变化,近年来,黔南通过社会造林、退耕还林、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完成营造林2386万亩。截至2018年,全州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9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63.2%,位居全省第二。
“以前毛尖镇的螺丝壳山全是荒草坡,1990年,都匀市水务局和供销社在螺丝壳山种下了两片茶园,之后农户也自发开荒种植。”都匀市茶产业发展局生产项目科负责人孟应淼说。2004年毛尖镇提出“退耕还茶”,如今的螺丝壳山已经是都匀毛尖核心产区,眼及之处满是绿,再没有荒坡的痕迹。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天然气候,不仅给人们带来优质的生活,还赋予了黔南独具魅力的产业。
许绍龙是毛尖镇人,2003年开始种植茶叶,2005年成立都匀市一品茗茶业有限公司后,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以及开展茶叶加工。2017年,许绍龙通过考察后,开始做起了旅游接待。“周末和假期都会有游客过来体验采茶和制茶,茶旅结合的形式,让我们公司产值提高了不少。”许绍龙说,除了茶叶,毛尖镇还依托自身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海草花、蜂蜜、竹笋等产业。
黔南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全过程。目前,黔南州茶园面积达161万亩,都匀毛尖茶品牌价值达30亿元;累计种植刺梨75万亩,直接产值达20亿元,成为全省刺梨产业领跑区域;林下种植养殖规模超过70万亩,累计产值超过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