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撸猫简史

2019-11-22喜樂阿

意林彩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猫奴养猫文人

喜樂阿

1560年,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猫死了。捧着爱猫“霜眉”的尸体,朱厚熜强忍眼泪,宣布要用道教礼仪设坛祭猫。内阁重臣们跪倒一片,口中高呼“此举非明君所为”,朱厚熜瞥了一眼他们,目光阴鸷,又颁了一道口谕:用金棺葬猫。

魂幡飞扬,紫禁城的宫女侍卫低头缩在角落,大气也不敢喘。一群身穿丧服的太监簇拥着金棺走来,其中四人抬棺,另两人扬幡引路,时不时地高声唱念,每一个音都透露着庄严肃穆,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躺着的是哪位贵人。除了太监尖锐绵延的哭腔,整座紫禁城只剩寂静。

长长的送葬队伍缓慢移动着,跋涉了几个小时后,目的地万寿山终于到了。送丧的众人小心翼翼地将这口纯金的棺材,埋在了万寿山北坡,并立了一块墓碑,碑上赫然印着三个苍劲的大字:虬龙冢。从此一代名猫落土于此。

金棺厚葬并不足以安慰朱厚熜失去挚爱的悲痛,他又办了一场作文大赛,要求大臣们为他的爱猫“荐度超生”。可能是这个命题作文着实超纲,征集到的文章没有一篇能叫朱厚熜满意的。

直到一个叫袁炜的大臣挥笔成章,呈交了一篇文采飞扬的祭文,文中一句“化狮为龙”让朱厚熜大为赞赏。皇帝大手一挥,袁炜的命运也就此开挂:从区区一个礼部学士直线升职为吏部侍郎,没过多久又升宗伯,加一品,入内阁。其晋升之速,前所未有。

说起来,袁炜不是明朝第一个因为猫而加官晋爵的人,明仁宗那会儿,一介布衣杨士奇靠“静者蓄威、动者御变”“乐我皇道、牙爪是司”几句话,也同样平步青云。万历年间,史学家沈德符带着嫉妒的语气感叹:就凭只猫,袁炜和杨士奇居然都能在半年内飞黄腾达!

万历皇帝朱翊钧,沿袭了明朝皇帝世代的猫奴基因,他沉湎于养猫,皇宫里猫的数量泛滥。几百年后,有一些学者试图分析明朝衰亡的本质原因,有人则把这锅放在了猫身上。

嘉靖皇帝金棺葬猫、袁炜凭咏猫升官、万历皇帝沉溺养猫的故事,其实只是两千年中国猫文化里一个个小小的缩影。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猫从捕鼠的家畜,先是变成文人的宠物,后又晋级为大众的“猫主子”,仿佛沿着一架长长的梯子,慢慢地爬到了食物链顶端。

万事万物,皆有溯源,中国人撸猫热潮所代表和映射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古为猫狂:中国猫奴演化简史

中国文人爱猫,像是一场能穿透时空集体式的不约而同。而在历代猫奴中,宋代文人尤爱咏猫、画猫和撸猫。

宋朝商品经济的大力發展和城市都邑的繁荣发达,是撸猫热的直接动因: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享乐的追求与日俱增,猫成为权贵和富人们消遣赏玩的工具。

南宋时期的杭州出现了宠物市场,猫窝、猫粮、改猫犬(给猫做美容)等猫相关产业链齐全,花样招数不比现代少,猫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宋代文人雅士对猫的喜爱,直接传递给了明朝。明朝除了皇帝们大都是猫奴外,普通百姓也对猫喜爱有加。

到了近代,中国文人越发对猫痴迷。民国时代的名人猫奴,足以列一张很长的单子:老舍、丰子恺、徐悲鸿、徐志摩、胡适、杨绛、钱钟书、林徽因、季羡林、冰心……除了鲁迅先生,几乎没有作家不爱猫。此间大量关于猫的文学作品,让猫彻底脱离原本的身份,逐渐符号化。

全民萌宠:云养猫的流量时代

如百度百科上所解释的,云养猫是指因为家庭条件或者环境因素等不能养猫,每天以看网站、论坛,或使用App查看猫咪图片、观看猫咪视频来满足养猫欲望。当猫在中国经历了近两千年温水煮青蛙式的温暾进阶后,现代云养猫人群的涌现和持续增长,开启了属于猫流量的时代。

在知乎上,猫的关注超过33万人,话题超过5万,而狗的关注不到20万,话题不足4万;贴吧上,猫吧聚集了214万人,狗吧只有109万人;最悬殊的差距出现在微博上:猫的话题阅读量超过11亿,而狗只有1亿。

原因不难推导:从资金上来测算,养狗需要耗费的财力几乎是猫的3倍;从空间上来测算,养狗需要主人有更大的房子;从精力上来测算,养狗需要主人一天至少两次带出户外活动。因此,养猫和养狗出现分化的原因很骨感:没钱、没房、没时间。

除了金钱、房子和时间因素之外,年轻人热衷养猫还跟一整代人的心态有关。

不论是在网上吸猫,还是各种群体舆论的发声,中国年轻网民的这种自发式集体行为,其群体特性其实和近来引发热议的“空巢青年” 群体非常相似。数据显示,单身、远离家乡、年龄在29~39岁的青年是云养猫的主力人群。

猫型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宿命

很多批判学派的人认为青年人“吸猫成瘾”是一种扭曲的猫文化现象,甚至有的学者将该现象定义为青年亚文化的缩影,是主流文化开始退潮、个性文化张扬的征兆。这些批判猫文化的人不明白,推动中国年轻人吸猫成瘾的力量,是人口结构,而非其他。

一些没有宠物或者没有养宠爱好的人应该想不通这个情况的合理性:宠物主人宁肯自己吃泡面,却为一只猫买50块钱一罐的进口罐头。如果加上“独居”“租房”“空巢”的大前提,相信这个命题就显得合理多了。

为什么偏偏是猫?有一个理由十分冠冕堂皇:猫的行为特征符合青年人的自身价值追求——不打扰、不麻烦。

此外,几乎所有宠物研究报告都有同一个结论:超过70%的人养宠只是为了陪伴。

不同于古代文人养猫为捕鼠,不同于近代文人养猫为寄情,对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代中国来说,养猫恐怕已经成为很多青年人的首选,事实上,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猫已经是这一代年轻人能够享受到的最廉价的陪伴。

猜你喜欢

猫奴养猫文人
猫舍里的猫
创意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TAILS FROM THE CRYPTO
我是“猫奴”
你想找的猫砂全在这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猫之缘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