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评价研究
2019-11-22石大玲
石大玲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选择91例体育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太极拳组,给予两组常规康复锻炼、太极拳运动锻炼。结果发现,太极拳组锻炼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太极拳组锻炼后3个月、6个月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太极拳组对康复锻炼的满意度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太极拳运动用于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锻炼,可缩短其康复时间,改善其康复效果。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 体育运动损伤 活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021-02
目前,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健身锻炼的常见项目。这类体育运动在改善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1]。严重的体育运动损伤通常伴随着运动功能障碍,这类损伤容易对损伤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2]。因此,分析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1例体育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锻炼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44例)、太极拳组(47例),常规组男33例,女11例;年龄(23.1±4.5)岁。太极拳组男35例,女12例;年龄(23.5±4.4)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两组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锻炼。太极拳组接受太极拳运动锻炼。(1)锻炼内容。本组47例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均采用二十四式太极拳进行康复锻炼,即按照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等动作流程,坚持进行康复锻炼。(2)锻炼计划。运动频率、时长的设置均根据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活动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设置。初期阶段,以每日1次(完成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周3~4次为宜。随着运动损伤患者活动功能的康复,逐渐提高每日运动时长及运动频率。在中期阶段,可按照每日2次、每周5~7d的频率进行锻炼。而在后期阶段,可将太极拳康复锻炼方案调整为每日2~3次、每周7d。(3)康复锻炼指导。体育运动损伤患者接受太极拳锻炼期间,注意纠正患者的不恰当动作,评估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如发现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出现依从性不足的状况,及时为其讲解坚持太极拳锻炼对损伤康复的意义。如有必要,可为其讲解既往经太极拳运动锻炼后恢复良好的典型病例,以提升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水平。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变化,评估患者的活动功能恢复状况,统计患者对康复锻炼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情绪状态变化
锻炼前,体育运动损伤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差异均不显著;锻炼后,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但常规组抑郁(52.18±3.26)分、焦虑(50.36±3.15)分,仍高于太极拳组(P<0.05)(见表1)。
2.2 活动功能恢复状况
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活动功能。锻炼前,体育运动损伤患者活动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接受康复锻炼后,两组患者活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常规组锻炼3个月后评分(93.62±2.59)分、锻炼6个月后(95.38±1.69)分,均低于太极拳组(P<0.05)(见表2)。
2.3 对康复锻炼的满意度
常规组对康复锻炼的满意度81.82%,较太极拳组偏低(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养生观念的不断变化,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群体规模逐渐扩大[3]。相對于散步、慢跑等运动而言,篮球、足球等较为激烈的运动项目更容易引发体育运动损伤。对于损伤者而言,运动损伤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其后续运动锻炼计划,还容易干扰其活动功能、日常生活,为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结合既往损伤管理经验可知,严重的体育运动损伤通常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方可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但对于有运动偏好或职业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运动损伤对其运动计划、日常生活的干扰,容易导致其形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负性情绪可经生理-心理机制,影响其活动功能恢复速度。上述状况对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锻炼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太极拳运动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养生拳法整合了中医经络学、阴阳五行理论的精华,其刚柔并济的掌法可对锻炼者产生良好的强身健体、改善活动功能等作用[4-5]。将其用于体育运动损伤患者,这一运动的强度较低,高度契合损伤患者的康复需求。因此,以太极拳运动为核心,为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建立康复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对于常规康复锻炼方法而言,太极拳运动锻炼的优势体现为以下几点:(1)降低运动损伤患者的二次损伤风险,促进其康复。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康复管理的特殊性在于:这一患者群体的病因较为特殊,在选用康复锻炼方法恢复其活动功能时,需充分重视对患者运动强度、负荷的把控,以避免造成二次运动损伤。太极拳运动与上述要求高度相符,这种养生运动的运动节律较慢,其可在保障患者运动锻炼安全性的基础上,借助太极拳的放松肌肉、调整呼吸、促进损伤组织康复等作用,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本研究证实:太极拳组锻炼3个月运动功能(96.16±1.85)分、锻炼6个月活动功能(97.89±1.29)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2)愉悦身心。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在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时,需要持续思考后续拳法的动作,随着太极拳运动锻炼的不断持续,体育运动损伤患者可逐渐从对活动功能、自理能力等的担忧、焦虑中摆脱出来,达到身心合一状态。由此可认为,这一康复锻炼方法可形成良好的愉悦身心作用。本研究证实:锻炼后,太极拳组抑郁(48.16±2.51)分、焦虑(46.05±2.93)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锻炼中,推行太极拳运动,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 沈诗文.太极拳运动对动脉僵硬度异常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 张孟利,周天天,刘朝晖.太极拳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应用的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01-1303.
[3] 于海燕.太极拳运动对偏颇质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 陶胜国.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8):11,13.
[5] 曹姮.关于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3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