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汗水打湿的诗意
2019-11-22曹磊
曹磊
第一次读《锄禾》,我刚刚牙牙学语。
那时,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我跟着姥姥生活。姥姥有十多亩地,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她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干活时就带上我。我打把伞,在地头玩,姥姥在地里干活。玩一会儿,我就玩够了,喊姥姥回家。直到我喊急了,她才放下手里的活。
姥姥并没带我回家,说庄稼这庄稼那的,好像庄稼比我都宝贝。
为给我找点事做,她教我背《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姥姥说,背完五遍就回家。我背呀背……那时太笨,认识的最大的数就是三。我背得满头大汗,姥姥累得浑身是汗。虽然不懂诗意,但我能感到锄禾好苦啊!
第二次读《锄禾》,我还在上幼儿园。
幼儿园在镇上,我中午不回家。幼儿园的饭菜太难吃了,我们胡乱吃几口,就跑了。老师一个个把我们喊回来,教我们背诵《锄禾》。虽然我不懂什么叫浪費,但隐约觉得粮食是姥姥用汗水换来的,我要是不把饭吃完,姥姥那么多的汗就白流了!
第三次读《锄禾》,我上一年级。
一班同学和老师,没有我认识的。我打开课本,“他乡遇故知”呀!我看到了《锄禾》。老师问我们:“读了诗想到什么?”我说:“想到了姥姥!姥姥干活太辛苦,汗都把衣服淋湿了,我就闭上眼把太阳赶跑。”老师表扬了我,还说:“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如今,我已读懂了《锄禾》,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姥姥在田里“锄禾”,汗珠是写在大地上的诗;爸爸妈妈在工地上“锄禾”,汗水是写在城市里的诗。
《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拆开是“米良人良”,就是米好人也好。我们要珍惜粮食,就像珍惜一首诗。
指导老师:葛亚夫
【点评】从标题到文章结构、语言,都可以看出小作者具有较强的写作功底。小作者三次读《锄禾》,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诗的理解越来越深,小作者很好地表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令人信服,也令人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