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学生毕业设计之我见
2019-11-22马雪亭丁羽赵劲飞
马雪亭 丁羽 赵劲飞
摘 要: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一项审核任务,一个好的设计课题可包含大学四年学过的所有专业知识。通过一个好的课题,加之教师良好的指导方式,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可将大学四年所学较好地融会贯通,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关键词:毕业设计;机械类
机械类学生每到大学四年级时,便会迎来大学四年最后一项任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类似开卷考试,当课题分下去之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网络工具,主要靠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可以说,一个好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包含四年中所学的所有专业课程(甚至非专业课程),结合老师的耐心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会让学生在完成大学最后一项任务的过程中有较大收获。
1 机械类学生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最后一项任务,严格来说,会不同程度用到工科类课程中的知识点,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以我校机械设计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在接到任务书后,先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掌握所设计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并掌握大致思路,撰写开题报告。之后变进入漫长的虚拟样机的设计、二维图的绘制、说明书的撰写等工作。再次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课程的知识,如在进行虚拟样机建立时,需要熟练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使用方法(我校多数学生使用此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根据机械设计课程所学知识,按照一定原则(如传动原则、电机选型、轴承选型等)进行零件绘制并装配。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毕业设计严格说是线下任务,与之前必选修课的很大不同是,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次数较少,并且见面后以思路指导为主,学生主要靠自主学习。这其实是把双刃剑:自制力较强、上进的的同学会利用此次机会锻炼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进入完全的;而自制力不强的同学,在此过程中,由于缺少指导教师的约束,过度的放松自我,甚至将时间过度荒废,虚度大四,导致毕业设计成果有应付的成分。
(2)部分学生前期学习不太理想,知识掌握不够,过分依赖别人,导致毕业设计无从下手,不知从哪查阅资料,查阅哪些资料,处于茫然状态。
(3)学生虚拟样机的软件工具学得不扎实,三维建模时效率低下。
(4)也有少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情况,如剽窃、找人代做等。
在答辩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图纸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以下仅举常见明显问题:
a.三视图摆放位置不准确,将侧视图与俯视图作为重点,本末倒置。
b.断面图与剖面图分不清,画法欠规范,如缺剖切线等。
c.粗细线型混用,如不可见轮廓线、中心线不分,剖面線与轮廓线不分等。
d.说明书内容与所设计的图纸内容不一致,要么无中生有(图纸上没有的东西,在说明书有所叙述),要么参数等不对应(如图纸上轴的尺寸与说明书中校核尺寸不一致)。
2 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的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毕业设计工作做些完善,笔者参加工作以来,已指导过30名以上的本科生,这期间,也遇到大大小小挫折,同时也积累一定的经验,观点如下:
(1)慎重选题。众所周知,同样是机械类专业,不同的专业所学的侧重点不同,不应整齐划一:如电气工程专业,应以控制为主,毕业设计多应为基于单片机或其他控制器(如PLC)的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既学习控制系统,也学习机械系统,两者应有机统一,选题应侧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兼顾控制系统与机械系统的知识;机械设计专业则侧重机械系统的设计,而对控制系统难度不应太大。另外,在选题过程中,尽可能尊重学生想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1]
(2)把握好与学生见面次数。指导教师在学生做毕业设计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次数理应掌握好一定的“度”:次数太多,甚至时刻“禁锢”学生做毕业设计,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次数太少,则学生对所设计的产品不甚了解,无从下手,甚至有些茫然,导致学生对其有恐惧、厌倦心理,甚至干脆自暴自弃,严重耽误进程。但如何确定指导次数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先修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设定。对先修知识掌握扎实的同学可适当减少次数,对先修知识的掌握较为不理想的同学可适当增加次数。[2]
(3)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想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初告诉学生大致思路,随着设计的深入和细化,会设计到一些局部功能的实现,学生便会依靠自身所学和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一些设想,指导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与教师沟通这些想法,探讨可行性,尽可能尊重学生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的思路,并加以指导。
(4)耐心检查学生成果,尤其是设计图纸,指出图纸上的错误,并指导学生所查阅的资料,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完善,这样在反复“折腾”的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为将来工作和学习提供最后一次有力的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机械类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发挥学生在设计中的主动性,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诸如查表能力、制图能力、建模能力等)方面有重大帮助,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设计水平,为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嫱,黄先北,仇宝云,李小川.能源动力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9(07):65-67.
[2]朱方之,李敏,孙小荣,孙焱焱.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实施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9(11):88-90.
项目名称:塔里木大学《机械原理》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项目(TDGJZD1905)
作者简介:马雪亭(1990-),男,山东人,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
*通讯作者:丁羽(1974-),男,新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