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共享的“云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2019-11-22韩冰

商业会计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大智移云财务共享

韩冰

【摘要】  随着我国会计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数据技术、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会计职能开始由以核算为主转向以管理为主,财务共享化、智能化、无纸化成为方向。为适应社会形势变化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职业独立学院“创品牌、强特色”需要不断深化。文章基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从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六大专业建设核心要素出发,总结了会计学专业改革的成果,以为其他独立学院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财务共享;大智移云;云财务

【中图分类号】  F230;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9-0120-04

一、改革背景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学专业成立于2006年,至今已有10届本科毕业生,是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会计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培养学科。近5年,会计学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创品牌、强特色之路不断深化,加之当前“大智移云”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在国内蓬勃发展,财务工作云化、智能化、无纸化,会计职能由以往的核算为主向管理为主转化,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通常,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专业课程、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用什么培养?由谁培养?必备条件?如何保证?详情如右上图1所示。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也是基于上述思路开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定位

(一)指导思想。会计学专业是本校特色、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目前本校学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为主动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人才意识”,立足广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学校打造品牌专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努力。

(二)总体目标。大力进行专业建设,将会计学专业做大做精做强,做出品牌,形成优势,培育成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使校会计学专业形成广东其他民办院校不能取代的优势。

(三)基本定位。根据上述办学指导思想,会计学专业的定位应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总体目标上,将会计学专业建设成为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2)在建设目标上:建设成为校最具特色、影响力最大的骨干品牌专业。(3)在办学方向上,坚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为广东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事业等一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服务,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4)在办学特色方面,突出探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模式,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突出应用性。(5)在人才规格上,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好用、顶用、耐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6)在服务面向上,面向全国,立足广东,为广东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专业综合改革目标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构建适应新时期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做深、做实转型发展工作,推进应用型一流专业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以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辐射华南地区的人才培养面向定位,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会计学专业建设成为本校及至广东省的重点、特色专业。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1.专业课程建设目标。紧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注重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适合市场人才需求。

2.教学资源建设目标。(1)教材建设目标。编写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会计核算教材以《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以会计实践为依据,编撰求“真”,应用求“实”,创新求“是”,自成体系;会计管理教材以目标的现实性、理论的适用性、创新的可行性、体系的完整性为依据,以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可应用性为基本原则进行编写。每门课程均由主教材、辅导与练习、模拟实验三本教材及教学课件构成,争取做到:“同行认可,质量上乘,行销全国”,为打造专业特色奠定基础。(2)课堂教学建设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教学为导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面向市場,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毕业论文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论文指导经验,从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评优与总结等环节优化整个毕业论文流程。重点完善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撰写指导和答辩过程。做到论文指导有序、成绩客观合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明显提高。(4)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建设目标。在已经规范化期末考试命题、评阅试卷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每门课程的考试内容、题型、题量进行规范,逐门课程建立或完善试题库,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教师团队建设目标。

1.规模结构建设目标。按照满足需要、合理可用、综合素质良好,具有敬业精神、良好师德风范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思路,建设会计专业教师团队,使会计学专业教师团队规模适量,年龄、专业、职称、学位、学缘、地缘、专兼职、双师型结构合理,以高级职称教师为核心课程负责人,以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为教学骨干的专业教师队伍。招聘适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实务界会计人才为外聘教师,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2.教研、科研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扶持,既要发挥高级职称教师的带头作用,又要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对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次,“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信息质量要求的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做出经济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学专业核心课教材、教学改革。最后,开展对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以达到“为用所学,学有所用”,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的目标,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1.校内实验室建设。按教育部本科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建设实验室,着力提升实验室规模、软硬件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企业资源,与各类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建成相对稳定、足够可用的校外实习基地。

3.实验教师建设。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专职和兼职实验教师队伍,包括理论课教师兼任和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资产评估师、总会计师、CFO、CEO等。

(五)教学管理改革目标。

1.教学秩序管理。持续开展会计系文化建设:树三气(提供正能量的蓬勃朝气;形成常态化的教学风气;敢于抗衡歪风的浩然正气),抓四风(系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奏响会计人之歌。落实教学巡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制度,将教风、学风建设常态化。

2.完善评教制度。每学期由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对全部任课教师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网上评教,认真倾听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意见,遇到问题及时整改。

3.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完善多维度的听课评课制度,学院领导、教务处、督导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都要进行听课评课,形成六位一体的听课评课制度。

三、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成果

(一)培养方案修订成果。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本科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适合“大智移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转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充分调研、论证、讨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前后对比详见下表。

修订后,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依照‘能力为重,通才+专才的培养理念,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会计、理财、审计、税务、金融、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尤其在会计核算方面有所专长,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方面有所专长。能在一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工作,也能从事理财、审计、税务、金融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總学分(学时)减少,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明显增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增加《会计综合仿真实验》和《财务共享服务实验》课程,紧跟会计改革前沿,逐渐体现“云财务”人才培养特色。

(二)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成果。

1.专业课程建设。将会计学专业课程分为: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税务和审计与内控五大模块,开设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和会计综合仿真实验课程,凝练“云财务”人才培养特色。以会计核算课程为核心,以会计管理课程谋发展,以会计监督课程为保障,以“云财务”课程为手段,以财经法规课程为依托,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具有知识结构优化、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现行会计与财务软件,在一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税务、金融等工作,凸显“能力为重,通才+专才”的专业培养特色,精心打造省内知名、行业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见图2。

已建成的省级精品课有:管理会计学、电算化会计学、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训、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校级优质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校级核心课程高级财务会计。各专业核心课均开设实训课,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0%,远高于本科质量教学国家标准的要求。各课程均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PPT课件,并合理安排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统一授课内容、授课进度,统一考试,形成规范课程管理制度。

2.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已编著出版教材多部:新编基础会计学、新编基础会计学辅导与练习、新编管理会计学、新编管理会计学辅导与练习、会计学科专业导论,多次获得中国书刊协会全行业优秀畅销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教材奖。质量水平获业内认可,教材建设成绩显著。

3.课堂教学建设成果。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坚定不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力度,借助学校资源,安排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培训,贴合当前会计改革发展的趋势,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多维度进行改革。积极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举办青年教师示范课(公开课),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会计学专业教师间推广,老、中、青不同层次教师间组成互帮互助团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4.毕业论文建设成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网上选题、网上指导等,有效避免同一论题多人选中,论题重复过多,指导教师过于集中等问题,大大提高论文选题效率与质量。进一步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小组评语、论文指导进程表的记录等工作。做到论文指导有序、成绩客观合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明显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逐年提升。

5.规范命题与评卷。聘用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负责细致的教师担任命题负责人,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拟定考试大纲,同一门课程统一考试,统一命题,除单人授课的课程外,一般每门课程选聘2名教师命题,降低泄题风险,提供足够题量开展不同层次的考试。按照专业评估要求进行试卷评阅,规范评阅流程和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1.师资队伍规模结构建设成果。内引外培,根据教学需要,逐年引进不同数量的专任教师,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也有部分硕士研究生,同时,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晋升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不断增加。经过3年时间的建设,会计学专业教师团队无论规模和结构更趋合理,能满足教学需求。另根据教学任务情况,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担任实践课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大大提升。

2.教研、科研建设成果。通过老教授、高级职称教师传帮带、结对子等方式,举办教学研讨会、示范课、公开课,提高支持、奖励力度等不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青年教师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热情不断提高,成果显著。近年取得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发表论文无论数量或层次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四)教学条件建设成果。

1.校内实验室建设成果显著。基于当前财务变革的背景,财务工作云化、智能化、无纸化的推动,在学校转制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会计学科的建设,近年到高校、企业调研,至今交流的高校、企业30多家,通过调研,明确思路,加大实验室建设和“云”财务人才培养力度,在原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建成会计综合仿真实验室和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至今具备五大类实验室,分别是: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会计综合仿真实验室、ERP网络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完善实训课程教学软件,现有实验室规模及软件能同时容纳1 300余学生开展各类实训,规模足够可用,软硬件先进,紧跟时代变革脚步,满足教学所需。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持续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根据教学需要及实习基地工作情况,每学期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注重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随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高,实验室规模加大,当务之急是培养相适应的实训指导教师。建设期间,完成7门课程8个平台软件授课,分别是:(1)财务共享服务实验(VBSE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平台)。(2)会计综合仿真实验(VBSE财务实践教学平台)。(3)财务会计实训(EPC中级综合实务理实互动实训教学平台)。(4)财务管理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平台)。(5)成本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平台)。(6)企业纳税申报实训(增值税发票模拟开票系統和虚拟网上报税平台)。(7)审计实训(审计综合实习平台)。各门课程教学软件使用前,均开展师资培训,提高了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至此,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条件完备、先进。

(五)教学管理改革成果。

1.教学秩序管理。持续开展会计系文化建设,由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不同层次的教学轶序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轶序检查,配合督导监督和期中教学秩序检查,形成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对教学过程的严密监控和管理,使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2.开展学生评教。开展线上、线下不同模式的评教活动。线下采用座谈会或意见收集的方式,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线上采用教务系统进行网上评教,既有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也有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分数评价,可作为教师综合评价的参考数据。

3.完善听课评教制度。每学期均成立系主任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组员的教师考核评价小组,由各教研室主导开展本教研室的听课考评,做到重点突出、全面覆盖,重点关注新入职和学生网上评教意见较多的教师,覆盖全部教师。除此之外,学院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主管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次,教务处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次,系(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次,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次,在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督导组成员根据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听课,从而形成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掌握教师教学情况。

四、总结

整体而言,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成果显著,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条件先进。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毕业实习环节的改革力度,使实践教学体系更趋完善。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使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合“大智移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技术手段,助力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培养掌握先进会计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技能,具备管理会计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会计人才。Z

【主要参考文献】

胡苗忠.会计专业依托职业证书体系实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9,(03).

猜你喜欢

大智移云财务共享
基于“大智移云”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产业升级
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C2C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探讨
“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基于云计算下的M集团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