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精准帮扶模式与经验分析

2019-11-22庞冰李一弘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牧业精准扶贫

庞冰 李一弘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攀升,但对于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仍然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西藏农牧产业的精准帮扶就是重点问题之一。产业扶贫政策在西藏等偏远地区已实行日久,但随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结合西藏农牧业的产业特色,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已经成为一项新的挑战。基于此,简要分析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情况及精准帮扶政策的实施现状,指出了西藏农牧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给出了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 农牧业;精准扶贫;西藏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55

1 西藏农牧业及精准帮扶发展现状

1.1 农牧业特色产业基本概念

农业产业通常指通过对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但农业生产活动受天气、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特性及季节适应性,因此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民处于较为被动的生产状态。牧业产业通常指通过养殖、放牧等生产活动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从事牧业工作的人们一般在牧区进行生活和生产,牲畜是他们获得食物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农牧业特色产业是指利用从事农牧业地区所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出当地农牧产业的特征及优势,并以此取得更丰厚经济效益的农牧业生产活动。西藏开展牧业的地区为海拔数千米的高原地带,主要特点是大气压强低、太阳照射时间短、热量储存较低等,适宜发展牧业;而对于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更适合种植农作物,发展农业。

1.2 西藏精准帮扶现状分析

西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始终是党中央及自治區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西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精准扶贫成为了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任务,各项扶贫制度逐渐完善,帮扶政策不断创新,但实际脱贫情况却不用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西藏地区脱贫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农牧业发展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浪费了国家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资源投入。因此,要将促进西藏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1]。

2 西藏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西藏地处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所面临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质结构复杂,日照时间较短,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海拔较高,西藏地区的大气压强较低,空气较为稀薄,含氧量较低,也不利于畜牧业的良好发展。此外,恶劣的自然环境容易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也影响着西藏地区正常的农牧业生产活动。因此,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2.2 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牧业相关基础设施贫乏是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西藏地区地处边疆,地质环境较差,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较晚,建设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了西藏地区的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较为落后,很多大型农牧业设施运输困难、运输效率较低。这种情况不但使西藏地区农牧业设施极度匮乏,还会消耗大量的货物运输费用,无法使效益达到最优化。因此,缺少先进的农牧业基础设施,使得大多数农牧民仍采用原始的劳作方式,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创新型发展。

2.3 西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1)西藏地区的现代化程度较低,缺少大型工业产业的支撑,完全依赖于发展滞后的农牧业,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西藏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有限的财政、物资难以满足人们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导致当地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充足的经济支持是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经济基础较差也是限制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4 农牧业科技水平低

长期以来,西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较为落后,农牧业始终处于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地方政府由于没有能力建设完善的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导致农牧业相关科学技术人才较为稀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欠缺,造成了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变效率低下,而农牧民对于高新科学技术的利用也较为抵触,限制了农牧业的创新型发展。

3 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模式的建立方式

3.1 完善西藏农牧业基础设施

西藏农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匮乏是限制创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西藏各级政府要首先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关键的方式是提升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投入。但由于国家拨款资金有限,政府在科学合理利用有效社会资金的同时,应该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将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地企业引进到西藏进行投资。这样既可以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入驻企业输送到外地,起到合作双赢的效果[2]。

3.2 对农牧民开展技能培训

传统的农牧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需要,西藏自治区政府要帮助贫困农牧民开发新的生产技能,组织进行创新技能培训,保障农牧民了解并学会适合自身的技能,达到增加经济收益、摆脱贫困的目的。例如,可以将农牧业与餐饮业、旅游业等热门产业结合,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丰富生产经营模式,使农牧民彻底脱离贫困。

3.3 落实产业帮扶脱贫政策

产业帮扶脱贫政策是脱贫攻坚战最重要的根本和保障,西藏自治区政府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资源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进行适宜农业、畜牧业的地区划分。在农牧业精准帮扶过程中要做到:1)精准识别,掌握各地区从事农牧业贫困人员的具体数量,将统计精度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精准扶贫;2)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例如,农牧民可以建设优质奶业中心、绿色水果直销基地,充分利用西藏地区空气质量高、无污染的特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

3.4 推广农牧业信息化发展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西藏地区农牧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产业。通过互联网购物平台,将具有西藏特色的农作物、水果、奶制品等商品信息发布到平台,使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乃至世界。销售范围的扩大会直接提升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有助于农牧业的发展。因此,促进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落实农牧业精准帮扶政策。

4 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经验分析

4.1 要明确精准帮扶对象

政府若想做好精准帮扶工作,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农牧特色产业。根据经验来看,要将农牧区的种植、养殖和传统手工业作为重点帮扶的特色产业,在政府的资金支持及科技支持下,生产出具有西藏特色的农副产品及肉制品,制造出富有西藏文化的手工艺品,逐步建立起西藏农牧业特色品牌。

4.2 要使精准帮扶模式科学合理

政府对于精准帮扶模式的选择是决定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农牧业特色产业支撑的关键。从西藏农牧区的精准扶贫建设发展经验来看,精准帮扶模式选择的正确与否与农牧民经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西藏自治区在未来进行精准帮扶建设时,要积极分析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5 结语

总而言之,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帮扶模式的建立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机遇。西藏自治区政府在进行精准帮扶模式建设时要以“精准”为核心,确定帮扶对象,合理利用资源,灵活采取帮扶措施,丰富农牧业贫困家庭的增收渠道,扩大农牧业产品的销售范围,帮助西藏农牧特色产业彻底打开销售渠道,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精准帮扶模式建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圆圆.西藏农牧业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4):45-46.

[2] 何劲.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234-23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牧业精准扶贫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内蒙古惠农惠牧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