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缨花仍在开

2019-11-22李小松

滇池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缨花猪崽火塘

李小松

在我曾经工作过的矿山,每到春天,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野花。最惹眼的就是马缨花,它盛开时满树彤红,宛如一尊披着红纱的塑像,傲然屹立在万绿丛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分配到矿山工作,立刻就被马缨花迷住了。听工友说,在山的那边,有一棵马缨花特别高大茂盛,被誉为神树。赶上星期天,我登高远望,果然看见对面山上万绿丛中一点红,极具诱惑力。于是,我不假思索,立刻向对面山上奔去。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从小生活在城市,不知望山跑死马的厉害,以为只要认准方向,下坡上坡再上坡,然后就可以手到擒来了。谁知翻过了一座山后,还有高山在前头。更不幸的是,一进入荆棘丛生的山谷,很快就迷失了方向。我四处乱窜,越窜越迷茫。七八个小时过去了,仍不知路在何方。当时,看马缨花的念头早已无影无踪,一心只想找回矿山的路。山高林密,四周阴森森的,山风袭来,气温骤降,虫鸣阵阵,怪鸟哀鸣,我心里开始发毛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又冷又饿又害怕,本能地发出了喊叫:“有人吗?快来救救我!”

我的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凄厉而又悲凉。回声过后,周围仍然是一片寂静。山间多迷雾,鸟鸣谷更幽,这种幽静,使我心惊胆颤,再次发出嚎叫。正当我已经绝望,考虑如何过夜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声音,“喂,你是矿上的老工人吗?”得到我的回答后,她又大声喊道“喂,你等着,不要乱跑,我马上过来找你。”

找到我的人,是一个上山找猪草的小姑娘。这小姑娘大约八九岁的样子,她浑身沾满枯叶杂草,气喘吁吁,满脸汗珠。问明情况后,她叫我坐在原地不要挪位置,她去拿了背篓就来领我出山。原来,这个姑娘心实,听到我的呼叫,立刻从山坡上连爬带滚而来,见我并无大碍,只是迷了路,这才想起自己的背篓不能丢。

她找回背篓后,叫我小心一点,跟着她走。她告诉我,她名字叫阿苇,她说:“你走岔路了,这里离矿山有十几里路,天快黑了,今天根本回不去。不如跟我到寨子里歇一晚,明天一早我送你回去。”我滿怀感激,尾随着她。一路上,她背着装满猪草的背篓走在前面,瘦小的身躯被压得直不起腰来,我真想上前帮她一把,但因乱窜了一天,身心疲惫,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随缘随分,跟着她在天黑之前走进了山中的一个小寨子。

阿苇的家是一间三十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原来是两层,上层因多年失修,已废弃不用。下层进门的左边隔了一堵木板墙算是里间,其余空出来的十多个平方算是堂屋,进门右边有一个一米见方的火塘。屋里光线很暗,我眯着眼仔细观望,除了一张靠墙的供桌,什么家具也没有,连火塘边人坐的凳子,都是一些原木墩子。我心里想,这个家真是穷得够呛,如果贼进来了都要倒贴脚印。

阿苇进屋后,放下背篓招呼我在靠墙的一个木墩子坐下,她扒拉了一下火塘,重新加柴燃烧,并点燃了一截松脂作照明。她让我坐的这个位置不错,烤火方便,烟熏不着,还能靠墙养腰杆。她找来一口小吊锅,在里面加了一些水,然后进里屋跟一个老人叽哩咕噜地讲了一番民族话,拿着一碗玉米面和两个鸡蛋出来了。

水烧开后,她倒了一碗给我,有点难为情地对我说:“工人老大哥,我家没茶,只能让你喝白开水。”我渴得要命,一路上几次想喝冷水,都被她禁止了。她告诉我,这一片山的水不能喝,喝了会中毒。(后来我才知道,我迷路的那个山谷,名叫黑水箐,那里面渗出来的水,砷硫严重超标,连鸟都不敢喝)。她们喝的水全是从另一座山里流出来。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有点后怕,幸亏我在山里乱窜时,没有找到水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能喝到无毒的热开水,我心足矣,哪里还敢奢望什么普洱茶龙井茶。

在我喝水的时候,阿苇把那两个鸡蛋磕开下锅,又加了些玉米面不停的搅拌。玉米糊糊煮好后,她全部盛在一个大土碗里,端来给我吃,我迟疑一下,问道:“全部给了我,你们吃什么?”

阿苇说:“我们寨子的风俗,好东西要先敬客人,你是工人老大哥,要先敬你。”我又累又饿,连客气的话都懒得说,接过碗就稀里哗啦地吃了起来。

阿苇在火塘上换了一口大锅,将洗好的萝卜切成块和一些青菜放进锅里煮,煮得差不多了,才向锅里撒了一些玉米面,经过一番搅拌,挑玉米面多的盛一碗端进里屋。她走出来后,自己也随便盛了一碗,刚要吃,突然又放下碗进里屋抱出来一只刚断奶的小猪崽。她像抱婴儿一样,轻手轻脚地把小猪崽抱在怀里,自己嚼烂那些瓜瓜菜菜,又吐出来喂给小猪崽。她吃一口,喂小猪崽一口,那种关怀备至的神态,很像一个慈祥的妈妈在哄小孩子吃饭。

我问阿苇,锅里煮东西为什么不放点油盐。她告诉我说,家里没油,盐巴刚吃完。她的语气十分平淡自然,我的心却仿佛被某种尖锐的东西刺了一下,一时哑然,便默默地端详起她来。她脸色苍白,神情疲惫,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褴褛的衣着紧箍着瘦弱的身子,让人看了心酸。阿苇小小年纪,在艰难困苦中无声无息地承担着生活的重担,此情此景,让我心中百感交集。

阿苇喂猪的方式,我是第一次见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许多都搞不懂。我知道这里是一个民族村寨,村里的许多人都不会汉语,阿苇小小年纪,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还是昆明腔,这使我十分诧异。还有,里屋里住着什么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什么不出来打个招呼。

阿苇告诉我,她妈妈是汉族,从小在滇池边长大,她的汉语是跟妈妈学的。里屋住的是他爷爷,七十多岁了,前年上山砍柴跌断了腰杆,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爷爷不懂汉语,跟我无法交流,只是叮嘱孙女要好好招待客人。

我问她,爸爸妈妈呢?阿苇告诉我,妈妈叫阿莲,爸爸叫阿岩,他们都已经不在了,现在家里只剩她和爷爷两个人。提到妈妈的时候,阿苇流泪了,她转过身去,擦干眼泪,用一种几乎是哀求的语气说:“工人老大哥,能不能别问我爸妈的事情。”

望着这个突然伤感的小姑娘,我百感交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告诉她,我姓牛,不要叫工人老大哥,叫我小牛哥就行了。

阿苇十分高兴地说:“小牛哥,你真好,不嫌弃我们山里人,我真希望有你这个哥哥!”她又接着说,她家里很久没有来客人了,我能到她家来,她太高兴了。这些年来,心里憋了许多话,一直想找个人说说。

她说得十分真诚,我被感动了。对她说:“阿苇,我也很想有像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妹妹,你想说什么就对我说吧。”

阿苇告诉我,她今年十三岁,上小学五年级,现在已经停学了。她的话,让我有点吃惊,严重的营养不良,使她发育不全,十分瘦弱,只像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我问她,平时家里吃的都是这些山茅野菜吗?阿苇说,差不多。她个子小,苦不着工分,家里没钱,只能靠自留地种点菜,有什么吃什么,现在家里还欠着七十多元的外债。

我说你们家里这么困难,村里难道不管吗?阿苇说,村里对她家已经够照顾了,大家都穷,能吃上点粮食已经不错了。有的人家交不上口粮钱,就不分口粮,允许她们家欠债分粮,已经是特殊照顾了。我问她,每年能分到多少粮食,她说一百五十斤玉米。我估算了一下,粮食讲市斤,他们爷俩一个月平均不到十三斤玉米,又没有什么油水,这肯定不够吃。阿苇还告诉我,自从爷爷受伤后,她们家已经两年多没有吃过鸡蛋和猪肉了。我说,你们家养着一只下蛋的母鸡,怎么会不吃鸡蛋呢?阿苇说鸡蛋是有的,爷爷不肯吃,叫她留着换盐巴,爷爷不吃,她自己也不吃。

阿苇还告诉我,村长是个大好人,爷爷住院时,家里没钱,村长发动全寨子的人给爷爷凑钱。前几天还特地从别人家要了一只小猪崽让她养。她希望把这只宝贝猪崽养大后,一半交给国家,得的钱可以还债,另一半留着自己吃。说到这里,她突然眼睛一亮,天真地笑着说:“小牛哥,等到杀猪的那一天,请你一定要到我家来吃杀猪饭。”

我望着她那双真诚而又充满希望的大眼睛,急忙点头说:“到时候我一定来,希望你心想事成,快快把小猪养大。”

我又接着问她,这小猪还小,怎么会上山找这么多猪草。阿苇告诉我,因为欠了小猪的情,她每天放学后都要上山找猪草送给人家。我问,是那家人要求的吗?阿苇摇摇头说,不是,妈妈教过她,一个人要有感恩之心,欠债不欠情,上山找猪草是她自觉自愿的。

在我们交谈中,阿苇不时往火塘里添柴加火,并问我吃饱了没有,如果没饱,她可以再煮两个鸡蛋给我吃。我急忙说饱了。我的确吃饱了,如果在平时,我肯定吃不了那么多。工友曾告诉我,到民族寨子里做客,凡是接到手里的东西,不管难吃好吃,一定要全部吃完。那天一是太饿了,二是如果不把那碗玉米糊糊吃完,我怕主人见怪,所以硬撑着全部吃完。

在火塘亮光的照映下,她的脸有些泛红,这时,我突然发现,她长得十分清秀,如果稍加打扮,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小姑娘。

阿苇嘱咐过我,不要提她妈妈的事,可是她自己却忍不住,翻出一张妈妈的相片让我看,这是一张年轻女孩的照片,穿着学生装的阿莲表情十分生动,一双美丽的大眼晴充满着青春活力。我觉得十分奇怪,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汉族姑娘,怎么会落户到这大山深处。

阿苇告诉我,妈妈是昆明郊区人,家在西山脚下,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滇池,许多的芦苇,所以为她取名就叫阿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能到妈妈的家乡去看一看。

不能再聊下去了,越聊越伤感。我揉了揉眼睛,打了一个呵欠,表示想睡觉了。阿苇察言观色,对我说:“小牛哥,我们家只有一张床,你愿不愿到里屋跟我爷爷挤着睡。”

我说:“算了吧,随便有个地方靠一晚上就行了。”

阿苇说:“那就在火塘边打个地铺吧。”

她拿来两件蓑衣,平铺在地上,又从里屋抱来一床被子,我一看这被子年头已久,又脏又破,还散发出一股热腾腾的酸臭味。我怀疑这床被子是从他爷爷身上揭下来的,立刻表示不要,阿苇叹了一口气,把被子抱回了里屋。她出来后,有点无奈地对我说:“小牛哥,实在对不起,我家太穷了,那两件蓑衣,你只能盖一件垫一件了。”

我问她,你睡在什么地方?阿苇说,前几年跟爷爷睡,现在长大了,搬出来在火塘边睡。我真恨自己多嘴,但实在太困了,管不了那么多,客听主便,将两件蓑衣一件垫在身下,一件盖在身上,两件蓑衣就伴着我在火塘边席地而睡。疲惫的身心使我很快沉沉地睡去。沉睡中隐约感到阿苇一直在火塘边添柴弄火,生怕我着凉。

半夜里,我醒来一次,见阿苇斜靠在火塘的另一边睡着了。她怀里抱着那只小狗一样的猪崽,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我不敢惊醒她的美梦,只是躡手蹑脚地摸到桌子那里,放了一点我的心意,然后又悄悄地回来,躺下后很快又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天已微亮。阿苇知道我要忙着去上班,早已做好出发的准备,见我一睁眼,马上端来一盆热水让我洗脸,然后就出发。她背了一背篓的萝卜、苦菜,还有七个鸡蛋,准备到矿山卖了买盐巴。刚一上路,她就把三个煮好的、热烘烘的鸡蛋递给我。我叫她也吃一个,她不肯,我就把三个鸡蛋全吃了。

一路上,我问阿苇,鸡蛋和蔬菜好卖吗?她告诉我,鸡蛋五分钱一个,有多少都可以全部卖完,蔬菜三分钱两把,不好卖,有时候卖不完就背回去自己吃。她说得很平静,我却觉得很苦涩。她的艰难处境,使我心里酸酸的,恨不得把自己吃掉的鸡蛋全部吐出来。到了矿山后,我忙着赶班,就与阿苇告别了。临走时,我告诉她,为了表示感谢,我在她家的桌子上偷偷放了三块钱和两斤粮票,用一个土碗扣着,记得回去拿。我参加工作不久,月光族,没什么积蓄,那三块钱是我的全部钱财。阿苇感动地望着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一声不吭的走了。

我赶回宿舍,匆忙换上工作服就忙着去上班。快到井口时,正好遇到井下送保健食品的老陈师,他刚从井下送完保健食品回来。我一看他的保健箱里还剩十几个馒头,准备退回伙食团。就赶快对他说,这些馒头我全要了,记在我的账上。另外托他再买两斤盐巴,一起转交给一个在小街子上买菜的小姑娘。所欠钱款,等我下班后,再找他清账。老陈师问清情况,十分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第二天下班回来后,工区长找到我,递给我一个小纸包,我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我留给阿苇的那三块钱和两斤粮票,其中还有一张字条,上面这样写道:“小牛哥,您真好!您托人转交的馒头和盐巴收到了,谢谢您!您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因此您留下的钱和粮票我们不能要。我和爷爷商量后,爷爷叫我天一亮就赶快送回来给您。我到矿山时,您上班去了,所以托您们的领导转交给您。再次感谢您看得起我,陪我说了一晚上的话。另外,您喜欢马缨花,下次我到矿山卖菜,一定采一束最漂亮的送给您。”

我这个人平时极少流泪,但读完这张纸条,我默默地流泪了。为什么流泪,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为了送回这几块钱,阿苇竟来回走了三十公里山路,仅凭这一点,就足够让我感慨万千,心里一酸,眼泪就流出来了。这个可怜姑娘真是可敬啊。

生活的重担,毫不留情地压在这个弱小的姑娘身上,使她过早地成熟懂事了。这个姑娘天性善良,纯洁大度,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一身正气,苦而无怨,遇事总替别人着想,活得有希望有尊严。她的言行举止,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一种悲悯之心油然而生,总想尽自己的能力,为这个穷得硬气的小姑娘做点什么。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发工资的那一天了。拿到工资后,我立刻到商店里买了几个猪肉罐头,还有一些糖果和糕点,阿苇已经两年多没吃过猪肉了,我要让她一次吃个够。另外,我还用心选购了一套小姑娘穿的花衣服,阿苇的衣服实在是太破旧了,像她这么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穿上新衣服,一定十分漂亮。当然,我也没有忘了到医务室去开了一些止痛药,那是给她爷爷的。

人生苦短,世事难料,我赶到阿苇家时,家中竟空无一人。我赶紧去找村长,村长告诉我,阿苇和她爷爷已经死了,昨天就已经办完了后事。怎么会呢?半个月前我还来过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村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谁知道这个小丫头怎么想的,天不亮就上山去采马缨花,结果从树上掉下来,滚到山崖下,当场就不行了。她死的时候,手里还紧攒着一束马缨花。她爷爷听说孙女死了,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头撞在门外的一块大石头上,也死了。按照民族风俗,我们把她爷俩一同火葬了,骨灰就撒在那棵最大的马缨花树下。”

听完村长的讲述,我欲哭无泪,心情反而慢慢平静下来,抬眼望去,远处马缨花仍在开得像火焰般的燃烧,但我却没有勇气前去祭拜亡灵。于是,我把带来的东西全都交给了村长,托他替我前往。我知道,他们祭拜亡灵后,所有的祭品都要全部收回,用到该用的地方,这是一个好风俗,应该尊重。但我特别交代,那一套小姑娘穿的花衣服,请他必须烧在那棵马缨花树下,我要让这套衣服的灰尘,掺和着阿苇的骨灰,让马缨花开得更加热烈。

马缨花仍在开,抬眼望去,似乎越开越艳。泪水在我眼里涌出,使我的视线变得有些模糊,眼前竟然浮现出阿苇的笑脸。她宛如一个身披红纱的仙女,像一朵彩云那样,缓缓地从马缨花中化身而出,她慢慢地升起,脸上带着甜甜的笑,手上拿着一束马缨花,不停地摇晃着,仿佛是呼唤我前往,又仿佛是跟我说再見……

这种不可思议的,如诗如梦的情景,使我产生了一种灵魂出窍的幻觉。在精神恍惚中,我感到自己的整个身体似乎在慢慢地飘起来,像一片云彩那样,静静地飘向那棵高大的马缨花……

“小牛师傅,你怎么了?”说话的是老村长,他满脸焦虑,用手抓住我那摇摇晃晃的身体,使我一下子从发愣的梦幻中又回到了现实。

蓝天白云,山风阵阵,我回过神来,只见远处的马缨花仍在盛开,但阿苇的身影已经像彩云那样逝去了。

蓝天白云,鲜花盛开。大悲之后,心有大悟。人生苦短,恩怨情仇,悲欢聚散,皆是过眼云烟。世间百味,酸辣苦甜,皆是缘分所定。经悲欢,尝百味,飘然离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是人生。人是哭着出生的,活着应敬畏自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死时应无怨无悔,含笑离世。哭着生,笑着死,一切顺其自然。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人都无法逆转过去,人人都无法用如果代替结果。人死如花落,风吹花又开,走完一生的旅程,最终化为一朵盛开的鲜花,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从那天起,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骨灰,也泼撒在马缨花下。但愿我的骨灰,能让马缨花开得更加艳丽。

猜你喜欢

马缨花猪崽火塘
马缨花
9号猪崽儿
卖猪崽
火红的马缨花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如何提高猪崽存活率
火塘情思
吉祥火塘
马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