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2019-11-22封静

大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表现力培养方法

封静

[摘要]健美操是融合了人体力量美与形体美、集合舞蹈、音乐与跳跃运动于一身的高雅体育运动项目,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体育类选修课,健美操对大学生的身心等各方面影响颇深,为广大大学生群体所认可。针对影响大学生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具体因素,提出通过全面引导大学生认知大众健美操,建设社团训练大学生健美操动作技巧,发挥教师的教学影V向力,强化健美操节奏训练过程,注重健美操面部表情训练的方法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力;大众健美操;高校大学生;影响因素;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146-03

大众健美操是人体锻炼的基本手段之一。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它对增进人体健康、塑造形体与娱乐情感具有促进作用。而大众健美操中融入了大量的集体沟通交流元素,这赋予了它一定的社交功能属性。在高校中开展大众健美操教学是希望实现二者兼顾,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表现力与表现欲望,即通过一种韵律、节奏、力度与形体的变化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更多无声的交流与沟通,展示健美操的精美内涵。当然,通过大众健美操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表现力并不容易,这需要了解健美操表现力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

一、健美操的表现力简述

(一)健美操表现力的基本内涵

实际上,与健美操一同展示的音乐、舞蹈、体育艺术等内容都具有各自的表现力,在结合了表演者的舞蹈表演过程后,这种表现力就被直观地展示出来,它具有增进健康、塑造形体、愉悦人心的作用,这也是健美操能够风靡全球的原因。现代大众健美操虽然能锻炼身心,但它的本质目的还是表现自我,表现舞蹈者的力量美、形体美与舞蹈美。这些美都是动态的、时刻变化的,是充满了艺术性与观赏性的,这就是健美操的表现力。在我国,高校大众健美操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展开,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表现力,让他们在锻炼身心的同时活跃个性,激发大学生固有的主动表现欲望。在各种动作的舒展过程中,大学生的舞蹈力度、节奏感、动作与音乐的紧密衔接都有所展示,这种展示对大学生非常有利,需要予以鼓勵并结合理论实践深入探讨其培养方法。

(二)健美操表现力的基本途径

高校大众健美操表现力的展现源泉就是大学生的体态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肢体部分都应该被调动起来,跟随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案与节奏动起来,这是培养学生表现力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因为有一些学生会表现出对健美操表现力的不足,这时教师要针对他们展开加强性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将节奏美、韵律美、协调美、力度美与幅度美充分融合起来,这也是健美操教学中表现力实现的最基本途径[1]。

二、高校大众健美操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目的

健美操有三种分类: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和表演健美操。其中竞技健美操与表演健美操对运动员动作的要求最为严格,而健身健美操顾名思义,它是以锻炼人们身心为主的一种休闲健美操方式。出于对能力及安全的考虑,高校健美操恰好属于休闲健身健美操,它不涉及复杂灵活且高难度的动作,只希望通过大众健美操这一运动形式活跃大学生的身心,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表现欲望与表现力,这对拓展大学生的个性化非常有好处。高校增设大众健美操课程的又一大原因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力与注意力。在传统教学体系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经常处于紧绷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过于懈怠,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可以投入到体育运动上,大众健美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高校选修课中的鸡肋,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大力推行大众健美操教育,希望通过它来引导大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身习惯。健美操对集中大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也有好处,可间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2]。

从寓教于乐的角度来说,将大众健美操教学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有它的优势,那就是愉悦大学生的身心。大学生通过集体参与健美操学习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助互通,通过共同参与解决某些问题,大学生可以修正自我认知缺陷,完善自我人格,健美操学习过程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交朋友,这也间接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一举多得。

三、影响大学生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具体因素

影响大学生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具体因素涉及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场地三个层面,这些影响因素或主观或客观,基本上代表了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与大学生表现力培养之间的所有关系内容。

(一)学生层面

学生是大众健美操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与教育对象,针对他们的表现力培养影响因素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

1.学生的基本身心素质

实际上,大众健美操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它是对大学生身体潜能的深度挖掘,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有帮助。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美、动感的健美操动作结合富有节奏性、活力性的动作内容抒发美好情感,释放不良情绪,充分享受健美操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乐趣。可以说,健美操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展示自我魅力与活力的小舞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考查学生的健美操灵活性与协调能力,对那些肢体动作能力偏差、表现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常情况下,这类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他们可能不敢表现太夸张的动作,或者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心理辅导结合健美操动作来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大胆、果敢、自信的学习精神与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2.学生的内在气质

如果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分析,大学生的气质培养非常关键。在大众健美操中,气质影响了大学生的情感表现,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过程,甚至还影响了他们性格特点的发挥,这些都是大学生表现力体现的关键点。总的来说,艺术表现力应该与大学生的内在精神气质及外在动作表现相关联,甚至是形成一种统一关系。结合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学说,其中胆汁型气质的学生最为活跃,他们具有不可遏制的不平衡型神经运动能力,因此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而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则表现为相对忧郁拘谨,他们不容易在大众健美操教学活动中兴奋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这些因素,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内在气质与性格,以在大众健美操教学中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外在表现力与表现气质[3]。

3.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熟练性把握

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具备充分的表现力与表现欲望。许多学生由于喜爱大众健美操,所以在做动作时也非常自信,能够将一套动作快速熟记,并不断展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在《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的第二套健美操中就含有6级动作内容。这一套动作相对复杂,如果学生无法熟记动作,就可能会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出现停顿和不连贯。如果学生在健美操练习时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思考动作上,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展示就无从谈起[4]。

4.学生对健美操动作与音乐节奏的一致性把握

在健美操学习中,学生需要把握音乐与健美操舞蹈的节奏,将节奏作为学习健美操的主体灵魂,把握音乐节奏与健美操动作的一致性。有些学生在健美操练习过程中的节奏感很差,其所表现出的动作慌乱无序,导致音乐与舞蹈动作成为负担。此时的学生必然会丧失表现力,在整套健美操动作中都缺乏生气,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进而失去自信心。

(二)教师层面

1.教师对健美操动作的编排

健美操舞蹈动作编排过程非常复杂,教师需要拥有相对缜密的思维逻辑,结合健美操的风格特点编排动作,凸显健美操的结构美感、动态美感与音乐美感,同时也要通过合理优秀的编排激发学生的表现力美感。在编排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征,在充分了解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后给出合理的创编内容,保证健美操达到预期的创编目标,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实际上,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围绕学生的表现力优化创编动作,创编学生所喜欢的健美操动作,更好地开展教学。

2.教师对音乐及服饰的选择

教师要懂得如何选择音乐与服饰,这是健美操教学中的两大关键点,也是提升学生健美操表现力的关键。为了有效锻炼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然后配合某些舒展动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正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各种音乐及服饰进行编排,为了展现学生的表现力,其编排幅度与力度还要更大一些,在发挥学生表现力的同时也要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当健美操编排内容极具活力且具有盛夏气息时,就可以结合泳装为学生设计服饰。服装的设计应开放且有活力,再配合轻松动感的音乐,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学生的表现力。

3.教师的艺术修养

大众健美操本身具备艺术特征,所以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自身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艺术修养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鼓励他们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挥。拥有良好艺术修养的教师其思想也是开放的,在教学中不会过分拘泥于学生的动作,他们会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多元的教学空间,与学生共同探讨、互动展开教学过程,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活力四射,而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潜移默化地激发出来。

(三)场地与器材层面

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提供完善的场地与器材条件,保证学习环境的舒适性。客观来说,专业化的器材与场地会带给学生一种临场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力,这对学生学好健美操来说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沉浸感。

四、通过大众健美操教学培养高校大学生表现力的方法

大众健美操教学在我国高校拥有极高的人气。如何在大众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表现力,以下简单介绍五点。

(一)全面引导大学生认知大众健美操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大众健美操这一体育项目。许多大学生到高校以后才刚刚接触健美操,他们对健美操的认知非常浅显,可能无法理解健美操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展开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以此来判定学生是否已经融入了健美操的舞蹈音乐情绪中。如果大学生已经全面认识了大众健美操,他们的表演过程一定是热情洋溢、表情自然的。教师要多从兴趣动机层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他们能够倾心于对健美操动作的模仿、体会与表现之中,展现自身的表现力。

(二)建设社团训练大学生健美操动作技巧

高校要建设健美操社团,利用小团队教学训练大学生的健美操动作技巧。一般来说,一个小团队设置为6人,可以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和协调能力差、表现力不强的大学生融到一组中,以实现互补。教师主要通过团队表演健美操来锻炼某些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表现力,即要求他们能够融入团队,在优等生的熏陶与带领下提高自身健美操的表现能力,让他们逐渐变得不再胆怯,而是大胆、活跃起来。这不仅仅是对他们表现力的激发,更是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这对他们的身心成长也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5]。

(三)发挥教师的教学影响力

要发挥教师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力,让教师成为激发培养学生表现力的主导力量。教师的言行举止会让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思想意识发生改变,这可确保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保持相对愉悦、兴奋的心态,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感染。通过一些示范性动作,教师就能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全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众健美操表现力,并让学生效仿表达出来。这种带动作用只有教师才能为学生带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认真体会教师的示范动作变化,并掌握体现表现力的有效技巧。

(四)强化健美操节奏训练过程

上文提到,健美操的节奏是展现表演者表现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健美操的节奏训练过程。教师可采用传统击掌和口令的方式反复训练学生的健美操音乐韵律节奏感与舞蹈动作节奏感,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形成肌肉记忆。比如说,教师健美操音乐节奏打拍子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通过节奏变化来引导学生增强艺术表现力。

(五)注重健美操面部表情的训练

微笑是表现力的直接体现。在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健美操面部表情变化,并加以训练。实际上,面部表情在健美操中体现为一种礼仪,是对欣赏者的尊重,能传达表演者一种充满活力的表现意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们配合动作和表情,始终保持微笑,要让大家看到牙齿(露出8颗以上的牙齿)。同时,微笑也能愉悦学生的心情,使他们更愿意表现自我,这对提高健美操的吸引力与活力,对学生的表现力与身心健康成长、对健美操表演过程的完善都十分有利[6]。

五、总结

在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要体现出它的青春活力。教师可以结合本文提到的多个方面来展示学生的表现力与表现欲望,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凸显健美操教学中强烈的音乐感、节奏感和愉悦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邓艳香,杨元英,钟江宁.浅析高校大众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广西),2009 (1):91-94.

[2] 张利.河南省高校实施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3]王丽华.高校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自我展示与表现力相关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0.

[4]见丽.高校培养学生健美操特长对其就业发展的影響[J].飞天,2011( 24):159-160.

[5]邹志远.影响大众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8):163-164.

[6] 肖盼,苏亚宾.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大众健美操表现力培养策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4):64-66.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表现力培养方法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纤变墨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