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11-22罗梅朱红梅韩佳珊

绿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解决方案问题

罗梅 朱红梅 韩佳珊

摘要:指出了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崛起,共享单车与日俱增,但在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共享”变“私享”、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等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体现出少数人道德观念的缺乏、制度的不完善、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更从本质上反映出公众共享伦理所存在的漏洞。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共享单车;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263-03

1引言

共享单车的出现实际是上是“互联网+”时代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之举,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它方便、快捷、低碳环保,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频频出现了各种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促进共享单车良性健康发展。

2共享单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共享单车的出现,对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在人们享受它带来的巨大便利时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2.1“共享”变“私享”

共享经济中最主要的是共享两个字,所谓共享就是强调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分享,使物品获得重复高效的利用。它发挥了闲置物品的剩余价值,使资源得到了共享,方便了人们生活,然而,它的“共享”也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在身边的一些居民区内,可以看见许多共享单车摆放在院内,有人甚至将车搬进楼道里,将二维码毁坏据为已有。还有一些人甚至给单车私自加了“新锁”。由于共享单车注册时是用微信、支付宝、手机号,而这些都是需要实名认证的,所以未成年人是不能够注册共享单车的,于是家长就用他们自己的账号解锁共享单车,解锁密码后,就把二维码刮毁,获得对车子的永久使用权,使单车由姓“共”改成姓“私”。仅为内心那一己私欲还有一部分通过采用侵占、盗窃、等方式,把共享单车变为“私享单车”。

2.2乱停乱放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产品。减轻了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因此倍受人们欢迎,随着共享单车不断的扩充,问题也接踵而来,共享单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桩停放、即走即停。由于具备一定的公共性又比较自由的特点,使得有些人有了“在路上有没有摄像头,不是自己的车,也无人监管,想停哪就停哪”的心态,把车随意停在街道、马路边、公交站牌边、草坪中,造成道路拥挤,秩序混乱。共享单车本该是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而如今却造成拥堵交通,影响秩序的尴尬局面。

2.3恶意损坏

随着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增加,空间区域有限,以及共享单车随骑随停的特点,以至于部分人乱摆乱停,占了街头做生意人的一席之位,影响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于是他们就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对待这个共享时代下的“新生儿”。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便遭受各种恶意损坏,车身上的二维码被涂毁,各种各样的共享单车被无序地堆积成一座座杂乱的“小山”,还有部分人出于不同的目的把单车的车把、车篮等零件拆卸,满地乱扔,破败不堪。这些人行为实在恶劣,令人发指。越来越多的恶意破坏单车的行为出现在街头,共享单车健康文明发展遇到阻碍。

3共享单车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3.1个人利己主义的影响

利己思想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就开始生根,所谓利己主义就是指在生活中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看作是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但由于利己思想与中国社会所追寻的道德标准是相违背的,所以利己思想为主流思想所排斥,但其却并没有绝对的消失,其一直潜藏于人们的意识结构中,一直在寻求合适的机会。当代共享作为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具有自由、方便、快捷的特点,这一特点为利己思想找到合适的土壤。部分人为了自身的个人利益抱着“反正也无人监管,反正是公家的”的错误心态,任意妄为,不仅暴露了自身价值观念,也损害了公众自身的利益,从而阻碍了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

3.2公民道德意识薄弱

社会公德对保证人们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活动中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的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体现。通过长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社会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依然跟不上经济发展水平,道德意识水平还仍比较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自我约束能力,在共享经济下,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如果人们按照内心中那条无形的绳索来时时刻刻束缚着自己,就不会存在乱停乱放,恶意损坏此等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了。另一方面,教育方面的缺失,从教育上来看,中国的教育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陶冶,偏重于道德教条的灌输,导致一些人即使受了教育,素质仍然很低。为使共享单车顺利推广需要人们思想道德素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思想道德素养与行为实践同行。

3.3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法律有一条主要功能就是按照社会秩序和行为规则要求来保证人们的正常社会交往,其所维护的是现存的秩序。法律的性质决定其属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法律制度处于不断长期完善的过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制度,但是,由于现行的法律规定在面对共享单车这个新型的事物时,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使得政府在执行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共享单车在使用时遇到的问题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所以监管难度增加,这也恰恰说明政府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3.4诚信体系不完善

从古至今诚信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然而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有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面临个人诚信体系不完善,具体的奖励及惩罚制度还尚不明确。这也使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出现乱摆乱放,肆意损坏,单车搬回家等不文明现象,许多用户将诚信二字抛之脑后,因为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损失,所以更加肆意违规使用单车,使得共享单车文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共享单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克制利己私欲。合理利己

为了共享单车文明有序发展,人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在自身利益與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学会克制和调节自己的个人私欲,合理利己。所谓合理利己,就是在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做到合理的去实现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意识对人们的影响较深,人们旧思想的改变可以说是一场长久战斗的过程。只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不损害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前提,合理实现自身利益,那么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中的不文明现象就会减少。

4.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4.2.1加大对用户个人的宣传力度,树立文明骑行导向

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或者是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公众文明骑车,合理停放单车,自觉践行社会公共制度。

4.2.3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齐行并重

这三者是个不可分割的主体,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通过日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养,在教育中注重学生人格的陶冶以及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4.2.3再次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增强实际效果,鼓励自发的民间公益团体,积极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的维护,以实际行动带动公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任何条件下都要遵守思想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时刻自律,从而使这些高尚的道德品质内化到日常的行为习惯中。

4.3健全法律法规

4.3.1政府完善非公共机动车管理机制

政府对非机动车都设置明显的停车标记,然而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使用,以及共享单车随走随停的特点,这就导致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居住区和商业集中区这类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就会出现停车区域供应不足,于是开始乱停乱放,产生诸多不文明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发行量进行一定的限制,又或者设置多一些标志明显的停车区域对停车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改进原来有非机动车管理法规所存在的不合理地方,对于侵占、破坏、违法骑行、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出台详细处理规定,维护文明用车法制环境。

4.3.2完善相关监督制度

由于共享单车独特的特点,其自由模式使得监管变的难上加难,政府应综合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实现对交通道路的全面监管,对于违反规定,乱停乱放影响城市秩序的不文明用车行为,时刻进行严格监管,避免人们存在侥幸心理。

4.4完善诚信体系

4.4.1健全激励与惩罚并行制度

对于生活中人们遵守诚信的行为进行鼓励或奖励,比如对遵守信用的用户可以采取减免租车费用、奖励现金红包等方式,使诚实守信者可以切实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一定的奖励,从而能够继续保持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引导公众诚信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方式的改变。

4.4.2健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个人信用信息记录

政府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健全诚信体系制度,对于一些失信行为采取相应的实质性惩罚,不能使人们存在“我即使不守诚信也无人所知,也并没有受到损失”的侥幸心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完善信用记录系统。在以银行记录或者芝麻信用的等信用记录基础上,对实名注册的用户采取信用评分,如果有恶意破坏,私自上锁等不良信用的,应对其采取一些惩罚,让部分人不得不诚信,规范其文明用车的行为,实现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4.4.3加强诚信宣传教育

不断加强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学习诚信道德模范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德,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解决方案问题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倾斜解决方案研究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2016中国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