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2019-11-22赵敏
赵敏
【关键词】 寄宿制小学;心理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054—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校布局调整,很多农村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这些学生从小离开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尤其是刚步入青春期的高年级学生,受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所面临的成长发育、同伴交往、升学等压力增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明显增多。寄宿制学校环境相对封闭,为了便于管理,会限制学生的活动时间和自主性,这使得经常处在这种紧张而单调的学习生活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集体生活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因为个人性格差异等因素引发矛盾。所以如何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学校当前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多渠道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 召开主题班会,提升学生心理核心素养。根据班级情况在开学初制订相应计划,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安排提升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系列主题班会,班主任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心理问题,讲解简单的解决办法,避免因发现太晚对孩子成长造成影响。
2. 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做到早预防早纠正。小学生会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青春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及矛盾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心理上存在着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所引起的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有很多:既反抗又依赖、既固执又多变、既勇敢又胆怯、既骄傲又自卑等等。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变得更为敏感,更加细腻,对自我也备加关注起来。对这些矛盾多变的青春期发展性特征,每位教育者必须了然于心,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通过和他们一起聊天,一起活动来了解班内情况,摸查学生心理状况,尤其对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以及患有疾病的学生更要建好档案,定期谈话、辅导,多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尽量避免不健康心理的出现。
3. 在各科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教学时,若出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辅导。如语文课中,可结合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探讨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久而久之在各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会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4.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为学生注入心理正能量。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不仅使不同才能的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增进人际交往,建立自信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但离不开家长的密切协助和社会的支持配合。因此抓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强家校联系和密切协作,学校也应当主動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1. 用真诚和爱心打动学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一些暖心的小举动来增进师生感情,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如在学生生日时送给一份小礼物或一句鼓励的话语。当学生心里有想法或委屈时,主动与其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等。
2. 借助家长培训,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平时性格内向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一般隐藏得很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一定能及时察觉,这就需要家长的协助。学校可以在召开家长会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定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单,在家校微信群中分享心理健康小视频和文章等,让家长了解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提高家长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总之,在农村寄宿制小学,老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从童年起就拥有健康的体魄来迎接快乐的学习生活。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