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版图里的“小而美”集群

2019-11-22金雅银徐凤王雷

当代工人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兴城海盐阜新

金雅银 徐凤 王雷

2018年5月,阜新市十家子玛瑙小镇、辽阳市小北河袜艺小镇等11个小镇入选辽宁省第一批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辽宁省的其他乡镇也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区域内形成了集聚度高、投资强度大、极具鲜明特色的轻工业产业集群。这些乡镇以商品为媒,通过打造一个集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乡镇经济综合体,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名片,全面实现了乡村振兴。

透过这些“小而美”的经济小镇,能触摸到人世间的暖和热。这一暖一热,其实是辽沈大地必须具备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活图景。

這个小镇有点儿咸

行走在大连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的中心街路上,中国海盐之乡、中国北方死海之海盐世界公园,大连盐化集团、盐化医院……遍地尽是“盐”字招牌,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咸咸的味道。

“盐”之于复州湾,犹如水之于鱼。千年传承,复州之魅,靠的就是“盐”。

复州湾街道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海盐文化历史悠久,海盐产业地位突出且盐田湿地资源丰富。辖区现有海盐生产及深加工企业20余家,海盐年生产能力已达90万吨,占东北地区海盐总产量及销量的80%。其中,尤以中国四大盐场之一的大连盐化集团为龙头,从1848年发端,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春秋时期的《管子》“地数篇”中就有“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意思是说齐国的“渠展”与燕国的“辽东”都盛产海盐。明洪武14年(1381年),复州即设盐百户和煎盐军,管理和经营盐业事务,在金城子的城门石匾上就刻有“盐城”两个字。当时海盐的生产方法是“煮”,直到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一个叫刘官的山东人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复州湾南海头,开始用“晒盐法”生产海盐,从此结束了该地区的煮盐史。

从抬筐收盐到联合收盐机机械化作业,从风车取水到盐田升级改造,资源丰富的复州湾见证了中国制盐工具、制盐工艺流程发展演变的过程。来到复州湾,翻开尘封的档案,“盐锅子”、人工扒盐、盐筐装车……一幅幅关于“煮”盐、“晒”盐、收盐等传统工艺的老照片,无不诉说着这里“盐”史的源远流长。

“那个叫刘官的人就是我们的先祖,近300年来,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薪火相传,让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上了人们的餐桌,这是精神传承,也是历史见证。”在当地某大型盐化企业上班的刘先生骄傲地说。

70年走过,作为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资源型工业重镇,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发展中,复州湾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挖掘盐文化、放大盐文化,做一篇盐文化的大文章,复州湾在行动。于是,2017年,“中国海盐之乡”花落复州湾。

今天,当您置身于因“盐”而闻名的复州湾,放眼蔚蓝天空下的“百里银滩”,它犹如一块巨大的调色盘在渤海岸边闪烁。而盐文化就是调色盘里的浓墨重彩,你不仅能够嗅到小镇咸咸的味道,更能体验到观光小火车、古法制盐、盐泥理疗和真正的“死海不死”等系列盐文化。

复州湾,这个小镇有点儿咸,这个小镇还有点儿绿,“景观盐田  旅游工厂  田园产业”的发展新模式,让复州湾咸的精神、绿的美丽。

满街都是“比基尼”

3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就是在大海里捕捉鱼虾蟹维系生活。“泳一代”们只是闲暇之余在房前屋后一针一线地缝制出几件“泡泡泳衣”,拿到市场吆喝售卖,贴补家用。

30多年后,一项数据表明,全球每卖4件泳衣就有1件产自这里。设计师发挥想象勾画缤纷图案;销售人员在电商平台上与买家你来我往;泳装企业家则每天忙碌地飞往世界各地,在谈判桌上成交着一笔笔千万甚至上亿的订单。

这里就是中国泳装名城——葫芦岛兴城市。

兴城泳装产业经过30余年的创新转型升级,237个行政村已有128个村建立了泳装加工厂,企业规模逐步由作坊发展成产业集群。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布料手艺人喜欢在傍晚时分,聚集在村口,一边聊天纳凉一边缝制“泡泡泳衣”。周末时,大伙儿搭伴儿到秦皇岛小市场售卖,“一次赶集赚的比当时月工资还高。”兴城市英华泳业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娜回忆说:“当年姥姥带着家人一针一线开始了泳衣创业。”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城第一家泳装企业——兴城远航泳衣厂正式挂牌。随着“远航”商标逐渐畅销,兴城家庭式作坊制作的“泡泡泳衣”,让勇于吃螃蟹的探路者走上了富裕之路。“泳一代”不仅自己“”出了第一桶金,还带动亲朋好友一起干。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连带效应,来料加工的泳装作坊逐渐在众多村镇里涌现出来,大大小小的厂子越来越多,规模十分可观。

1986年,年轻的刘雪艳背着亲手缝制的100件泳装到北戴河海岸推销。那时候的她恐怕想都不敢想,有一天自己会建立一个拥有5个分厂、2000多名员工的“泳装帝国”,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

时光隧道在“蜜蜂牌”脚踏缝纫机的针脚下穿梭了30余年,这期间,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们、风华正茂的大姑娘们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敢想、敢干、敢拼,冲刷出兴城泳装细软银滩上的婀娜与精彩。20世纪90年代,“牛人”李海峰第一次把泳装卖出了国门,兴城泳装人的梦实现了。

2009年至2010年,兴城泳装在海外掀起并购热潮,多家龙头企业作出了并购国外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战略部署,第一个出手的,又是李海峰。发端于“草根”的兴城泳装,终于登上了国际市场的大舞台。

于是,2011年8月,兴城这个靠泳装出名的小镇再次热闹起来,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纷至沓来。街市上,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首届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泳装文化节开幕了。3090名模特身着漂亮、性感的比基尼,手持各色花束,拼出各式“兴城”字样。英国吉尼斯总部委派认证官当场认证了此次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比基尼沙滩活动纪录。在接下来的8年中,一年一度的盛会成了兴城人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

如今,兴城共有泳装生产企业1200余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产量达2.2亿件套,年产值超140亿元,产品远销俄、美、非、东南亚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怪不得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海的地方就有兴城泳装。

金山银山不如“玛瑙山”

2018年9月,世界著名珠宝设计和制作大师杰克·巴龙接到了一份来自中国辽宁阜新市的邀请,他受邀参加中国·阜新第十三届玛瑙文化旅游节。神秘的东方、崛起的中国,让杰克·巴龙感到兴奋,但他更好奇邀请函上的“世界玛瑙之都”字样,阜新市十家子镇,这个杰克·巴龙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是如何成为“世界瑪瑙之都”的?

带着心中的疑问,杰克·巴龙一路风尘来到阜新十家子镇,眼前的一切让他叹服了:城内琳琅满目的玛瑙商城,镇内鳞次栉比的玛瑙工坊,享受国际赞誉的玛瑙雕刻大师杰克·巴龙坦言,“世界玛瑙之都”十家子镇当之无愧。当杰克·巴龙被十家子镇征服时,美国雕刻大师佩瑞·戴维斯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他,因为佩瑞·戴维斯一个月前就已经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雕刻工作室。

翻开阜新的《地方志》,对于十家子镇的描述一定绕不开玛瑙。阜新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采掘、加工、使用玛瑙了。清乾隆年间,阜新的玛瑙采掘及加工业达到了鼎盛时期。据《清实录》载:“阜新地区‘开挖窑洞十六,窑工千人,南部设有商邑”。相传清代宫廷摆设的雕件及王公贵族所佩戴的玛瑙饰物,大多取材、加工于阜新,玛瑙水盂、鼻烟壶、佛手、龙盘等均是当时的标志性制品。

十家子镇玛瑙更是以储量大、加工品种多、色泽全、纹理美、质地优而著称。因为玛瑙加工历史悠久、能工巧匠频出,十家子镇也成为阜新市玛瑙加工的集中地。

玛瑙吸引了工匠,工匠成就了玛瑙,在这种融合交汇中,十家子镇历经千年风雨一路走来,便形成了如今的“世界玛瑙之都”,十家子镇玛瑙雕刻艺术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十家子镇玛瑙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玛瑙产业化链条,拥有相对独立的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加工集散地,占领国内玛瑙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欧美、韩日等30多个国家。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玛瑙工匠从十家子镇走出,他们将玛瑙工艺带到世界各地。同样,每年也会有大批的玛瑙工匠不远千里奔赴十家子镇,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最完美的玛瑙原料,感受最顶级的玛瑙雕刻工艺。

猜你喜欢

兴城海盐阜新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最创新】后发先至,科技兴城
粗海盐
粗海盐
海盐可可
周兴城:做个扎风筝的人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
加强原创意识加大对地方文化的发掘
李岚清——阜新经济转型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