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蔬菜产业发展及其启示

2019-11-22郭君平薛桂霞周向阳

中国蔬菜 2019年11期
关键词:摄入量蔬菜日本

郭君平 夏 英 薛桂霞 周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于2019年6月考察调研数据资料,深入剖析日本蔬菜供需变化规律与特点。生产方面:蔬菜种植总面积“20年连降”,不同指定蔬菜的种植面积变化差异明显,蔬菜总产量出现长时段“阶梯式下滑”,总产值及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双降”。消费方面:人均年蔬菜摄入量呈“逐浪下降”之势,人均年黄绿色蔬菜摄入量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趋增,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长期持平后随人口下降逐年攀升;人均日蔬菜摄入量不足且随年龄不同呈阶段性变化。贸易方面:近十余年蔬菜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呈“逐浪上升”之势,同期蔬菜出口量和出口额虽均有所增长,但变化轨迹和程度不同,且蔬菜出口地理分布渐趋均衡化。

蔬菜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季节性强,具有鲜活易腐、需求弹性小、价格波动大的特性,其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关乎国计民生(邵兵家和陈永福,1997;尚超和张佰清,2011)。为推动中国蔬菜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质量兴农调研组于2019年6月下旬考察了日本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基于所获得的历史资料和最新数据,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发现日本蔬菜生产、消费、国际贸易的变化特点、规律及其产业管理经验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1 日本蔬菜生产变化趋势

蔬菜生产在日本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伴随工业、建筑和道路用地面积的增加,农业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加之劳动力相对不足、生产成本高企等原因,日本蔬菜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总体呈现递减趋势。

1.1 蔬菜种植总面积“20年连降”

受膳食结构、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日本的蔬菜种植结构与中国不大相同。目前日本农家种植的蔬菜有34科129种154类。按产值大小比较,日本果菜类蔬菜主要以甜玉米、南瓜、黄瓜为主,叶菜类蔬菜主要为甘蓝、洋葱、菠菜,根菜类和茎菜类蔬菜主要为马铃薯、白萝卜和胡萝卜。由图1可知,1998~2017年日本国内生产能力日益弱化,蔬菜种植总面积从50.9万hm2逐年减至40.6万hm2,降幅达20.24%,年均减少1.18%。当前日本约有455万hm2耕地,蔬菜面积约占8.92%。

1.2 不同指定蔬菜的种植面积变化差异明显

日本的指定蔬菜是指市场消费量大且对稳定市场价格特别重要的蔬菜品种,包括4类:一是全国性的“指定蔬菜”(14个品种),二是都道府县的“特定蔬菜”(25个品种),三是5个县的“特别认可菜”(3个品种),四是用于存储调剂的“重要供需调整蔬菜”(4个品种)。全国性“指定蔬菜”包括马铃薯、甘蓝、白萝卜、洋葱、葱、叶用莴苣(生菜)、菠菜、胡萝卜、甘蓝、芋头、番茄、黄瓜、茄子、甜菜(红菜头)和青椒(陈永福和马国英,2012)。其中,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甘蓝,再次是甜菜。2007~2017年,虽然“指定蔬菜”的种植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洋葱、甘蓝和叶用莴苣的种植面积却在增加;此外,葱种植面积降幅较小,芋头、茄子、黄瓜、白萝卜等种植面积降幅较大。

1.3 蔬菜总产量出现长时段“阶梯式下滑”

由图2可知,1998~2017年日本蔬菜总产量下降了14.53%,其变化轨迹可划分为5个阶段:一是逐渐趋顶阶段,蔬菜总产量从1998年的1 370万t 增至1999年的1 390万t,增长了1.46%,此时出现拐点;二是连续下降阶段,1999~2004年蔬菜总产量大幅度滑坡,降幅达11.22%,年均下降2.35%;三是“右斜M 型”微增阶段,蔬菜总产量小幅回弹,从2004年的1 234万t 增至2008年的1 255万t,增长了1.70%;四是短期突降阶段,2008~2010年蔬菜总产量下降了6.53%,年均下降3.32%;五是平稳波动阶段,2010~2017年蔬菜总产量基本稳定在1 180万t 左右。

图1 1998~2017年日本蔬菜种植面积

图2 1998~2017年日本蔬菜总产量变化趋势

1.4 蔬菜总产值及其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双降”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16年日本蔬菜总产值约为2兆5 567亿日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8%,超过水稻,仅次于畜牧业,位居第二。2017年,日本蔬菜总产值约为2兆4 508亿日元(较2016年减少1 059亿日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分品种来看,2016年日本番茄、葱、黄瓜、甘蓝、白萝卜、洋葱、菠菜、叶用莴苣及其他蔬菜产值占蔬菜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0.1%、6.7%、6.0%、5.0%、4.7%、4.2%、4.2%、3.8%和10.3%。

2 日本蔬菜消费变化趋势

与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诸多国家一样,日本国民蔬菜消费状况主要受可支配收入、市场价格、消费习惯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且不断向少量化、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及周年化发展。

2.1 人均年蔬菜摄入量呈“逐浪下降”之势

蔬菜是民众的基础性食物,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消费重心逐渐转向其他高档食品。由图3可知,日本人均年蔬菜摄入量从1999年的103 kg 降至2010年的88 kg(转折点),年均下降1.42%;之后,人均年蔬菜摄入量开始反弹,逐年攀升至2012年的94 kg(转折点),年均增长3.35%;此后又不断降至2016年的89 kg(转折点),年均下降1.36%;及至2017年,人均年蔬菜摄入量再次增至91 kg,增幅为2.25%,出现“翘尾”现象。尽管如此,1999~2017年日本人均年蔬菜摄入量仍下降了11.65%。

2.2 人均年黄绿色蔬菜摄入量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趋增

蔬菜按颜色不同可划分为绿色、黄色、红色、紫色和白色5种。以黄色为主的蔬菜有南瓜、黄色甜椒、黄色西葫芦等,富含类胡萝卜素,可延缓皮肤衰老、预防胃(乳腺)癌且对脾脏、胰脏有益。以绿色为主的蔬菜有菠菜、芹菜、青椒等,富含类胡萝卜素和VC,具有抗氧化及保护肝脏和眼睛的作用。由图4可知,2001~2017年日本人均年黄绿色蔬菜摄入量从26.6 kg 微增至26.9 kg,总体增长了1.13%。期间,2010年人均年黄绿色蔬菜摄入量降至谷底(24.5 kg);2012年人均年黄绿色蔬菜摄入量达到顶峰,并延续至2013年,均为27.7 kg。

2.3 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长期持平后随人口下降逐年攀升

图3 1999~2017年日本人均年蔬菜摄入量变化趋势

图4 2001~2017年日本人均年黄绿色蔬菜摄入量变化趋势

由图5可知,1999~2017年日本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增加了581日元,增幅为61.81%,其变化轨迹同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总体持平阶段。1999~2009年日本总人口波动幅度极小,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基本维持在1 000日元左右。二是稳步攀升阶段。伴随总人口逐年减少,日本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从2009年的981日元逐渐增至2017年的1 521日元,增幅达55.05%。

2.4 人均日蔬菜摄入量不足且随年龄不同呈阶段性变化

由图6可知,2017年日本人均日蔬菜摄入量为265.9 g,离目标摄取量(成人350 g)尚相差较大。分年龄段考察,1~6岁儿童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仅149.0 g,7~14岁、15~19岁和20~29岁人群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依序递减,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69岁人群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渐次递增,70岁以上老人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300.6 g)。总体呈两大特征:一是49岁及以下人群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均低于平均水平;二是各年龄段人群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均低于目标摄取量,即日本国民蔬菜摄入量不足。

图5 1999~2017年日本人均年蔬菜消费支出变化趋势

图6 2017年日本不同年龄段的人均日蔬菜摄入量

3 日本蔬菜国际贸易变化趋势

3.1 进口变化

蔬菜大体分为生鲜蔬菜和加工蔬菜两种,加工蔬菜又包括冷冻蔬菜、腌制蔬菜、调制蔬菜、干燥蔬菜和番茄加工制品等。日本蔬菜进口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1985年是冷冻蔬菜大量进口时期,蔬菜进口量猛增,进口品种和对象国不断增多(王国华,2012)。及至90年代,日本蔬菜自给率虽仍高于90%,但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蔬菜进口来源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蔬菜越来越依赖进口,市场结构更趋多元。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2007~2018年日本蔬菜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呈“逐浪上升”之势。进口量从2007年的251万t 增至2018年的293万t,增幅高达16.73%;进口额从3 886亿日元增至5 072亿日元。期间,2009年受中国“毒饺子”事件、农药残留问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日本蔬菜进口量和进口额持续减少,分别降至218万t 和3 063亿日元(出现拐点);2015~2016年,受“肯定列表制度”实施的影响,日本蔬菜进口量明显下降,依序减至258万t 和263万t,但进口额出现先增后减现象;2017年日本蔬菜自给率降至78%,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275万t 和4 904亿日元;2018年,日本蔬菜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生鲜蔬菜主要从中国、美国、新西兰、墨西哥和韩国进口,冷冻蔬菜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泰国和新西兰,而腌制蔬菜主要来自中国、泰国、越南、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3.2 出口变化

2007~2018年,日本蔬菜出口量和出口额虽均有所增长,但变化轨迹和程度不同,且蔬菜出口地理分布渐趋均衡化。从出口额来看,日本蔬菜出口额呈“右斜V 型”增长之势,即从2007年的77亿日元降至2011年的50亿日元后又增至2018年的143亿日元,总体增长85.71%;从出口量来看,日本蔬菜出口量呈“反N 型”增长之势,总体增幅为21.74%,具体而言,从2007年的2.3万t 降至2012年的1.1万t(下降52.17%),而后增至2016年的4.3万t(增长2.91倍),最后再降至2018年的2.8万t(下降34.88%);从出口国或地区来看,日本蔬菜主要向中国台湾出口,但近年向中国台湾出口的蔬菜数量下降显著,与之相反,向中国香港和韩国出口的蔬菜数量有所增加。

4 日本发展蔬菜产业的经验做法

为谋求蔬菜充分供应、价格稳定并保护菜农积极性,日本政府探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其成功经验可总结归纳如下:一是运用法律手段规避蔬菜生产受人为污染(闵跃中和中条秀俊,2000)。二是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化学防治等无害化综合措施防治蔬菜病虫害。三是引进、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促进蔬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运输等环节机械化。四是规定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指导农户按技术规范从事蔬菜生产。五是适时休耕和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种类和数量积累。六是创立蔬菜“三指定”产销办法及价格稳定制度(包括计划性生产与销售调整、应急管理及订单蔬菜价格补贴)和稳定基金(黄晓芬,2014)。七是蔬菜批发市场由公立经营,生产者通过农业协会与批发市场交涉,并委托运输公司将蔬菜运送到批发市场(穆月英,2013)。八是通过立法或限制进口、建立进口许可制度、数量(价格)限制、反倾销等贸易保护非关税措施,达到保护国内蔬菜生产的目的(齐洪华和郭晶,2011)。

5 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作为蔬菜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中国蔬菜产业正面临市场分化、价格波动剧烈、生产成本增加、结构性失衡等诸多困境(王志刚 等,2013;项朝阳 等,2019),因此了解、掌握日本蔬菜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为中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第一,保安全、提品质、调结构,顺应蔬菜消费升级趋势。蔬菜消费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强化蔬菜产品的质量保障、安全认证和可追溯监督体系建设;同时按照市场需求,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并调整种植面积,减少常见品种,增加特色品种,最大程度满足民众对蔬菜产品的多样性需求。

第二,引进、研发技术设备,促进生产省时、省力、高效。由于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日本为确保全年稳定供应新鲜蔬菜,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蔬菜生产有很大发展。鉴于此,我国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日本领先世界的设施园艺栽培技术、温室环境计算机综合调控技术、工厂化育苗和机器人嫁接技术以及机械化生产和植物工厂模式。二是立足社会和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设备,解决实践中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使生产过程指标化、数量化、省工省力、易操作。

第三,积极发展对日蔬菜出口,争夺日本蔬菜市场制高点。鉴于中日蔬菜自给率差异很大,中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可根据对日蔬菜出口具体品目的竞争力和日本国需求动向,抢抓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利用日本品种、日本技术或与日本公司联合种植培养出适合日本人口味的蔬菜,以巩固和扩展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的份额,获取更高收益。

猜你喜欢

摄入量蔬菜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