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华茫父 旧时清香

2019-11-22/丘

藏天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手札挚友国华

文 /丘 石

姚茫父(姚华,1876~1930)手札,1916年为考证禊帖之伪,专门提及广武将军碑。广武将军碑刻于符秦建元四年(369年),立于陕西宜君县。碑为隶楷,书法疏朗,交浑飘逸,誉为“绝品”。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属同时代书法,南北辉映。明代末期发现后流失。故姚华考证晋刻诸家所录,无此碑拓本。所幸1920年重新发现,现存于西安碑林。姚茫父先生当可庆幸。

时在1916年,我岳丈的父亲刘国良(辑五:1880~1948)在贵州教育厅任职,率贵州学子赴日本留学并考察农事(蚕桑)。先到北京,再赴日本。其间,和姚茫父先生交往甚密。

◎姚茫父手札

姚茫父长刘国良先生4岁,戊戍变法时东渡日本,1907年学成归国。二人交往,亦或是老乡情谊,亦或是志同道合,我无法知晓,但据刘国良回贵阳后造福乡里之举,二人成为挚友,当属后者。

于是,就有手札相赠,书画相赠,铜墨盒相赠。有一方铜墨盒镌刻的是孙中山遗嘱,可见志向相投。

刘国良在日本考察期间,结识了台湾籍学子黄国华(1894~1985),也因志向相同,成为挚友。黄国华想回大陆报效祖国,于是刘国良假称黄国华先生是贵州派遣的学子,并一同回北京。时逢黄齐生(王若飞舅舅)正在办理留法勤工俭学之事,刘国良把黄国华托付给黄齐生,使之赴法求学。

志向相投,在于教书育人,以此报效祖国。

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民众愚昧,国家懦弱。有志之士,多想以己之学,倾其所有,教书育人,唤醒大众。

姚茫父先生创颖拓,诗、词、曲、书、画名重京华,与之交往的梁启超、鲁迅、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齐白石、印度的泰戈尔皆推崇备至。1913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24年,北京京华艺专(中央美院前身)首创,为创始人之一,并任教务长。其后多位中国书画大家,是先生的弟子。

刘国良先生1919年回贵阳,怀着实业救国之梦,作为农事试验,推广蚕桑,先后在六广门附近(现体育馆、贵乌路铁桥)建二个桑园,又到盘江八属一带推广。更主要的是创办了贵阳蕴贞女校,并连同挚友萧家、陈家,共同捐资创办了私立正谊学校,捐出房产和田地,但求育人,不图回报。刘国良先生逝世时,时任正谊学校董事长。

黄国华先生赴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近代最早到贵州工作的台湾籍人士。先到刘国良先生的农事试验场主持工作,后全身心投入教育,共同实现教书育人大德。

三位先生,志同道合,怀揣教书育人治国梦想,与其才、其力、其资,实现了人生的大善。

其间也有憾事,是1968年,特定的年代,迫使刘国良先生后人把姚茫父先生的字画(仕女四条屏,花鸟,山水),于夜间偷偷弃于南明河中。所幸这手札夹藏在红宝书中,躲过一难,并与我这个只窥见书画丁点皮毛的后学结缘。

百余年了,一帧手札,纸已泛黄,些许残破,见证了姚茫父先生治学严谨,见证了三位先生教书育人无量功德;也见证了仅管时代坎坷,但其精神和文化不会被忘却!“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故人庆幸,旧时清香。

猜你喜欢

手札挚友国华
秋天的落叶——深切缅怀挚友魏廷格
Tetrapartite entanglement measures of generalized GHZ state in the noninertial frames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意外挚友
甘为艺术付平生
郊狼挚友争夺战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世相
方英文手札
名家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