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方法及疗效分析

2019-11-22

关键词:棘突正骨腰椎间盘

李 伟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按照已有的研究结果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俨然已经是一类骨科高发疾病之一。现如今,社会正在逐渐的发展,大量的工作量和严重的心理压力被视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怎么样有效的寻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显然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 研 究 选 取2 0 1 7 年8 月~2 0 1 9 年1 月 我 院 收 治 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 0 例作为研究对象,各4 0 例,对照组中男2 1 例,女1 9 例,年龄(4 1 ~6 9)岁,平均(4 8.2±1.4)岁,病程(4 ~1 4)月,平均(7.2±0.6)月。实验组中男22 例,女1 8 例,年龄(40~70)岁,平均(49.5±1.5)岁,病程(4~15)月,平均(7.5±0.7)月。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法,腰痛宁胶囊(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2064752341)使用剂量为1.2~1.8 g/次,在晚上睡觉前口服。布洛芬(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041285311)在餐后口服,剂量0.2~0.4 g/次,2~3次/d。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中医正骨手法,也就是:第一步:安排患者在方凳上端坐,护理工作者患者的身后坐下,借助双手的拇指实施触诊法,对其偏歪棘突情况仔细检查,如果患者是右偏歪和椎棘突,护理工作者借助右手通过患者的右腋往前向下伸入,将患者左肩板住,协助前曲40~60°,同时向右旋转,角度需要超过45°,再者借助左手的拇指往病人的左上顶缓慢推偏歪棘突,会感觉到手指下出现微动,伴随着“喀”地声响,这就表明治疗结束。第二步:如果患者的椎棘突是向左偏歪,借助相反操作方向[1]。第三步:在治疗时按照病人的腰骸角,科学的选取正骨手法完成复位。基于腰骸角偏大者,安排其在床上俯卧,提供软枕在胸前、下腹部垫,常规放松腰骸部肌肉,实施双下肢牵引,也就是双手交叉在患者的S4-5椎后突部和Ll-4的部位分别按压,同时重复4次。而腰骸角偏小者,安排患者在床上俯卧,于骸下部与上腹部垫一软枕,在两枕间确保后突的腰骸部位的悬空,常规放松腰骸部的骨肉,助手实施双下肢牵引,借助双手重叠于患者的后突隆起部位用力按压,同时重复4次。相关的治疗手法均为2 d/1次,1个疗程为持续治疗10次。在治疗期间要严禁患者接受其他的治疗路径和药物,在治疗期间卧硬板床,强化对腰背肌功能的锻炼。

1.3 评价标准

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没有出现显著的改变;有效:患者的腰腿痛一定程度上的好转,同时腰部活动功能出现改善;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工作[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 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 结 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n(%)]

3 讨 论

近几年疼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神经阻滞、穴位封闭、电疗等方法,,然而借助疼痛方式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依旧处于一个初步阶段。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比药物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猜你喜欢

棘突正骨腰椎间盘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搓腰
——壮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