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引入“奇葩说”,你会写“辩论体”的文章吗

2019-11-21赵福海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7期
关键词:奇葩说原汁原味正方

赵福海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奇葩说》,为里面辩手们的精彩表现折服,其实,“辩论体”用在作文中也是一种出奇制胜的手法。考场中如果恰当使用这种创新文体,肯定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唇枪舌剑不相让,妙语连珠竞风流。辩论,是一场头脑的碰撞,是速度的较量,是素养的对抗。思维敏锐,捕捉对方辩论中出现的漏洞;语惊四座,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在这个绽放青春魅力的舞台上,辩论者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一些辩论的技巧……不同的大脑,不同的思想,在同一个舞台,探讨同一个论题,打造缜密思维,完成思想碰撞。

技法1:借力打力,直击要害

高手过招,借力打力,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由对方一个漏洞说开来,以反驳的方式,运用逆向思维,表达自己更为深刻的认识。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在反驳的对象中找到明确的着力点,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指出其漏洞。这样,不仅有效地反驳了观点,还能够展示出具有个性化的思想倾向,具有启发性。

示例:以“适应社会”和“改变社会”为论题组织辩论,可以安排这样一次交锋:

正方:适应,本身就是相互的关系。社会是一个集体,每一个成员都要适应社会,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在理性中前行。

反方:我们不反对适应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不支持适应社会才能让社会理性前行的观点。萧伯纳说:“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社会,非理性的人总是坚持让社会适应自己,所以所有的进步都得靠这些非理性的人。”这里,对非理性的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实,没有非理性的人,时代的进步确实会受阻;但没有理性的人,社会便不会稳定。试想,没有了稳定的社会,又谈何创新与发展?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更需要不断尝试改变社会,让社会也适应自己。

微评:反方抓住正方“适应社会才能让社会在理性中前行”这一漏洞,以借力打力的方式,先指出名言的片面性,然后对在理性的人与非理性的人所起的社会影响的对比中,突出两者的作用,引出“改变社会”的认识。

技法2:顺水推舟,超然前行

舟行水上,风顺则疾。辩论,不仅要剑拔弩张,还要从容洒脱。辩论过程中,可以运用顺水推舟的方式,对以前自己接受的观点进行整理,并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思维,为这种观点设定一种思维的障碍,进而表明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然后,自然而然地提出一种超越以前认识的观点态度。

示例:在辩论“年轻人应该崇拜娱乐还是重视科技”时,就可以安排这样一次交锋:

正方:的确,崇尚多元是时代潮流,追求娱乐引领社会风尚,年轻人对“光芒四射”的职业向往也符合潮流。可是,年轻人毕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疏远了“坐得十年冷板凳”的科学世界,失去了对科技的热情,一味裹挟在看似光鲜亮丽的糖纸之下,流连于光影交错的娱乐之中,又怎能振奋起向上的精神?

反方:多元时代,年轻人职业选择的“去科技化”符合时代要求。因为现实中从事科研是吸金少、来钱慢、坐一辈子冷板凳的代名词,怎能比得上一呼百应的明星效应来得浩荡,看着风光?明星也是一种职业,同样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微评:辩论过程中,正方开始并没有否定反方的观点,而是在延递的过程中引出追求娱乐带来的精神影响,进而表达崇尚科学的重要性。

技法3:正本清源,全面客观

辩论赛场,容不得半点儿疏忽,尤其是原则性失误。运用一些主流观点作为论据时,如果感觉这一观点论据并不能充分表现写作中心,只是与之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就不能牵强地以这个论据去证明观点,而应该将其作为反面素材。这样,就可以运用正本清源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思。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认识从片面的观点中摆脱出来,增加论证的力度。

示例:辩论“仓廪实能否礼至宾”时,就可以安排这样一次交锋:

正方:正所谓:“礼仪之邦,子孙炎黄,盛德远播,山河无疆。”或许我们会为中国大妈在法国国家博物馆前温泉洗脚而哀叹,或许我们会为中国游客在埃及刻字而羞愧,但这毕竟只是个别现象,中华民族由道德聚成的石塔不会就此倒塌。你看,大山里有多少义务支教者在奉献青春?灾难发生时中华儿女伸出多少关爱之手?……这才是中国的正能量,这才是时代的新风尚。仓廪实而礼至宾,毫无疑问。

反方:仓廪实并未能礼至宾,不是吗?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粘住文明发展的步伐;“残疾”的石狮子发出无声的怒吼;游泳池中,也有着“不能说的秘密”……百般列举,取其一件,便足以令人汗颜,不禁令人嗟叹:为何仓廪实的今日,礼却衰竭?

微评:反方的分析,虽然列举了大量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一定的说服力,可是,在正方反驳时,运用正本清源的方式,将这些现象定性为个别现象,进而列举了社会上具有正能量的共性现象,充分证明了观点。

技法4:釜底抽薪,反客为主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贵以智取。釜底抽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辩论中运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可以让辩手反客为主,發起不可阻挡的攻势。面对一些具有矛盾性的话题时,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不去做正面回答,而是在矛盾的话题中找到一个可以挖掘的对象,通过对这一对象深入思考,表达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原来的矛盾关系没有根基。

示例:辩论“微信拉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时,便可以安排这样一次交锋:

正方:微信这一交流方式的出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只要轻轻按一下键,彼此的情感便可以实现沟通,很明显,微信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反方:微信的出现,确实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微信来表达。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与微信的关系并不大。只要我们彼此充满爱,带着这份爱去爱身边的每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怎能远呢?但如果心离得远了,一部小小的手机,又怎能让我们的情感发生改变?

微评:正方阐明了微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方开头对正方观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是没有正面给出答案,而是分别对微信与距离两个词语进行升华思考,得出微信与距离并没有太大关系这一结论。这样,就撇开了矛盾性的话题,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表达了更深刻的观点。

技法5:捕捉细节,攻其要害

辩论时如果双方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只能让人产生看上去很热闹的感觉。激烈的辩论场,应该是思维清晰的地方,如果只是在一些与观点没有紧密联系的环节上反复论述,就会出现论证无力的失误。常言道:“打蛇打七寸。”辩论胶着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攻其要害,一招制敌,才能展示出辩论的力量。

示例:辩论“传承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持原汁原味”时,就可以安排这样一次交锋:

正方:什么是传统文化?那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怎样传承传统文化?当然要原汁原味。如果将传统文化比作一杯水,那么,我们将其从一个杯子传到另一个杯子时,随便加入其他东西,还能有当初的纯净吗?我们不否认,传统文化有其局限性,需要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可是,完善并不意味着改变。那样的话,传统已经不再是传统。因此,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保持其原汁原味。

反方:传承传统文化,不应该是固守传统文化。正方刚刚谈到将一杯水传到另一个杯子时,要保持其纯净。我想问一下,这杯原汁原味的水,在传了很多年之后,真的还能原汁原味吗?不会变质吗?要想使其纯净,最好的方法不是固守,而是不断注入清新的活水。因此,我方认为,传承传统文化,不应该保持原汁原味。

微评:正方以一杯水为喻,生动地表达了传承传统文化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反方则抓住这一点进行攻击,突出强调一杯水如果一直传下去就不再纯净,进而反驳了对方的观点。

技法6:利用矛盾,提升思想

辩论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对方的矛盾观点,并将这种矛盾扩大,就可以使对方自顾不暇,进而实现驳倒对方的目的。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如果仅把矛盾揭示出来,而缺少深刻的思想支撑,那么,即使找到了矛盾也不能真正推翻这一观点。

示例:辯论“法大于情/情大于法”时,就可以安排这样一次交锋:

正方:法虽有界,但在具体问题上,情应该大于法。明代卓茂担任密县县令时,有个刁民来诬告卓茂的一个属下。卓茂告诉这个刁民,你诬告官员,应该判刑,甚至杀头。不过,如果你现在回头,我可以不追究。刁民听了很害怕,卓茂以礼教化,摆明道理,最终刁民口服心服,属下也感佩他的恩德。这一事件,颇为明代大学者李贽推崇,并将其概括为: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可见,情应该大于法。

反方:卓茂的做法真的可取吗?李贽所说的律设大法是做什么的?礼若都将人情顺,要法还有何用呢?要知道,情与法是不应该相容的。这件事情本身到底大还是小,应该有一种标尺,如果是诬告,就必须判刁民的刑;如果不是诬告,那个属下就应该获罪。卓茂破坏了规则,这不是为官者的大忌吗?这样简单的道理,李贽难道不懂吗?

微评:反方分析法律与人情的关系,先引用了卓茂这一件事,并由此引出李贽的一句评判性观点:律设大法,礼顺人情。显然,这种观点是存在矛盾的。于是,反方紧紧抓住法律与人情的关系,对这一矛盾扩大分析,得出明确的观点,并以反问的语气批评了卓茂,否定了李贽的观点。

猜你喜欢

奇葩说原汁原味正方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寻找缺失的一角
辩论会的启发
将IMAX“原汁原味”搬回家? 一文看懂IMAX Enhanced
减肥秘方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如何“量产”《奇葩说》
大学需要“原汁原味”的小学期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