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深化巡视监督的四个着力点
2019-11-21宋伟
宋伟
【摘要】巡视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巡视制度,牢牢把握巡视监督的政治方向、推动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协同发展、注重巡视成果的全方位应用、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努力推进巡视监督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巡视监督 实践创新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巡视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监督,围绕巡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了巡视监督的理论、制度与实践创新,使巡视监督成为了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牢牢把握巡视监督的政治方向
坚持政治属性是对巡视监督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这为明确巡视监督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巡视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党组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巡视监督的政治属性体现在必须把政治标准充分体现在巡视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政治要求融入巡视监督的重点内容上,以监督检查党的政治建设为重心目标。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巡视监督中,首要的政治任务依然是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聚焦“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这些重大政治要求。
坚持巡视监督的政治属性需要牢牢把握好政治方向,这对巡视组和巡视对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巡视组须提高政治站位,从完成政治使命的角度认真履行好监督责任。巡视监督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能否高标准完成巡视工作是检验巡视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的重要维度。巡视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政治标准进行自我检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巡视监督提出的各项指示要求,把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深入推进巡视监督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巡视对象要从接受“政治检阅”的视角高度重视巡视监督,认真配合巡视组的各项工作,以接受巡视监督为契机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净化政治生态,推动政治建设取得新的实效。
推动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协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与巡视监督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特别是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的协同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这是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出的具体目标。在巡视监督中,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的贯通运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常规巡视是实现巡视监督全覆盖的重要平台,是周期性对巡视对象进行监督检查的有效利器。据统计,在第十八届党中央任期内,中央巡视组开展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第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以来已开展4轮巡视,目前已巡视135个党组织。常规巡视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利剑高悬。
与常规巡视不同,专项巡视聚焦一个重大主题开展巡视,这无疑有效增强了巡视监督的精准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部署。如何通过巡视监督更好地督促这些决策部署执行到位,专项巡视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以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为例,这轮巡视是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专项巡视,巡视的重点任务就是监督督促被巡视党组织认真完成党中央部署的脱贫攻坚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此轮专项巡视不仅涉及脱贫攻坚重点地区,还包括承担脱贫攻坚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金融企业,这种模式有效增强了巡视监督的系统性监督成效。推动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协同发展将成为巡視监督的重要趋势,特别是要更加注重专项巡视所发挥的精准监督作用。
注重巡视成果的全方位应用
巡视监督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但如何解决问题同样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运用好巡视成果。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如此来看,成果运用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巡视监督的成效。巡视监督的成果首先体现在巡视发现的问题中,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巡视反馈意见中涉及党的政治建设弱化、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全面深入的整改。整改是否到位则成为关键问题。为此,中央巡视组创新运用的“回马枪”成为提高整改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强化了对发现问题的再次监督。同时,中央巡视组采用的巡视报告问题底稿制度和巡视后评估制度也是提升巡视反馈和整改成效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是巡视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线索移交来体现利剑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巡视组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水平。
巡视监督的成果还体现在基于发现的问题,推动完善党和国家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的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体系。然而,由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漏洞,这些制度漏洞容易导致腐败风险。巡视监督是深度发现各种制度问题的重要契机,是推动完善各项制度体系,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第十八届党中央任期内,中央巡视组和巡视办形成的专题报告就已经多达230余份,其中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了近90份专题报告,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制度体系的完善。
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
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任务。巡察是在巡视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对巡视监督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设立巡察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察监督。巡察制度成为巡视制度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与巡视监督不同的是,巡察的监督对象是基层党组织,容易出现压力层层递减和监督独立性不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始终坚持推动巡视巡察一体化发展,形成上下联动监督,创新探索巡察方式,从而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的目标。
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首先是要把握好巡视巡察的异同点,深刻分析巡视巡察的工作规律。两者的目标和核心任务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监督对象层级特征的不一样,查找出问题的表现形式就具有一定差异,这就使得两者在具体监督方法的运用上要因地制宜。其次是要把巡视的权威性和震慑性传导到巡察监督中,要把巡察发现的问题作为评价上级党组织巡视整改成效的依据,督促形成上下高度重视、责任全面落实的局面。最后是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巡察方式,提高巡察监督的独立性,例如,当前很多地方已经出现的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等方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地方借鉴专项巡视方式展开了“惠民资金”“扫黑除恶”等方面的专项巡察,有效整治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了巡察监督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落实研究”(项目编号:17CDJ00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