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 创设情境
2019-11-21蒋利
蒋利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他们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做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尽情感悟,培养审美能力,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呢?
首先,要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即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朗读课文,先声夺人
课文的好坏体现了思想感情强烈和真挚的程度。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中去,这之后的背景介绍,配乐朗诵都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引入深厚的情感中。
二、感受入手,渐入情境
语文课不同于鉴赏批评,有着自身的规律及要求。这就要求教者应善于捕捉信息,从感受入手,使学生直接入情入境。记得实习时,我在高二年级讲《漫话清高》,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清高之人,谈谈他们的感受和评价,这样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作家的思想感情,而且他们对清高有了新的认识。比起老师来讲效果更佳,并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也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适时点拨,把握内涵
好的课文是完美的形式和内在的思想意识的统一体,因此教师应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适时点拔,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漫话清高》时,引导学生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还要指出情感背后蕴含的内涵,这样才能达到课标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像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其次,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即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在保证“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一文时,先请学生说说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代表作,这样很自然的由朱自清的《背景》引出他的生平,再到名人对其的评价,这样顺理成章地由其散文作品的朴素清新的风格,引出其人格的崇高伟大,因此,同学们就会明白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品德和智慧結合的特征。